《天道》原著書評系列,第二篇
《天道》是12年前的一部電視劇,曾經禁播十年,現在俨然是越播越火的趨勢。劇中的主角丁元英,是一個商業奇才,也是一個思想覺悟很高的人。他說的話,充滿睿智,很能引人深思。
在看過電視劇,也看過原著《遙遠的救世主》。從中挑選出五句經典語錄,看起來很簡單的話,真正讀懂了,能讓你獲益匪淺:
1、生存法則很簡單,就是忍人所不忍,能人所不能。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兩者的間距就是生存機會。王廟村是貧困縣裡的貧困村。農民們都有幾畝地,勉強隻夠飽肚。“一膀子力量沒地方使”,這就是農村的現狀,有富餘勞動力,但是沒有賺錢的門路。
王廟村的出路到底在哪?這個問題延展開,相當于:窮人的出路到底在哪?
丁元英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就是兩條線。
第一條線:忍人所不忍。
王廟村的農民,各有分工,有的人打磨漆面,有的人負責包裝,有的人負責買闆材下料。每個環節都是計件算錢。
别人幹到下午六點就收工,你幹到晚上12點,你的件數比别人多,那你就能賺更多錢。
說白了,就是吃别人吃不了的苦,受别人受不了的罪。
第二條線:能人所不能。
意思是說,你做出的東西,要比同行的好。
王廟村生産的音響機櫃,比工業流水線制造出來的質量都高。為什麼?
最主要的是因為機櫃采用的是鋼琴漆面,打磨漆面非常費工夫,是農民們用一張張砂紙仔仔細細地、一遍又一遍地磨出來的。
忍是一條線,能是一條線,兩者之間的間距就是王廟村村民的生存機會。
這一條生存法則,适用于每一個人。
譬如,我們在公司打工,想要升職加薪,有什麼辦法?就是“忍”和“能”:
忍受沒完沒了的加班,忍受客戶一而再再而三地改方案。
能做出超越老闆期待的方案,能拉到同事拉不到的客戶資源。
如果能做到以上兩點,我們就比别人多了一些上升的機會。
2、道理和知識是沒用的,隻是有用的一個條件,用才有用。
懂得那麼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這一生。
問題出在哪裡?
不會“用”。
你買了很多付費課程,聽過很多牛人講座,你擁有大量的知識儲備,但如果不會用,用不出來,那就是一堆垃圾。
怎麼才能賺到錢?葉曉明認為:有了丁元英,就有救了。有了丁元英就能用他的資源和人脈,丁元英就是他的救世主。
丁元英跟他講過:“扶貧的本質在一個扶字,如果你根本就沒打算自己站起來,老天爺來了都沒用。”
這世界上本就沒什麼救世主。你才是你自己的救世主。
這個道理,丁元英很早就告訴葉曉明。但是,真正事到臨頭的時候,這個道理,葉曉明根本想都沒想起來。
樂聖公司起訴格律詩,要求賠償600萬的時候,葉曉明覺得格律詩完蛋了。火急火燎地退股,一走了之。
肖亞文在這個時候,卻做出全然相反的決定。她依靠自己的法律知識,推斷出這場官司勝算很大。又依靠自己的商業知識,推斷出格律詩必然有很好的前景,于是趁機入股,從一個普通的白領,一夜之間變成身家幾百萬的格律詩掌門人。
要想出人頭地,最主要的,是要靠自己。這個道理,葉曉明聽過,但是他并沒有真正明白。
有一個詞叫,知行合一。你看過的道理,要用得出來,才是真正的有用。否則就是垃圾。
3、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這句話要分成兩段來分析。
第一段:你不知道你,所以你是你。
很多人活得随波逐流,并不清楚自己這輩子的“天命”是什麼。
芮小丹的職業是刑警,這個職業吃的是青春飯,過了30歲,就幹不動了。而且很危險,經常要面對窮兇極惡的罪犯,一不小心就會丢掉性命。
她當警察,是覺得威風。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天命”是什麼。直到丁元英提點了她:“國家機器不缺一個遲早要被淘汰的女刑警,而社會應該多一個有非常作為的人才。”
