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4-11-13 03:34:16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叢林系列4)1

佛教傳入中國以來,僧人服裝借鑒了中國古代傳統服裝的制作工藝,并結合出家人自身的特點,制成了既符合佛教律儀要求,又适應中國氣候條件的叢林僧人服裝。這些叢林僧服主要包括海青、長衫、羅漢褂、短衫褲、僧鞋及僧襪等。各大市場平台查詢【中華網佛教頻道】,了解專業佛教知識。

一、海青

海青是我國僧團中主要的服裝之一,它腰寬袖闊,圓領方襟,比較其它衣裳肥大很多,因此常把它叫做大袍。海青本是雕類的鳥名,生得俊秀文雅,常在遼東海邊飛翔,如李白詩雲“翩翩舞廣袖,似鳥海東來”。海青鳥翅類似衫之大袖,因此吳地把海青鳥名借來當做廣袖大袍的名字。後來古代叢林借用這一名稱,将禮佛的衣服也稱為海青。

海青的服式原是從我國漢唐時代的服式衍變而來的。在從前,無論僧俗都穿用它。由于世界潮流的演進,生活方式的變革,世俗大衆早已改變裝束。而佛教相對保守,尊重古制,同時為了整肅儀容、莊嚴道風,所以海青雖然不是和三衣一樣的法衣,但是到今天都還能夠遵守穿用着。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叢林系列4)2

2018年靈隐寺傳戒教授疊海青

盡管海青脫胎于漢服,但是與漢服相比,它也有一些特異之處。海青的衣領是用三層布片複疊縫制而成的,稱為“三寶領”。在衣領的前面中段,還有五十三行藍色線條,這叫做“善财童子五十三參”。另外,俗袍的袖口是敞開的,而海青的袖口卻是縫合起來。這也是僧袍和俗袍彼此不同的一點。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叢林系列4)3

三寶領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叢林系列4)4

五十三參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叢林系列4)5

海青袖口

關于海青縫合袖口的由來,有一種傳說:梁武帝的後妃郗氏,她不信奉佛教,常想誣害僧尼。有一次她命宮人做了一些豬肉包子,召請寶志禅師師徒前來用齋,以便造成和尚犯戒,羞辱佛門。如果僧衆當時不吃,就會構成違逆皇後旨意之罪。寶志禅師乃是得道高僧,早已預知其意,于是事先命令門徒把海青的袖口都縫合起來,先把饅頭預藏袖筒之中。當進宮接受午宴之時,一手把包子放進空袖筒裡,一手取出饅頭來吃。這樣子才逃過了郗氏的詭計。

至于海青的顔色,一向是以青黑色為主。隻有少數名位崇高的長老,以及方丈、首座、法師等才穿着黃褐色的海青。

在我國的僧團中,除袈裟外,海青算是最尊勝的僧服了。穿着海青,大都是在禮誦、聽經、會賓、議事,以及晉見長老等重要的場合。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叢林系列4)6

二、長衫與太虛褂、短衫褲

長衫也是我國漢傳佛教僧尼們的服裝之一。長衫又稱長褂,為僧衆的常服。仿唐裝而于斜部加以割截、縫綴,表征福田、百納之意。根據長度不同,長衫也有更加細化的分類:長及腳背的叫做長衫,長僅過膝的叫做二衫,長未及膝的叫做三衫。長衫是僧尼們的外出服裝,從前在華中華南地區最為流行,二衫是平時在寺院裡穿用的,三衫則是在工作時穿用的。

長衫的顔色,有黑、灰、褐等色。一般黑色長衫與黑色海青的最大差别在于袖口,海青的袖口寬大,如海鳥的翅膀,不分出家與在家,于禮佛時皆可穿著;長衫的袖口如一般的窄袖,隻有出家僧衆可穿。

縫于長衫及海青右脅下的帶子,長約一尺,其作用在于提醒行者走路要從容、穩健,不可搖擺身體,乃至大步奔跑,而使脅下的帶子左右晃動,因此穩帶有訓練行儀的功用。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叢林系列4)7

