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圓之夜,吃一口月餅,忍不住以“香”做文章。
我們因嗅覺而辨别氣味,我們從氣味中分辨香臭、刺鼻與否,以此産生我們喜歡或是厭惡的氣味,為了得到我們喜歡的氣體,我們學會了制香,甚至從氣味中延伸出以氣味做喻的詞語。
01
遺芬剩馥:以香喻文章馥,本指氣味芳香,出自宋·蘇轼《千秋歲》一文:“秋露重,真珠落袖沾餘馥”。
在清代曾樸的《孽海花》裡,第五回提及:“隻見堂裡敷設的花團錦簇,桂馥蘭香……一幾一椅,全是紫榆水南的名手雕工。”
可見,我們以芬芳馥郁來形容香氣的濃郁,以桂馥蘭香來形容氣味的芳香。
明朝時期,李東陽在《跋〈聚芳亭卷〉》裡寫道:“而詩書圖史,遺芬剩馥,在其子孫者,其來未艾,謂非少保公之賢而至然哉!”
他将“馥”的深意再次延伸,比喻前人留下文學遺産的餘膏剩馥,也有指前人留下精美文章的遺芬剩馥。
對于文章的描述,我們還可以通過“餘味回甘”來形容其作品深刻含蓄,耐人回味。
02
金桂飄香:以香喻其人金桂,即木樨,桂花的一種。
本意指桂花開了,香味傳至遠方,又作“丹桂飄香”。
桂花盛開的季節在秋季,如今,我們也會以此象征秋天。
宋朝時期,朱熹在《詠岩桂》中寫道:“亭亭岩下桂,歲晚獨芬芳。葉密千層綠,花開萬點黃。天香生淨想,雲影護仙妝。誰識王孫意,空吟招隐章。”
詩裡不僅描述金桂的芬芳、外形及生長環境,還表達了其能與岩桂為友,生命自然不會落空的深意。
宋代詩人陸遊在《老學庵筆記》亦有以桂子飄香來形容中秋節前後的佳境:張子韶對策有桂子飄香之語。
趙明誠妻李氏(李清照)嘲諷之曰: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九成。
柳三變,即柳永,其在《破陣子》中寫了一句“露花倒影,煙蕪蘸碧,靈沼波暖”,而被稱為“露花倒影”。
南宋狀元張九成(字子韶)則在南宋高宗的廷試中留有“澄江瀉練,夜桂飄香”的名句。
李清照在此時以此作答,已是在流離南下之後,這金秋時節本是佳節之際,但身處之境卻是多有感傷,并借此來喻諷當下。
03
芳蘭竟體:以香喻男子芳蘭:蘭草的香氣;竟體:滿身,香氣滿身。
這一詞出自《南史·謝覽傳》:“意氣閑雅,視瞻聰明,武帝目送良久,謂徐勉曰:‘覺此生芳蘭竟體。’”
武帝以芳蘭竟體來描述謝覽舉止閑雅,風采極佳。
誰是謝覽?
謝覽(472-509),字景滌,南朝梁大臣,吏部尚書謝瀹之子,侍中謝朏侄子,娶齊明帝女錢塘公主,拜驸馬都尉、太子舍人。美風神,善辭令,梁武帝深器。
在清代吳敬梓的《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裡,薛鄉紳在家宴請,此間有兩少年人到訪:這兩人,面如傅粉,唇若塗朱;舉止風流,芳蘭竟體。
這兩個名士各有綽号:一個叫“餘美人”,一個叫“蕭姑娘”。
一般以花來喻女子,此處以“芳蘭竟體”來描寫男子,平添又多了幾分的陰柔嬌美之意。
04
國色天香:以香喻女子國色一指姿容極美的女子,如《公羊傳·僖公十年》:“ 骊姬者,國色也。”
北宋時期,黃庭堅 在《書幽芳亭》寫道:士之才德蓋一國則曰國士,女之色蓋一國則曰國色。
二指牡丹。
唐朝李正封的《牡丹詩》裡寫道:“國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丹景春醉容,明月問歸期。”
自此,國色天香便成為人們對牡丹的評定。
李正封是唐憲宗元和二年(807)進士。
唐代元和年間,賞玩牡丹之風盛行,數人以此為題材。
李正封盡管存于後世的詩并不多,但這一首《牡丹詩》便讓牡丹冠絕群芳,其以拟人的手法,以美人醉酒之态來寫花之嬌美,其香氣更是人間難尋。
05
明德惟馨:以香喻德行明德:美德;惟:是;馨:散發的香氣。
在《尚書·君陳》裡:“至治馨香,感于神明。黍稷非馨,明德惟馨。”
真正能夠發出香氣的是美德。
南朝宋代的劉義慶在《世說新語·規箴》裡寫道:知幾其神乎!古人以為難。交疏吐誠,今人以為難。今君一面盡二難之道,可謂明德惟馨。
這段故事說的是:魏國曹爽執政時,何晏、鄧镛是曹爽的心腹,曾經,他們二人讓擅長《周易》,能占卦的管辂為他們蔔卦,詢問他們的官位能不能升到三公?
卦成以後,管辂引經據典,趁機用(易)理勸戒二人宜明存亡之理,憂慮國家危機,盡心輔助君主,使民懷德,這樣三公之位就可以得到。
鄧镛聽罷,不以為然,認為是老生常談。
何晏則醒悟道,想要了解事物的變化,古人認為是何其的困難。
交情淺但袒露真心,這對當今之人來說則是極其困難。
如今管辂以一面之緣說出了兩個難題的解決辦法,正是明德惟馨,且以《詩經》上的“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對管辂緻謝。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