你不知道你的天命是什麼,所以你活成了你現在的樣子。
就像有些人,大學畢業了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家裡長輩說考公務員好,于是便聽話地考了公務員。
第二段:如果你知道了你,你就不是你了。
芮小丹原本的職業規劃是,再幹兩年刑警,就不幹了。去德國留學,當律師。
認識丁元英之後,特别是王廟村扶貧這件事,給了她很大的思想沖擊。
同樣是面對樂聖公司起訴,葉曉明三人選擇退股,肖亞文卻選擇入股。
葉曉明是弱勢文化代表,肖亞文是強勢文化代表,在面對同樣情況,他們做出了完全相反的選擇。
這件事促使芮小丹産生很強烈的寫作的念頭,她想探究不同文化屬性之下的人生命運。
她終于找了她的天命。
如果你知道你這輩子應該怎麼活,那麼你就不再是現在的你。
4、女人與男人的對話方式隻有兩個,要麼躺着,要麼站着。
女人和男人對話,到底是躺着,還是站着,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經濟能力。
在古城的時候,丁元英的生活水平很低,吃路邊的馄饨,吃方便面。節儉度日,是因為他上千萬的資産在德國凍結了。
等到解凍之後,他會過什麼樣的生活?他原本的計劃是在柏林買一套房子,有一間特别隔音的聽音室,每天把音響開到聽力的極限,醉生夢死地聽音樂。
芮小丹既想要養活丁元英,又想要和他站着對話。想做到這兩點,她必須掙到大錢。
丁元英給她出的主意是,第一,成立文化公司,在15年内至少能夠賺到上千萬。第二,丁元英借給她500萬,她預支這筆錢在柏林買一套房子,養着丁元英。
你想要得到一個有錢又有内涵的男人,而且你還想站着和他對話,你就得成為一個有錢又有内涵的女人。
否則,就像《三十而已》裡的王漫妮。一開始就躺着和男人對話,最後也不可能站着和男人結婚。
她在遊輪上初遇富豪梁正賢。後來梁正賢特意到上海找她,給了她一張酒店房卡,她便飛奔着去應約。第二次見面就發生了關系。她以為梁正賢是真愛,其實她不過是他的女友之一而已。
5、 如果說養兒,就是為了防老,就别說母愛有多偉大了。您養來養去還是為了自己,那是交易。
丁元英的父親病重,繼續治療下去意義不大,醫生說很有可能會變成植物人。
丁元英說:“如果過了病危階段,确定是植物人了,那就停止繳費,我就把氧氣管子拔了。”免得父親繼續痛苦地、無尊嚴地活着。他這種行為,在其他人看來,就是“不孝順”。
哥哥的态度很強硬,他堅持不能拔管子。
母親很傷心地對丁元英說:“養兒防老,他就落得這麼個下場?”
養兒防老這種傳統觀念,真的是對的嗎?這種說法,把父母和孩子之間的感情,變成了等價交換——我生下你,不是因為我愛你,而是我終有一天會老,我需要一個人伺候老年的我。
這是一種狹隘的、自私的觀念。直到今天,依然盛行。
丁元英哥哥的做法,也很值得拿出來探讨。父親重病成植物人,就算繼續花錢救治,也不能根除父親的痛苦,反而是延長了他的痛苦。
哥哥害怕背負一個“不孝順”的罵名,四處借錢,給父親延長生命。哥哥這麼做,是因為害怕輿論壓力,不得已而為之?還是真的深愛父親?
丁元英對這種做法的評價是:“如果我孝順的口碑,是以我父親的痛苦和尊嚴為條件的話,我就真不知道我是個什麼東西了。”
《天道》這部電視劇有很多經典語句,很能引人深思。可惜的是,現在在網上看到的都是删減版。五台山論道、王陽明論道、丁元英和芮小丹在耶路撒冷的對話等等,都被一刀切了。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未删減版的原著《遙遠的救世主》。這本書,可以說是常讀常新,啟發人思考、覺悟的好書。一頓吃拉面的錢,換一次思想覺悟的機會,還是挺劃算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