弘一大師身着長衫

五四運動以後,我國民間的服式都逐漸地趨于簡便适用了,隻有僧尼們的服裝還是那麼寬松長大、動作不便。因此,遂有一部份出家人有意加以改革。太虛大師設計了一種新式的長衣和短衫褲。他所設計的長衣長度剛剛及膝,領子是用兩層布片複疊縫制的,胸前中間開啟對襟,紐扣釘在對襟的邊緣上。這種長衣,因為是太虛大師所倡導,所以當初都管它叫做太虛褂。太虛褂既省布料,行動又較利便,但是它的款式格調不如偏襟的大長衫莊嚴雅緻。因此,穿它外出的人仍然不多。

短衫褲是指僧尼日常生活中所穿着的服裝。短衫褲的上身是短短的小褂,下身是肥長的褲子。這種衣褲是我國僧尼們的裡層服裝,它是穿在長衫裡面的。同時也當做睡衣褲穿用。

短衫的長度僅僅過于臀部,裁制式樣完全和對襟的羅漢褂的上半身一樣,從前則是偏襟式的。褲子原本是我國民間的古式常褲,隻是比較肥長而已,穿着時必須把膝下的褲管納入僧襪之中。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叢林系列4)8

太虛褂

三、僧鞋與僧襪

印度地處熱帶,所以一般人都以為釋迦牟尼佛住世時期出家人是不用穿鞋子的。其實,根據《禅林象器簽》卷下列舉《鴛掘摩羅經》中的記載,如果有施主買牛皮做革履,允許接受。另外根據《釋門歸敬儀》,印度地多濕熱,允許用皮革做履,僧衆參谒上座時,應該馬上脫掉以表尊敬。又《四分律删繁補缺行事鈔》卷中四記載,鞋、襪等為此丘百物之一。所以印度的佛教出家人是準許穿用鞋子的。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叢林系列4)9

芒鞋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叢林系列4)10

羅漢鞋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叢林系列4)11

僧鞋

我國處于溫寒地區,人們為了禦寒當然更需要穿着鞋子。我國僧尼們所穿的鞋子,大緻有三種類型:第一種是芒鞋,是用草類編織而成的,所以也叫做草鞋。從前居住在鄉間或山林中的出家人,平時多穿用這種鞋子。第二種是用布料做的羅漢鞋,鞋面的尖部是用三片布條排列縫牢,鞋幫縫綴一些方孔,和芒鞋的式樣差不多。現在的出家人在夏天時都穿用這種鞋子,因為鞋子面有孔,所以寓有教人看破一切的含義。第三種是用布料做成的僧鞋,全身無孔,隻是在鞋面前端縫起一條硬梁,其式樣與世俗的鞋子沒有差别。

我國的僧尼們,于僧鞋外,還穿着長筒的僧襪。所謂僧襪,實際上也就是我國的古裝襪,其顔色在習慣上都是以灰色為主。穿着僧襪不僅冬季可以抵禦嚴寒、夏季可以防範蟲蛇,而且十分莊嚴威儀。

說起僧襪,在律典中也有其的出處。四分律說“寒聽着襪”,釋氏要覽說“鈔雲襪亦是衣”,這都是僧襪在僧團中早已存在的明證。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叢林系列4)12

僧襪

四、卧具

卧具也是佛所制定的服具,為比丘六物之一,是坐卧時敷于地上或卧具上的長方形布。這是為了防禦地上植物、蟲類,以保護身體及避免三衣、寝具受污損而作。

具的量度尺碼,律制中規定為“長佛二搩手,廣(寬)一搩手半。據《禅林象器》,遇到身量高大的人,也準許向四邊酌量放大裁制。具的顔色,和袈裟同樣地須要染成壞色。其質料應用舊布,這都是為了破壞它的美觀,避免生起貪愛之心。

具的縫制方法,是用兩重布料複疊一起,四邊加貼布條縫制而成。據日本的無着道忠大師(禅林象器箋編著者)說:四邊貼布,可能就是為了破壞它的美觀。

按照律制,具是比丘們所必須随身攜帶的用具。使用時有持具、展具、起具等姿式,需要自己展敷、自己收起,不應假手于人。攜帶時,折疊安置左臂袈裟之下,或放入衣囊之中。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叢林系列4)13

2018年靈隐寺傳戒教授展具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叢林系列4)14

歡迎下載"中華網佛教頻道"APP,了解更多入門級佛學知識,阿彌陀佛

圖文 | 杭州靈隐寺

僧人服飾顔色區别(叢林系列4)15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