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是一個特别的日子,是一年之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同時還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個節日,在這一天有各種各樣的習俗,包括吃餃子,吃湯圓,釀米酒,甚至有些地區還會祭祖。另外,民間還有很多關于冬至的諺語,例如“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幹寒凍死鬼”,意思是人們可以通過冬至是發生在月頭還是月尾來判斷這一天冷不冷。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說法呢?
為什麼人們會通過冬至是在月首或月尾來判斷這一天的天氣?
諺語中所指的月首和月尾,是按照一個月具體的時間來劃分的。一般來說,一個月有三十或三十一天,将其平均分為三份,最開始的十天就是月首,也被稱為“月頭”,接下來的十天被稱為月腰,最後的十天就是月尾。當然,這些諺語都是老一代人傳下來的,它們所指的“月”肯定是農曆的月份,而不是陽曆的月份。
當然,如果是按照陽曆來算的話,肯定就不存在月首月尾的說法,因為陽曆中的冬至,一般都在12月23日左右,一直都是在月尾。反過來看農曆,今年的冬至在十一月二十九,正好在月末,而去年的冬至是在十一月十八,在月腰。2020年的冬至正好在十一月初七,位于十一月的月頭。
按照“冬至在月頭,無被不用愁”“冬至在月尾,幹寒凍死鬼”的說法,如果冬至發生在一個月的剛開始,那冬至這天的天氣就會比較溫暖,晚上睡覺就算蓋被子也不會覺得冷,但是冬至如果是在月末的話,氣溫就會非常低,甚至會有凍死人的危險。另外還有一句諺語叫做:冬至在月腰,走街串巷不戴帽。和前兩句的意思也一樣,意思是如果冬至是在月腰的話,天氣也不會太冷,出門的時候沒有戴帽子的必要。
根據這些諺語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如果冬至是發生在月首或者月腰,那麼冬至這一天的天氣就不會太寒冷。但是如果冬至是發生在月末,那這一天的氣溫就會特别低,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冷冬”,在這一天一定要做好保暖工作,防止着涼。
這樣的判斷方法真的準确嗎?
這些諺語都是前人根據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的,一直傳承到了今天,不過,這些諺語真的準确嗎?僅僅是依靠冬至這天的時間,就可以分析出這一天到底是冷還是暖嗎?以去年的情況為例,2021年的冬至正好發生在月腰,也就是說這一年的冬至是比較暖和的。但是,在同年月初,國家氣候中心就發出通知,今年冬天的天氣比以往都要寒冷,而且在本月中旬還會出現一些拉尼娜事件,将會有冷空氣來襲,特别是北方地區,氣溫會下降至零下十度左右。
由此可以看出,單單是依靠這些俗語來預測氣候情況,肯定是不現實的。如今世界上已經研制出了一系列可以預測天氣的設備,最起碼可以準确的預測一天之内的天氣,時間再長的話就有些不太現實了。而我們僅僅是通過一句俗語,一個簡單的日期,就要判斷冬至這天的天氣到底冷不冷,确實有點過于誇張。
同時,最近幾年由于環境破壞而導緻的極端天氣越來越多,有些情況根本是無法預測的。所以說,不管是在月首也好,還是在月末也罷,僅僅是依靠一個日期,就想判斷這一天的氣溫,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而且古人對氣候的研究方法也不夠嚴謹,可能也沒有過多的觀察,隻是偶然間發現冬至在月初時,天氣比較溫暖,而在月末時,就比較寒冷,因此就直接做出了這樣的論斷。
另外,很多民間俗語是有地域性特征的,北方地區流行的俗語和南方地區流行的俗語肯定不同,但是現在想要弄清楚這些俗語的出處,也沒那麼容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随着時代的逐漸發展,有很多的俗語放在今天已經不再适用了,慢慢的都在被人們淘汰。我們隻需要明白其中的意思就足夠了,沒有必要把它作為一種所謂的“測量工具”。
今年冬天的天氣也比較冷,而且今年的冬至也馬上就要到來了,如果大家想要知道今年冬至的天氣,最好還是提前關注一下天氣預報,如果這一天的溫度比較低的話,一定要提前準備好禦寒的衣服,防止着涼。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