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不僅是中國傳統的情人節,還是一個跟美食相關的節日。到了七夕節民間流行吃瓜,尤其是西瓜,西瓜又大又圓,“圓”象征着圓滿,既映襯愛情(牛郎織女七夕相會的圓滿),又代表對生活美好的祝願。七夕的時候,天氣仍然炎熱,吃西瓜可以降暑,而且過了七夕以後,天氣轉涼,再想吃西瓜可能得到明年了。
明宣德 掐絲琺琅瓜果紋盒 故宮博物院館藏
明宣德 掐絲琺琅瓜果紋盒(盒蓋) 故宮博物院館藏
七夕通常和立秋差不了多少天,西瓜的原産地位于西域(中國西北一帶)。那一地區到了立秋(七夕)前後,西瓜剛進入采摘期,對于生活在西北一帶的人們來講,西瓜是立秋(七夕)的應季果實。根據《二般秋雨齋随筆》記載,西域的孕肚在七夕夜晚會到瓜田去摸瓜,可能因為圓潤的西瓜同孕肚的肚皮一樣,西瓜多子,象征着後代的繁衍。
唐 三彩西瓜
宋 草蟲瓜實圖
據說傳入中原是從漢朝張骞打通絲綢之路開始,“建安七子”之一的劉桢在《瓜賦》中這樣描述:“藍皮密理,素肌丹瓤;冷亞冰霜,甘逾蜜糖。”明代詩人李東陽在《如賢饋西瓜及槟榔》詩中寫到:“漢使西還道路賒,至今中國有靈瓜。香浮碧水清洗透,片逐鸾刀巧更斜。”
元 錢選 蔬果圖
袁瑛畫山水圖圍屏局部之“切瓜”
西瓜剛開始叫“寒瓜”,可能是因為吃起來清涼可口,能夠給炎熱的夏日帶來一絲“寒”意,故此得名。南朝醫藥家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說:“永嘉有寒瓜甚大,今每取藏,經年食之。”永嘉位于浙江,也就說在南北朝的時候南方一帶就已經有西瓜了。七夕節起源于漢代,而同時期西瓜傳入中國,西瓜有圓滿的含義,同牛郎織女的故事非常貼切。
清 丁輔之 西瓜
清人 買西瓜
當然,中國七夕吃西瓜并沒有那麼早。西瓜在國内大部分地區呈一度斷代(也有可能文獻資料的缺失),西瓜真正進入大衆視野是在南宋時期。有史料記載,五代時西瓜主要在遼國統治區上京(内蒙古赤峰市林東鎮)一帶種植,後來經金國、南宋不斷由北向南引進。最開始流行于宮廷之中,後來進入民間、慢慢普及到大衆生活中。
遼 墓壁畫(盤子裡有西瓜)
高劍父 西瓜
西瓜除了食用,還可以作為祭祀的貢品。明清時代,西瓜被奉為貢品之首,據《明史》記載: “洪武元年,定太廟月朔薦新儀物。六月,西瓜,甜瓜、蓮子、冬瓜”。西瓜在七夕節的使用最開始其實是被作為供奉牛郎織女的貢品,牛郎織女不可能真正吃到西瓜,西瓜自然就成了人們的食物,加上正值夏秋之交,天氣炎熱,還有西瓜被賦予“圓滿”的内涵,受到人們歡迎也就再正常不過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