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北京社區垃圾分類智能化

北京社區垃圾分類智能化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0-20 09:55:49

北京社區垃圾分類智能化(北京社區垃圾分類探索精細化管理模式)1

平房院落、老舊小區往往是垃圾分類最容易遇到“梗阻”的區域,社區黨員、小巷管家、樓門院長、垃圾分類指導員這些社區“大員”齊齊上陣,有的挨家挨戶送上“兩桶一袋”三件套,号召居民源頭分類;有的在小區試點撤桶建站,讓以前的垃圾桶區變身閱報欄,小區環境大改觀……通過“全域覆蓋、全民參與”的精細化管理模式,垃圾分類正逐步成為社區居民的“新風尚”。

東城區東四街道二條社區“撤桶”後順利投放也是磨合出來的

在東四街道東四二條社區,除了居委會人員、垃圾分類指導員幫着入戶收垃圾,街坊鄰居也很給力,雙職工家庭總趕不上倒垃圾的點兒,他們就順手幫着把垃圾帶出去。“大夥兒垃圾分類的習慣正在一點點養成。”東四街道二條社區黨委書記王莉說起轄區來之不易的成績很感慨。

“如今,社區已有23位垃圾分類指導員,還發動了311個院兒的113個‘院長’參與。同時,垃圾分類做得好的樓門院兒,還被評為示範院。目前已建設兩批共58個示範院,近300名居民參與,最多的一個院有13戶居民加入。我們給示範院發放分類小桶,讓居民垃圾分類從竈台開始、從家庭做起,‘垃圾不出院,定時定點投放’,讓示範院成為‘火種’,輻射帶動街坊鄰裡一起垃圾分類。”王莉說。

其實,二條社區的垃圾分類早已啟動。去年8月,該社區就已“撤桶”。但桶撤了,垃圾怎麼倒?

經過9次群衆會,社區選出了22位垃圾分類指導員,指導動員居民垃圾分類,同時協助監督垃圾清運。他們還和環衛部門一起制定清運時間,每天早晚兩次定時收取,居民和清潔工當場交接投放,避免混投混運,實現“垃圾不落地”。

這期間也沒少磨合。一開始,小型垃圾車開得飛快。垃圾分類指導員就提醒他們,在胡同收垃圾必須慢,“一個院兒少說幾戶多則十幾戶,開得太快,哪來得及出來投放。”現在,垃圾清運員也慢慢“摸門兒”,對一些腿腳不便的居民,會主動上樓入戶收垃圾。

下一步,該社區将發動包括在職黨員在内的400餘名黨員,成為垃圾分類示範戶,“一個黨員一面旗,一個黨員帶動一個院兒”,輻射周邊居民共同參與。

通州區潞源街道古月佳園社區“兩桶一袋”直接發到居民手裡

見面不問“吃了嗎”,先問“家裡領到桶沒?”在潞源街道,源頭分類“三件套”全面上線。

“來,這個綠桶是廚餘垃圾桶,這個灰色的您裝其他垃圾,書本報紙之類可回收的東西您就放藍色編織袋裡。”這幾天,潞源街道辦事處副主任馬雲飛和同事以及志願者們,忙着在古月佳園小區給大夥兒分發“兩桶一袋”。經過幾天的發放,基本上每家都領到了“三件套”,從源頭開始垃圾分類。

古月佳園小區是回遷小區,約有1600戶居民。以前居民家裡基本就一個垃圾桶,有人嫌麻煩不願下樓再二次分揀。這次“兩桶一袋”發放到位,就是從源頭配齊。

“這兩個桶我打算一個放廚房,一個放客廳。”居民馬叔叔已經安排上了“兩桶”。

據介紹,潞源街道倡導“便民服務 科學管理”的分類模式。一方面對設備設施改造提升,合理規劃設置垃圾收集點,在古月佳園小區設置28個分類站點,保證每個單元門前設置一個。接下來,還将在樓下建立密閉式投放點,後續計劃将分類站點從28個減少到16個。

同時,有序推行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将垃圾投放時間從原來的全天24小時固定為7時至9時、18時至20時兩個時間段。在定時定點投放期間,16名垃圾分類指導員也會對各個點位現場引導,并對部分投放不準确的生活垃圾二次分揀,實現點對點、人對人、時對時的服務引導。

石景山區八角街道建鋼南裡社區實打實的環境改善讓抱怨聲沒了

“别說,咱這個垃圾站真不錯,小區環境敞亮多了!”讓居民李大哥發出感歎的,是建鋼南裡西院的生活垃圾集中投放站。

走進小區大門,整潔美觀的集中投放站很搶眼,牆上貼着生活垃圾分類簡化細分表。分類站設在小區唯一出入口處,采用建設成本小、空間利用率高的可移動集裝箱模式。設置了垃圾分類存儲區、大件垃圾及建築垃圾存儲區、再生資源回收區。其中,垃圾分類存儲區還配備了空氣過濾系統,劃分了消毒區、分揀區及存儲區,并設有專門的垃圾分類指導員。

“你們這個垃圾站離我們樓門太遠了,不方便!”一開始,老街坊們很有些意見,沒少找社區黨委書記屈璠抱怨。當時,社區試點“撤桶并站”,将西院原有的三處垃圾投放處合并為一處,散置各處的24個垃圾桶以及大件垃圾,都歸攏到了集中站點。

但沒多久,居民們的态度“神奇”地轉變了。“因為環境實打實地變好了。”屈璠扭頭指着幹淨整潔的小區環境。

以前一到大風天,白色垃圾滿天飛的情況沒有了;撿拾廢品人員亂翻垃圾桶的情況沒有了;裝修垃圾、廢舊家具露天堆放問題沒有了。“之前有人在垃圾桶旁邊扔床墊子,差點兒着火。”居民王大姐提起當時的情形還很氣憤。

現在,那些氣味難聞的垃圾桶區域,變成了報刊亭,方便居民閱讀時事新聞,成了大夥兒茶餘飯後的休閑地。看到社區環境改善,居民對撤桶并站和垃圾分類定點投放也更加配合。

專家點評循序漸進培養“環境素養”

王維平(北京市政府參事、北京市垃圾分類專班專家組組長):

此次出台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側重于從垃圾處理的末端向前端移動,側重于源頭的減量化、資源化。将垃圾分類從一個行業管理,轉化為社會管理,并且自覺和強制相結合。此次條例的處罰措施非常明确,但我認為,老百姓垃圾分類是一個習慣養成的過程,要以自覺為主、強制為輔,循序漸進。

居民垃圾分類的“環境素養”培養是最難的,要堅持不懈、久久為功。對居民而言,垃圾分類的普及是一個持續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工程,要由簡入繁,且垃圾成分複雜,一時半會兒分清楚不容易。生活垃圾管理不能“一刀切”,要适應當地情況。

垃圾分類是一個大概念,社區、居民的參與是最難也是最重要的,每個人都需要真正地參與其中,才能提升我們的“環境素養”。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金可

流程編輯:吳越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