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夏天,一些聽起來很“高級”的名字,突然間席卷了90後平淡的生活,他們是慕容雲海、端木磊、上官瑞謙……
青春與愛情、富二代與灰姑娘,《一起來看流星雨》的熱播,除了讓人們記住這些名字之外,也讓很多人認識了美特斯邦威和名爵。
前者自不必多說,隻是後者,多少人曾天真以為,這就是堪比BBA的夢中情車。
單論曆史的話,MG确有幾分叫闆BBA的實力。追根溯源,MG成立于1924年的英國牛津,2024年就将迎來百年華誕。
一百年風風雨雨,多少汽車品牌淹沒在曆史長河中;一百年浮浮沉沉,MG颠沛流離、幾經易主,但終究還是“活”了下來,變成一家“改頭換面”的中國品牌。
2005年MGR集團(MG ROVER GROUP)破産,南汽花費5300萬英鎊,購得了MG品牌及大部分研發、生産的設備。而後随着南京名爵的成立,MG也有了正式的中文名字。
再到2007年底上汽并購南汽,MG名爵正式成為上汽旗下的自主乘用車品牌。劇中出現的名爵7、名爵TF、名爵3SW,就是該品牌最早推出的三款車型。
截至目前,名爵旗下已擁有名爵6、名爵5、MG5天蠍座、MG ONE等多款車型,覆蓋主流轎車和SUV市場。據官方數據,2021年該品牌全年全球銷量達47.2萬輛,同比增長69%,創曆史新高。
甚至在2020年5月,名爵還發布了“Mission 100”戰略,要在品牌誕生第100年,銷往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達成100萬輛年銷目标及100%客戶滿意。
從瀕危到新生,名爵看似光明在前,實則暗藏隐患。
在其又創新高的2021年銷量中,國内銷量僅為16.3萬輛,占比34.5%。2022年第一季度,名爵全球共銷售新車13.5萬輛,國内銷量為3.5萬輛,同比下跌24%,占比25.9%。
橫向對比吉利、長安、比亞迪等品牌,名爵在我們自己的市場也隻算是一個二線、甚至三線自主品牌。
從進入國内開始算起,名爵的高光時刻也就停留在2018年,而後的銷量急轉直下,再難登頂。
曾經的主銷車型名爵6、名爵ZS等紛紛折翼,被寄予厚望的MG ONE更是反響平平。2021年12月上市,預售一周收獲訂單3000 ,但截至目前累計銷量也不超5位數。
名爵為什麼賣不好?有人說因為質量不行。在第三方投訴平台上,有關該品牌的投訴總是居高不下,問題主要出現在發動機、變速箱、車身附件及電器等幾方面,另外還有銷售承諾不兌現、服務流程不完善、配件争議等服務問題。
頻發的質量問題導緻口碑下滑,惡性循環影響到後續銷量。關于這點,是直接原因但并非決定性因素。
作為上汽旗下的兩大自主品牌,名爵與榮威算得上同宗同源。在名爵上出現的問題,大概率也會出現在榮威上,汽修界有句話是這樣說:“上修飛機下修表,榮威名爵修不了。”
頂着差不多的“罵名”,但現實情況則截然相反,國内市場榮威的銷量從來都大幅領先于名爵。以2021年為例,榮威全年銷量達36.7萬輛,是名爵的兩倍還多。
問題的關鍵,還是得從那樁并購案開始說起。
在2005年南汽收購MG之前,上汽在2004年就從MGR集團手中購得了Rover75、25車型的技術資料和生産權。而後因無法獲得Rover商标,這才成立了榮威品牌,首款車型榮威750于2006年10月上市。
對比之下,名爵的步伐則慢了許多,受累于南汽自身以及與上汽的并購談判問題,首款車型MG7一直拖到2007年8月才正式上市。
2007年底并入上汽之後,名爵與榮威進行資源整合,二者在研發、生産等諸多環節均納入統一體系。
不過,名爵畢竟還是“外來者”,産品更新速度要比榮威慢了不少。體現在銷量上,2008年全年榮威的銷量達到2.5萬輛之多,但名爵卻隻有區區7200多輛。
最終的結果就是,榮威更加被看重,而名爵則淪落為附屬品牌。而後在2009年,名爵更是被直接并入榮威的銷售網絡,直至2013年才再度拆分。
上汽的資源傾斜,直至今天還有所體現。對比榮威與名爵的産品體系,前者要比後者豐富不少。
哀其不幸,是基于上層的區别對待;怒其不争,也基于名爵自身的種種問題。
接上文所述,上汽在意識到榮威與名爵的内耗之後,于2013年開始對雙方的銷售與營銷進行拆分。拆分之後,榮威強調品位、科技、實現,而名爵則強調個性、氣質、創造力。
曆史證明,這一舉措是正确的,二者在接下來的幾年内都步入了高速發展期,名爵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自由”。
隻是,自由的方向有些偏差。
自1924年品牌誕生以來,MG就與賽道結下了不解之緣,速度和運動都深入骨髓。所以在“獨立”之後,名爵還是以英倫自居,着重強調運動性能。
并不是說運動就不好,其一是因為運動型車本身的市場就不大,其二也是因為名爵的技術和産品難以支撐其所謂的運動。
營銷誇誇其談,産品噤若寒蟬。但偏偏,名爵的營銷總是喜歡劍走偏鋒,“名爵6吊打思域”、“名爵6插混秒殺寶馬320”、“名爵6追高鐵”、“MG5天蠍座水上漂”……
其它方面還有“馬自達山寨名爵”、“名爵HS杜蕾斯”等。沒有實在的産品力支撐,這些或官方或民間的“不正經”營銷讓名爵的口碑和溢價能力進一步下滑。
其實也不隻是名爵,在核心技術方面,榮威也同樣缺乏,隻是外化的需求不及名爵那般強烈罷了。
再說到名爵“出海”。2017年,時任上汽乘用車公司副總經理的俞經民喊出要讓名爵“回歸國際舞台”的口号,要将名爵打造成國際品牌,與榮威走差異化路線。
短短兩年之後,名爵的“出海”計劃就“大獲成功”。2019年,名爵的海外銷量達到13.9萬輛,同比增長90%,位列中國出口單一汽車品牌第一,截至目前都是第一。
上圖為MG泰國官網截圖
而且名爵一直強調,是“出海”而不是“出口”,要在海外打通設計、研發、制造、售後等所有環節。據官方消息,名爵已遠銷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
但實際情況卻大相徑庭,除了名爵自有車型外,上汽還會将旗下榮威、大通、寶駿等品牌的部分車型挂名爵标于海外市場售賣。
上汽乘用車總經理楊曉東曾說:“隻有中國市場先根深,海外才會有葉茂,反哺中國的根深。”隻是現在,名爵的處境有些尴尬。
若不能立足中國,又何以走向世界?又或者,名爵甘願淪為軀殼,借助殘存的品牌影響力,助力上汽征戰海外?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