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星連珠(九星聯珠)是一種極其罕見的天象。九大行星在各自的軌道上不停地圍繞着太陽運轉,它們的軌道大小不同,運行的速度和周期也不一樣,通常它們散布在太陽系的不同區域中。但經過一定的時期,九顆行星會同時運行到太陽的一側,彙聚在一個角度不大的扇形區域中,人們把這一現象稱為“聯珠”。一般來說,行星的數目越多,會聚在一起或排成一線的機會也越少。科學家們根據下列四個前提來确定“行星連珠”:首先,行星的位置取為在黃道面上的投影位置;其次,在黃道面上,把行星聚集在太陽與地球連線(l)的附近,視為“行星連珠”,不考慮不包括太陽的“行星連珠”;第三,把地球與其他行星的連線與太陽與地球的連線構成的夾角(θ),作為“行星連珠”的量化“指标”。這個夾角取小于90度的銳角;第四,求出同一時刻各行星的θ角,取其構成的最大夾角,把θ角的最大值變為最小值的時刻視為“行星連珠”。這裡,考慮的行星數目從6個到9個,并研究所有太陽系行星的組合。地球必須包括在内。
九星連珠
科學家根據計算結果,選出了近300年間(1850——2150年)7個以上行星的“行星連珠”,θ角的最大值,把角度小于13度的列入“行星連珠”,這種天象共有17次,距現在最近的一次“行星連珠”發生在2000年5月20日零時,θ角12.6度。此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冥王星,這七大行星排列在12.6度的範圍内,上一次“七星連珠”發生在1965年3月6日9時,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土星、天王星、冥王星排列在9.3度的範圍内。2149年12月6日4時發生的将是“八星連珠”,其餘16次都是“七星連珠”。2000年5月20日這樣的“行星連珠”為30年一遇,就人的一生來說是少見的,但從時間的大尺度來看是頻繁發生的,并不罕見。本文章由頭條百科用戶鵬鵬寶寶了呢、趙玲藝zly、佳怡甜甜、山川看不厭參與編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