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拼布的發展曆史

拼布的發展曆史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5-18 08:18:10

貴州,偏僻的地理位置以及險峻的地形,讓她宛若披着面紗的少女,長期保持着鮮為人知的神秘,大山阻隔了文明,讓古樸濃郁,多姿多彩,獨具特色的風俗習慣與絢麗多彩的文化藝術得以留存,拼布藝術就是其中之一。

貴州自古即生活着苗、瑤、侗、水、布依、等二、三十個少數民族。由于民族人口衆多、分支複雜,加上地理分布廣闊、各區域的工藝特色、存在若幹差異,即使是同一支族群,村寨間也可能存在“五裡不同風、十裡不同俗”的差異,因而貴州少數民族拼布,有着缤紛的色彩,千奇百樣的圖紋造型,多姿多彩的傳說故事。本文将就貴州少數民族拼布藝術起源、現狀及工藝手法與大家共同探讨。

一、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起源與現狀

1、起源:自給自足 重複利用

地處偏遠的貴州少數民族,長期以來處于農耕經濟的生活形态,家中的婦女除繁忙家務、下田耕作外,也要負責衣服穿戴的生産和傳承。早期服飾和其它用品制作,大都采用天然的棉、麻、絲、毛等動植物原料和簡單的染織工具。

生活環境的艱辛,少數民族同胞種棉、紡線、織布、制衣,因為條件限制,需要一年乃至幾年才能做好自己的一套衣服,因此對布料倍感珍惜,将剩餘的邊角布料與舊的用壞的衣裙被子拼接起來使其重生,這便是貴州拼布的起源。

2、意義:記錄曆史 取法自然

貴州少數民族拼布多與刺繡一同使用,拼布與刺繡一樣也是貴州少數民族同胞記錄曆史與文化的重要方式。今天,我們仍然可以從拼布的紋樣中看到他們古老的文化,對萬物有靈的信仰(圖1),圖騰崇拜,祖先崇拜(圖2),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等古樸思想(圖3),反映出古老的農耕文化(圖4),突顯生命、愛情、自由、平等、的主題。

拼布的發展曆史(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起源)1

圖1:源源不斷:水是萬物之源。

拼布的發展曆史(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起源)2

圖2:蝴蝶媽媽:對人文始祖的無限崇拜。

拼布的發展曆史(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起源)3

圖3:貓頭鷹:傳說中貓頭鷹為孩子遮蔽太陽。

拼布的發展曆史(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起源)4

圖4:苗族遷徙:記錄苗族遷徙的曆史。

貴州是山的國度,有十萬大山之稱。大山為人們的出行帶來了極大的弊端,人們出一次山是很困難的事,所以少數民族同胞很難與外界接觸,因為拼布作品的作者是完全沒有經過美術培訓的,他們沒有任何的美術功底,同時也沒有任何的束縛,他們取法自然,把山、川、湖泊、天空、海洋、花、鳥、蟲、魚……按個人的意願萃取到自己的作品中。如下圖(圖5)的“花背”(貴州水城小花苗服裝上雲肩,當地人稱為“花背”)用紅、黃、黑三種顔色的布貼成,黃色為主色調,紅色鑲邊,黑色勾線。當地不分男女老幼尊卑皆穿的“花背”,全都精雕細刻、花紋圖案嚴謹,其鑲嵌組合一絲不苟。這種圖案自古傳承,相傳在古時苗族被迫西遷的時候,一位聰明的姑娘舍不得離開故鄉,悄悄的将家鄉的田園用這種圖案繡在衣服上以紀念祖先,從而代代相傳,其顔色模仿自老虎身上的色彩。

拼布的發展曆史(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起源)5

圖5:自然景觀:模仿自老虎身上的色彩。

3、現狀:生活的藝術 藝術的生活

今天在貴卅的雷山西江、台江台拱、凱裡舟溪、麻江下司、丹寨南臯和楊武、羅泊河沿岸的福泉市馬楊坪和王家坡、三都、貴定定東、都勻、貴陽烏當、惠水鴨絨、畢節、水城、普定及黎、從、榕等地,人們仍然能看到拼布藝術在裝飾着少數民族同胞的生活,它們多應用于——

1、背扇(圖6)。貴州少數民族勞動婦女重要的生活用品,制作工藝複雜,由于背扇扇面平整易于創作,所以拼布面積比服飾大,圖形多變,工藝精當,生動地體現了永恒而無私的母愛,是廣大少數民族婦女智慧的結晶體現了永恒無私的母愛,表現了一個民族的精神和文化。

