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辯證法和詭辯論的根本區别

辯證法和詭辯論的根本區别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8 11:19:29

詭辯論在古希臘出現,列甯是非常注意研究詭辨論的特點,劃清詭辯論和辯證法的界限的。他對《哲學史講演錄》中關于詭辯學派以及其他學派的詭辯的論述,作了不少摘錄和研 究。

詭辯學派原稱智者派,其實這并不是以一定的哲學為基礎一個統一的學派,而是一個特殊的社會階層,是希臘奴隸主民主制繁榮時期出現的一批教授智慧的教師(即智者)的總稱。他們是希臘第一批職業教學家。

辯證法和詭辯論的根本區别(辯證法與詭辯論)1

他們教人獨立思考、研究問題,用自己思想 去判斷是非善惡,他們教人“演說術”(學習語言和文化,掌握 善于說話的藝術)和“辯論術”(提出論據,進行反駁和論證); 他們研究重點從自然轉向社會,關心政治和倫理問題,探讨認識論(最早從事範疇的應用和認識)。

在最初的智者中雖已存在詭辯的根據和因素,但他們主要目标是反對迷信神學和盲從傳統 的,是古代的啟蒙學者,對于提高希臘人的教養、文化和民主政 治,起過積極作用,而後期的一些智者,把辯論變成不顧事實地玩弄概念遊戲和無聊的邏輯詭辯,于是“智者”一詞就獲得了 “詭辯者”的含義,智者派也就可以叫為詭辯學派。

列甯講:談 到詭辯學派時,黑格爾極其細緻地反複咀嚼這樣一個意思,詭辯 包含着一切教育 我們的教育也在内一一所共有的因素,即提出論據和反證 “反思的論證”。

辯證法和詭辯論的根本區别(辯證法與詭辯論)2

可見,詭辯學派(即智者派)并不是都搞詭辯的,而是都教人如何辯論和獨立思考的。最著名的智者有普羅塔哥拉(他最先使用智者這一名字) 和高爾吉亞。普羅塔哥拉就是一個民主派的思想代表,具有素樸 唯物主義和反神傾向的。

黑格爾在把古代希臘的辯證法區分為主觀的外在的辯證法和客觀的内在的辯證法時指出,對前一種“我們談到詭辯學派時将更多地談到這種辯證法。”他還認為“詭辯學派繼 承了埃利亞學派”。在談到智者派時進一步指出, “智者們是從根據出發進行理智推論的教師,他們是處在反思的 階段”。

黑格爾認為這是思維和教育的必經階段,在日常生活中、它是必須的,但也是較低的階 段。形式的推理思維的特點是,“他們不是從事情的自在自為地存 在着的概念來了解義務、了解應作的事,而是提出一些外在的理 由,來分别是和非、利和害”。

列甯根據這些黑格爾的論述,指出這種“反思的論證”,是一切教育的因素,同時包含着詭辯的根據和因素,即“在一切事物中找出極度不同的觀點;(主觀主義——客觀主義的缺乏)”這也就是 “主觀的外在的辯證法”的根本缺陷。單純地吸取這些因素而加以徹底地貫徹,就成了詭辯論的主要特點。

辯證法和詭辯論的根本區别(辯證法與詭辯論)3

詭辯論第一個主要特點就是主觀主義。普羅塔哥拉提出了一 個有名的論題;“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名題在當時反對神學,提高人的地位,強調主體的能動性方面,是有積極作用的。

但是,不管對人作何種解釋,這一名題的性質是主觀主義的、黑格爾也說:“人是萬物的尺度, ——因而人是一般的主體;因而, 存在物不是單獨地存在着,而是對我們知識來說存在着;意識按其實質乃是能在對象中産生内容的東西,主觀的思維在這裡進行着最重要的活動”。

這種主觀主義把意識提到了決定一切的地位,就變成了主觀唯心主義,在論證時主觀地确定 根據,主觀地運用概念,随心所欲地建立觀點和推翻觀點,就是詭辯。黑格爾說,“詭辯這個詞通常意謂着以任意的方式、憑借虛假的根據,或者将一個真理否定了,弄得動搖了,或者将一個虛假的道理弄得非常動聽,好像真的一樣”。

詭辯論從世界觀上看是一種主觀唯心主義,從方法論上是主觀主義論證一切,在《邏輯學》中黑格爾指出,“詭辯是依據未加批判和反複思考的毫無根據的前提而發議論。而我們 稱之為辯證法的是高級的理性運動,在這種運動中,那些看起來 似乎完全分開的規定通過自己、通過它們本身而相互轉化,前提 則被揚棄”。

辯證法和詭辯論的根本區别(辯證法與詭辯論)4

這裡的“發議論”即是推理,詭辯推理的前提是主觀任意的,這裡最後說的“前提”是指規定的“完全分開”,辯證法揚棄了把對立面割裂的主觀前提,是一種以對象自身的對立統一為根據的理性運動。列甯很重視這段話,認為 它是說明了詭辯和辯證法的一個重要區别。列甯自己也指出,主觀地運用靈活性=詭辯;客觀地運用的靈活性,就是辯證法, 詭辯的特點是主觀主義,辯證法特點是堅持客觀性和依據客觀實際,二者是完全對立的。

