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經是“道沖,而用之或不盈”,出自《道德經》第四章。意思是,道看起來虛空,但它的作用又似乎無窮無盡。
《道德經》中的道的涵義是世界的本質,也就是回答“是什麼”和“為什麼”這兩個最根本的問題。在黑格爾的唯心主義辯證法中,絕對精神掌握着這個世界的所有答案,或者說絕對精神設計了這個世界的所有組成部分和全部規律。
然而,《道德經》第一章第一句就說明了,“道可道,非常道”。我們當前已知的真理都不是絕對的真理,因為人對于世界的認識是在不斷演進的。例如現在芯片做到了3納米,有人說到了1納米就無法繼續突破了,這個判斷對不對,也是要做到1納米的時候才能知道的。
《金剛經》說“一切有為法,如霧又如電,如夢幻泡影。”也是在說,現實世界中我們所了解的道理,隻是在此時此地是正确的,當時空發生改變,條件發生改變,就如夢幻泡影一般失去作用了。
所以,《道德經》所提出的道,注定了不會是一個包羅萬象的圖書館,因為那些文字從印在書上的那一刻就已經過時了。那麼,道是什麼呢?《道德經》給了我們一個振聾發聩的答案,道是空的,道是一個方法論。就是不帶偏見地全面收集所有已知的信息,把全部信息呈現出來,其中的規律就自然呈現出來了,我們也就自然知道如何解決問題了。然後再把得出的方法用實踐來檢驗。這就是《實踐論》裡面所說的人認識世界的方法,學習,實踐,再學習,再實踐。也是列甯所說的“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道作為方法論,如果不是空的,當所有的内容都說完了,就枯竭了;隻有是空的,才不會帶有任何成見,才能夠應對所有已知和未知的問題。就像一個有智慧的咨詢師,不會給你一本《解決問題的101種方法》,而是根據每一位咨詢者的問題進行分析,幫助咨詢者得出自己的結論。優秀的醫生也會根據每一名患者的具體情況給出不同的藥方。這也是中醫相對于西醫的高明之處。
這就是今天分享的一句道德經,“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我是李書僮。歡迎關注我。
《道德經》逐句解讀 第四章 道是一隻倒不滿的杯子
每天一句《道德經》此兩者同出而異名 同謂之玄
每天一句《道德經》虛其心 實其腹 弱其志 強其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