2、服飾(圖7)。主要應用在裙子及衣服的領、肩、袖、褲腳,圖案有幾何形、自然形,常用的圖案有龍、鳳、花、草。

拼布的發展曆史(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起源)6

圖6:背扇

拼布的發展曆史(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起源)7

圖7:服飾

3、鞋帽。拼布篇幅不大,圖案多為花草、鳥雀等紋樣;圖案小型精緻,一般色彩單純雅麗,但不失活潑。

4、兒童用品。常見的有帽花、口水圍脖、背心等。帽花圖案有龍、鳳、牡丹、蝴蝶等紋樣。口水圍兜圍在兒童下巴,防止幼兒口水弄髒衣物,依勢造形呈圓型或半環形,内環為圓形,外環為波浪形。圖案多為瓜果、花鳥、蝙蝠及變形的龍風組合。

二、貴州少數民族拼布工藝手法

從工藝手法上看,可以分為——拼布、貼花、堆花及堆花镂空繡。

1、拼布。

手法:将剩餘的邊角布料拼接起來重新利用,這便是拼布。

貴州少數民族拼布多用簡單的十字紋、三角形做成被被面、服裝。圖案均由連續單元格構成(圖8),無論是整體骨架、還是每個單元格構圖多都遵循對稱的基本原則,構建了較好的均衡感。而不同層次色彩與形狀的運用,又在整體上打造出一種韻律感,這像是一種豐富變化的旋律。

拼布的發展曆史(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起源)8

圖8:銅錢花

2、貼花(又稱“補花”)。

手法:制作時,将事先裁剪圖案的布料貼于底布,再以直針、鎖針、釘針或鎖邊等針法,運線固定及裝飾圖案的邊緣。貼飾布料的表面可加入各種繡紋,亦可内襯羊毛、棉花等墊物,這種技法在貴州少數民族地區使用得相當廣泛。

貼花從形式上看,有二大特點,一是構圖美觀,誇張浪漫。花、鳥、蟲、魚、介于象與不象之間,既具象又抽象。二是着色大膽自由(圖9)。下圖(圖10)這幅金銀閃爍貼花作品是一個背扇的蓋頭,整體感覺非常細膩,耐人尋味,用工精良,畫面中:貼花的絲布,由手工染織而成的七彩布剪成形,然後再用銀線包縫;幾何分格線,以銀線與絲線編織繡而成;魚龍身體上加了少量的色塊,用平繡的方法使得整個色彩又多了一個層次感;周圍的鳥造型用了曲線來繡,看上去顯得很靈動,整個畫面仿佛讓孩子出生後到了一個幸福溫馨的家園,四邊有四個如意型作裝飾,這幅作品面積不大,但是工藝造型都達到了完美的成度。

拼布的發展曆史(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起源)9

圖9:花、鳥、魚

拼布的發展曆史(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起源)10

圖10:鳥(局部)

3、疊花

手法:先用漿了皂角水的彩色绫子剪成小三角形,再依照底稿把上兩角向内折,一層壓一層地堆貼成圖案,再用彩線刺繡固定即成。

疊花的造型工整而概略,色彩斑讕,效果有點像馬賽克鑲嵌的壁畫。往往一個小小的衣袖就是用成百上千片三角形彩色绫子堆疊面成的,仿佛就是在修建一個金字塔(圖11)。

拼布的發展曆史(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起源)11

圖11:幾何紋樣

4、堆花镂空繡

手法:二層布疊放在一起,在上層布上,镂空成為所要的形并填補不同色彩的布進去,然後撬邊,或加入一些刺繡。

堆花镂空繡,做工精細而耐看,層次豐富,圖案靈動,并有淺浮雕感,如刺繡一樣隨心所卻。下圖(圖12)的“龍”是一件女裝的袖片,上層用大紅色綢緞,下層用綠色綢緞,龍身貼黑色綢緞填充,外形又加上一層剪紙剪成需要的形,用白色絲線繡上一圈很密的平繡,整個畫面有四個層面,呈現出正在舞的“龍”,活生生在我們的眼前。

拼布的發展曆史(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起源)12

圖12:堆花镂空繡

結語:在全球化,現代化,網絡沖擊着一切的今天,貴州少數民族同胞雖仍有人沿襲着傳統,讓我們還能從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圖案看到他們古老的文化與信仰。但是,随着老一輩手藝人的逐漸消失,傳承人流動的文化互動,使傳統手工藝逐漸變為過去的一種生活記憶和講述。所以,在貴州少數民族拼布的傳承與創新上,需要注重現代商品設計中拼布的民族文化内涵在當今時代的演繹和發展;充分挖掘少數民族拼布圖案藝術,理解其中的含義和美的因素,将其發揚光大。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