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烏克蘭這個國家出現在了大衆的視野中,其實烏克蘭一直以來是個存在感不是特别強的國家,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并不想以戰争這種方式來熟知這個國家。
事實上,很多人尤其是喜歡看小說的,對烏克蘭這個國家有了解應該是來自十幾年前一部叫做《曾有一個人愛我如生命》的小說。
記得看這部小說的時候是上大學的時候,還是隔壁宿舍的同學推薦給我看的,即使現在過去了十來年,我也能記得這部小說,回想起來都會心疼。
小說講述的是一名普通女孩趙玫,2001年在烏克蘭留學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叫孫嘉遇的商人,而這個商人是趙玫室友唐維維的前男友。單純的趙玫認識背景複雜的孫嘉遇之後,兩人之間發生了一系列的故事,最後孫嘉遇出了事,趙玫為了救她犧牲了自己的清白,最後趙玫回國了,兩年後,她才知道,孫嘉遇死了,給她留下了一句:我的女孩,祝你平安喜樂。
那時候年輕,看到這部小說的時候其實是被普希金的侍給吸引過去的,每一章開頭都是引用了普希金的詩,後來看完小說,隻有一個感覺:真的是難受,作者怎麼這麼虐。
這部小說一直以來都存在一個兩極分化,喜歡的人就一邊覺得愛情太偉大了,一邊又心疼趙玫和孫嘉遇怎麼結局那麼悲慘;不喜歡的人就覺得趙玫怎麼那麼蠢,畢竟二十多歲的人了,喜歡上孫嘉遇那樣一個人,落到這樣的結局那也是活該。
這些想法都沒錯,每個人的年齡不一樣,經曆的事情不一樣,認知和思維也不一樣,就像我十來年前看這部小說會看得難受心疼,現在如果再讓我去看一遍,可能就是另一個感受了,搞不好我也會跟不少人一樣罵趙玫蠢。
就像小說裡不少語句,如“年少的我,曾以為愛情可以超越一切,那時我不明白,這世上另有一種力量,叫做命運,隻可承受,不可改變。”當時看來是直擊心髒,現在卻有點覺得是不是太矯情了。
小說裡的烏克蘭并不美好,趙玫經曆了巨大的人生轉折,她的室友唐維維失去了性命,永遠留在了異國他鄉,孫嘉遇在經曆了高光時刻後也在這裡隕落,至于當地人,和趙玫相親的小帥哥警察一家算是不錯的家庭了。
說來說去,都是命運使然,人也好,國家也罷,都不過如此。都說小說是有真實原型的,男主并沒有死,但是兩人也沒能在一起,相比較原型,很多人似乎更能接受小說的結局一些。或許正是應了那句話“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所以就像我自己,牢牢記住了這部小說。當烏克蘭發生戰争,我的腦海裡首先出現的居然就是這部小說,驚呆了我自己。
隻是小說隻能是小說,現實生活卻依舊要繼續,我們都希望趙玫能平安喜樂,也更希望所有人都能平安喜樂。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