詭辯論第二個主要特點是孤立片面的抽象性,把對事物的片面的抽象的規定當作真理;“在一切事物中找出極度不同的觀 點”,把這些觀點孤立起來,離開事物本身的内在聯系和對立統 一,進行抽象的推論。黑格爾指出;“詭辯的本質在于孤立起來 看事物,把本身片面的,抽象的規定,認為是可靠的,隻要這樣 的規定能夠帶來個人當時特殊情形下的利益”。

列甯在《邏輯學》摘要中,對這方面的思想也作了概括的摘要“因為任何事物具有“許多”“内容的規定、關系和看法’,所以可以随便提出多少贊同和反對的論據。蘇格拉底和 柏拉圖把這叫做詭辯術,這樣的論據沒有包括‘事物的全貌’, 沒有‘窮盡’事物(指‘把握事物的聯系’和‘包括”事物的 ‘一切方面而言’)”辯證法同詭辯正相反,它 的特點是從聯系中全面的具體的把握對象。

辯證法和詭辯論的根本區别(辯證法與詭辯論)5

詭辯這種孤立的片面抽象還表現為否認事物本身的對立面的統一,堅持非此即彼的觀點,高爾吉亞的論證方式中就有這一方 面,如他論證“什麼也不存在”這一命題,就把對象放在“非此即彼”的規定下。他說:“如果有物存在”,“那麼它或者是存在者,或者是不存在者,或者是存在者和不存在者。”

他指出三種情況都不存在,如果存在者存在,那麼“存在者或者是自在而無始的,或者是發生出來的”,他指出二種情況都是不可能有 的,都會引起矛盾;“如果它有起源,那麼它或者是起源于存在 者之中,或者起源于非存在者之中。前一種情形是不會有的,因為如果這樣存在就早已有了:後一種情形也是不會有的,因為不 存在的東西不能産生出什麼東西來”等等。

黑格爾對于高爾吉亞這種形式的論證方式,作了比較全面的評價。一方面指出:“他們總是把所考察的對象放在非此即彼的規定之下;而這些規定又是自相矛盾的。但是這不是真正 的辯證法;必須指明:對象總必須存在于一個規定之中,而不是自在自為的,對象隻能消解于那些規定之中;然而這樣并不緻于引起任何違反對象本身的本性的結果來”。

辯證法和詭辯論的根本區别(辯證法與詭辯論)6

黑格爾

列甯摘錄了黑格爾的這一評論,指出:“對象自身中的辯證法”。這就是說, 把對象的規定割裂開來,搞“非此即彼”,這不是辯證法,也不符 合對象的本性。辯證法認為,對象必須存在于一個規定之中,但不 是絕對的孤立的。對象是表現為各種規定的,所以本性是各種規定 的亦此亦彼的辯證統一。各種規定的内在聯系和對立統一,才是對象自身的辯證法。

另一方面,黑格爾指出:“這種辯證法有 充分的真理,當人們說到存在和不存在時,總是也說出與人們所 願意說的相反的一面,把存在和不存在說成是相同的,又說成不 相同的”,也就是說,高爾吉亞的論證中,實際上包含了存在與非存在的對立統一。

黑格爾還說,“須知‘存在或非存在’始終‘是問題’,而它們并不 是确定的,嚴格地彼此分割開的東西,而是揚棄着自己的東西。 高爾吉亞已經意識到,它們是消逝着的環節,這個真理也潛伏在 無意識的表象作用裡,不過沒有得到自覺罷了”。

列甯摘了最後一句,贊賞道:“‘消逝着的環節=存在和非存在。這是辯證法的極好規定!!”這就是說,存在和非存在是運動、變化的不可缺少的環節,二者是對立統一的。堅持二者對立統一,就是辯證法,堅持二者“非此即彼”,就是詭辯。

在 《邏輯學》中,黑格爾也指出,如果無和存在是相互排斥(絕對 分離)的話,“這不是辯證法,而是詭辯”。辯證法是“那些看起來似乎是完全分開的規定通過自己,通過它們本身而相互轉 化”,即存在和非存在(有和無)是相互轉化對立統一 的,不是彼此分離的,黑格爾對詭辯和辯證法的這種區别,列甯是贊同的。

列甯還注意了黑格爾在分析柏拉圖的辯證法時,再一次 力圖指出主觀的、詭辯的辯證法與客觀的辯證法之間的區别。 黑格爾指出:詭辯把對立(一與多)“各自處在完全不同的關系中”,“不能把對立面結合起來,不能達到統 一”,客觀的辯證法是把對立“完全是處在同一關系中的”,對 立面能夠結合起來,能夠達到統一。

辯證法和詭辯論的根本區别(辯證法與詭辯論)7

黑格爾還把詭辯稱為“空洞的辯證法”,看來列甯是贊同這一稱呼的,而且列甯自己還把它 稱為“主觀的、詭辯的辯證法”。至于詭辯的特點是不能達到對 立面的統一,辯證法則堅持對立面的統一,列甯是完全贊同 的。孤立片面的抽象性,必然是否定事物的矛盾性;聯系的全面 的具體的觀點,必然是對立面統一觀點。

