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0年1月,在曹操、孫權兩路大軍的包夾下,關羽隻得率殘部敗走麥城。此時荊州境内的郡縣已然全部失守,關羽于是率數十騎出逃,準備翻越荊山,撤到益州境内。但當他們突圍至臨沮(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時,遭遇東吳潘璋部将馬忠的埋伏,衆寡懸殊之下,關羽和長子關平被擒,不屈而死。
關羽這位被當世人譽為勇冠三軍的虎熊之将,為何會有如此凄慘的下場呢?而且還被馬忠這樣的無名小卒所害?
其一,驕矜自負的性格。人們常說性格決定命運,關羽最終的人生悲劇同樣緣自他的性格。負責指揮偷襲荊州的東吳大将呂蒙曾這樣分析關羽:“斯人長而好學,讀左傳略皆上口,梗亮有雄氣,然性頗自負,好淩人。”
具體而言,關羽的自負體現對平級、下級、盟友三種人的态度上。劉備平定漢中時,對馬超委以重任,鎮守荊州的關羽立即給諸葛亮寫信,詢問馬超才能如何。諸葛亮在回信對關羽充滿溢美之詞:"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争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關羽看信後大悅,還向門客們一一展示。此外當關羽聽說黃忠也被封為四将軍時,還曾言怒言道:“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在對待下級時,關羽的驕矜更顯得有些過份,他素來輕視糜芳、傅士仁兩位将領。關羽出兵襄樊時,兩将糧草一時未能按時供給,關羽威脅回來後要處置他們。關羽用驕矜将自己的部下輕而易舉的送到了敵人的懷裡。此後兩将開城背叛關羽,投降東吳。
在對待盟友上,關羽更顯得自負。當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時,孫權派出使者,想與關羽結親。關羽非但拒絕,而且侮辱東吳的使者。這一行為無疑激化孫權決定對荊州用武的決心。關羽大捷後,東吳陸遜又投其所好,給關羽送去了一顆“糖衣炮彈”,關羽又将鎮守荊州的主力調往前線。
其二,情報失靈,決策失誤。呂蒙偷襲荊州得手後,關羽并未在第一時間得知荊州的有關情況,凸顯出情報系統的失靈。當他得知後荊州陷落後,對局勢依然沒有認清,還準備率軍奪回荊州。此後呂蒙用攻心計瓦解關羽軍隊的軍心,關羽麾下的上萬軍隊一朝散盡。此時再想撤回益州為時已晚。對此蜀漢大臣廖立也曾說過:“羽怙恃勇名,作軍無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後數喪師衆也”
其三,孤軍深入,缺乏援助。關羽此次出兵襄樊時,曾屢次下令鎮守上庸的劉封、孟達出兵援助。但兩人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為由加以拒絕,這導緻關羽此次出兵如同孤軍深入,缺乏支援,一旦失敗,很容易陷入孤立無援的狀态。而且劉備也并未予以應有的支援。
其四,盟友背約,曆史遺留。荊州問題一直是個曆史遺留問題,赤壁之戰後,周瑜耗費一年的時間才奪取了荊州的政治經濟中心南郡,但被劉備借去。此後劉備占領益州、漢中,也未予以歸回,雙方曾一度為荊州問題劍拔弩張。雖然後來一度緩和,但荊州地理位置極為重要,是劉備、孫權兩個集團向北擴張的通道,因此孫權的背約也是遲早的事。
關羽雖然兵敗身死,但卻并不能影響他在後世人們心目中忠義無雙的形象,時至今日關羽已經成為中華民族文化上的一個不可磨滅的符号。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縱橫五千年
本文系編者【獨孤雁】創作發布,其他任何媒體、任何人不得轉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