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人有個最大的特點就是喜“快”:吃飯,風卷殘雲;讀書一目十行;走路,健步如飛;說話,快言快語;行事,雷厲風行;寫文章,一蹴而就;做決策,快打斬亂麻。所以朋友送我一外号:快子手(諧音儈子手)。
我天生喜“快”。從字的結構上看,快的左邊是“豎心”,表示心情,右邊是“夬”,表示開口。所以它的造字本義就是“直爽,直抒胸臆。” 《說文解字》釋“快”:“快,喜也。從心,夬聲”,認為快就是喜悅。
我們經常說快感、快意、快活、快慰、痛快、大快人心,都是表示高興、喜悅之感。還有乘龍快婿,是指稱意的女婿、才貌雙全的女婿,而不是來得快的女婿。
快的含義,在《現代漢語詞典》裡有10種之多。1、形容詞,速度高,相對于“慢”。2、快慢的程度。3、副詞,趕快:快來幫忙、快送醫院。4、快要、将要:快好了,快回來了。5、形容詞,靈敏:腦子快。6、形容詞,(刀、剪、斧子)鋒利,與“鈍”相對。7、爽快、痛快、直截了當:快人快語。8、愉快、高興、舒服:快感、拍手稱快。9、舊時指專管緝捕的差役:捕快。10、姓。我曾在孩子的語文試卷上,就見過這樣的考題:把“快”的各種含義分别填在快樂、鋒利、快打斬亂麻、快速、天快亮了等詞後的括弧中。也不知有多少孩子能又快又準地填出來。
大家最熟悉的“快”還是與“慢”相對的“快”。如快車、快速、飛快、快馬加鞭、多快好省、特快、眼疾手快、說時遲那時快等。這種“快”同樣給人痛快淋漓之感。古樂府《折楊柳歌辭》有“健兒須快馬,快馬須健兒”,好男兒配有好馬才能日行千裡,讀起來就有飛奔之感;杜甫的詩歌特色是“沉郁頓挫”,但平生第一首快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讓人酣暢淋漓。“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即從白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作者的喜悅之情,在“即從”、“穿”、“便下”、“向”這四個富有動感節奏的描述中呼之欲出。
以前我一直以“快”為“樂”。喜歡收快遞、聽快闆兒、跳快三、乘快艇、按快門、用快捷鍵、過快車道。後來,我發現很多事,成也“快”,敗也“快”。
剛從事政工工作之時,為領導寫緻辭、總結、彙報材料之類的文章,總是在領導剛布置完後,就開始快馬加鞭地寫,并以最快的速度交給領導審閱,希望以才華和重視程度得到領導的贊賞。而通常的結局是領導看都不看,直接把稿子摔退完給我,還加上“草率、不負責、不認真對待”的評價。
當然,因 “快”而造成工作粗糙之事也經常發生。有時寫完文章,便一鼓作氣發給報紙編輯,結果發表後才發現很多字詞沒有認真推敲提煉,留下無法更改的遺憾。
2009年,開展科學發展觀活動,我對“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科學發展一言以蔽之,就是要“又好又快”地發展,是“好”字優先,而不是以前先講将速度後講成效的“又快又好”。
這幾年,相對于隻求速度不求内涵的快餐文化,又開始有人倡導“慢生活”,希望生活在高速發展時代的人們,慢下來關注心靈、環境以及傳統,在工作和生活中适當放慢速度。慢生活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張弛有度、勞逸結合,提高生活質量,提升幸福感。
我曾寫過一篇關于宋代話本小說《快嘴李翠蓮》的論文。李翠蓮勤勞能幹、聰敏美麗,隻因“從小生得有志氣”“口快如刀”,對來自各方面的壓迫,以眼還眼以牙還牙,毫不退讓,結果婚後三天被休,回娘家也不被容,最後被迫出家為尼。李翠蓮個性中最有光芒的是“嘴快”,伶牙俐齒、出口成章,但給她帶來不幸的也是“嘴快”,光顧自己不吐不快,也光顧自己快意恩仇,最後隻能落得親者痛仇者快的下場。我雖喜歡李翠蓮,但更歎息她不知“快”要以“好”為前提。
快,并非全是壞事,慢,亦非全是好事。隻有又好又快,多快好省,才是王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