關于詭辯和辯證法的區别,列甯在批判第二國際的用詭辯偷換辯證法時還說過:“詭辯家抓住‘論據’之中的一個,而黑格爾早就正确地說過,人們完 全可以替世上一切找出‘論據’,辯證法要求從發展中去全面研 究某個社會現象,要求把外部的表面的東西歸結為基本的動力, 歸結為生産力的發展和階級鬥争”。可見,詭辯的特點是孤立的片面抽象論證,辯證法的特點是聯系 的全面具體考察,這是二者又一重大區别,

詭辯論的第三個特點是相對主義,“人是萬物的尺度”這一命題中就包含了相對主義。黑格爾指出,“普羅泰戈拉的命題中所包含的進一步規定,他本人以後作了很大的發揮。普羅泰戈拉 說,“‘真理(尺度)是對于意識的現象’。‘沒有任何東西是自 在自為的單一’,或者是自同的,獨立的;一切都隻是相對的, 它之所以為它,隻在于它對意識的關系中, 都隻看它對另一 個東西怎樣,這另一個東西就是人”...“因此一切都隻有相 對的真理”。

辯證法和詭辯論的根本區别(辯證法與詭辯論)8

列甯概括了這 段論述,指出這就是“詭辯學派的相對主義”。高爾吉亞在論證“即使存在什麼,那也是不可認識的”命題時, 也有這種相對主義的傾向。相對主義把一切都看作因 人而異的,事物對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現的樣子,對于我就是它向 我呈現的樣子,一切都在它對特定人的意識的關系中建立它的規 定性。

這就必然導緻“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這種完全排斥絕對而隻有相對的真理,也就無所謂是不是真理了。所以列甯說:“把相對主義作為認識論的基礎,就必然使自己不是陷入絕 對懷疑論、不可知論和詭辯,就是陷入主觀主義”。“從赤裸裸的相對主義的觀點出發,可以證明任何詭辯都是正确的”。

可見,詭辯論是包含着赤裸裸的相對主義的,這種相對主義割裂相對與絕對的辯證聯系,是把相對單一 化和絕對化,完全否認絕對的存在,它是反辯證法的。

主觀主 義(懷疑論和詭辯等等)和辯證法的區别在于,在(客觀的)辯 證法中,相對和絕對的差别也是相對的。對客觀辯證法說來,相對中有絕對。對主觀主義和詭辯說來,相對隻是相對的,是排斥絕對的”。列甯這一概括,深刻地揭示了詭辯論和辯證法的又一重大區别,詭辯論的特點是赤裸裸的相對主義,辯證法的特點是相對和絕對的對立統一。

辯證法和詭辯論的根本區别(辯證法與詭辯論)9

克拉底魯

由上可見,智者學派的主觀的外在的辯證法或形式的推理, 就包含着以後發展成詭辯論的因素和根據,後期智者以及此後一切學派中的詭辯,其主要特點是主觀随意性,孤立片面的抽象性 和赤裸裸的相對主義,這些特點表明詭辯就是一種唯心主義和形 而上學,同時也表明它同辯證法有一些相同的因素和貌似的一 面,特别是它的相對主義。

列甯指出,“辯證法,正如黑格爾早已說明的那樣,包含着相對主義、否定、懷疑論的因素,可是它 并不歸結為相對主義。”正由于詭 辯是一種更為狡猾的形而上學,列甯指出:“辯證法曾不止一次地作過一一在希臘哲學史上就有過這種情形通向詭辯術的橋 梁”。如赫拉克利特指出變和運動的辯證法, 他說:“不可能兩次進入同一條河流”,他的學生克拉底魯則由 此得出單純否定的結論,說“連一次也不可能”。

列甯指出: “這位克拉底魯把赫拉克利特的辯證法弄成了詭辯”。“赫拉克利特的原則恰巧相反:‘一切都是真理的”,一切東西中都有(部 分)真理。克拉底魯隻‘動了動手指頭,便回答了一切,他說:“ 一切都在運動,關于任何東西都不可能說出什麼來。”

克拉底魯片面抽象地強調運動,完全否認靜止和事物質的規定性和穩定性,主張什麼都不是真理的,這是辯證法走向詭辯的曆史教訓。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第二國際修正主義者,歪曲唯物辯證法關于一切界限都是有條件的和可變動的原理,“根據一 種戰争可以轉化為他種戰争的理由,來抹殺帝國主義戰争和民族 戰争之間的差别”。

同樣是通過辯證法走向詭辯。列甯指出,主觀地運用對立面同一的靈活性,就等于折中主義和詭辯,如果說主觀地運用對立面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聯系,是折中主義的特點,那麼,主觀地運用對立面的轉化,完全排斥轉化的客觀根據和條件,從而抹殺事物之間的質的差别,這就是一種十足的詭辯。

總之,認真研讨列甯關于詭辯的特點,及其同辯證法的區别和關系的思想,對于當前識别詭辯,和正确把握唯物辯證法仍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