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時候,三星發布 TWS 耳機 Galaxy Buds Pro。
最亮眼的莫過于這個騷紫色。有沒有機友入手的?
入手後,使用感覺怎麼樣?
今天,機哥主要是來給大家提個醒。
最近韓國消費者反映,用了 Galaxy Buds Pro 之後,耳朵出現流膿等炎症反應。
三星對此回複說,Galaxy Buds Pro 上市前通過相關機構測試,不含有害物質。而引起炎症的原因,三星分析有可能是入耳式設計的鍋。
同時,三星提醒有過敏體質的人,應避免長期戴耳機。具體有哪些過敏原,機哥後面會提到。
機哥首先想告訴大家的是,戴入耳式降噪耳機出現炎症的問題,不僅三星獨有,而是各大廠的相關産品都有人反映過這種情況。
不少入耳式降噪耳機的“病友”們聚集在一起,讨論耳朵的不适感。其中,抱怨 AirPods Pro 的人比較多。
國内有網友因為用 AirPods Pro,直接進了醫院。診斷結果是“急性外耳道炎、外耳道濕疹和急性咽炎。”
其實很好理解,為什麼國内互聯網平台中,因耳機引起炎症問題的讨論上,AirPods Pro 出現頻率高。這就跟為什麼韓國爆出三星耳機有問題的原因一樣——用那個牌子的人最多嘛。
去年,TWS 耳機(真無線藍牙耳機)在全球賣出超過 3 億副,蘋果三星都在前三。
用的人多了,TWS 耳機可能引起炎症的問題,才凸顯出來。
具體是耳機哪個部分引起不适,機哥一項一項說。
首先,是耳機結構引起。出現炎症問題的人,多數是用的是入耳式 TWS 耳機。
入耳式在降噪方面有獨特功能,因為它足夠深入,可以将耳道緊緊“包裹”起來,這不就達到物理降噪效果了嘛,也就是傳說中的被動式降噪。
戴上入耳式耳機後,耳道基本上形成封閉環境。這時要是再加上天氣轉熱,悶熱和潮濕一起來,再加上人産生的汗液、接觸的細菌,可不就是炎症形成的絕佳環境?
另一種情況,是過敏引起發炎。
三星這次在回應中說,過敏體質的人需要特别注意耳機使用時間。
具體有哪些容易引起過敏的物質呢?一個是“丙烯酸酯”,用來做粘合劑的,它早就被評選為過敏原。
第二種可能引起過敏的成分是鎳。鎳熔點高、耐腐蝕、抗氧化能力強,所以被用在耳機的不鏽鋼部件中。
對金屬過敏的人,可能就會受到鎳的影響,造成接觸性皮炎。像有的人說戴手表戴到手腕出紅點了,其實也是鎳等金屬在搞鬼。
機哥看各種痛訴自己用耳機後發炎的帖子裡,多數屬于第一種發炎情況,典型症狀是耳朵疼、流膿等。
至于過敏現象,這個需要先測試過敏原,才好判斷。
發炎和過敏隻是結果,機哥更關心的,是造成病症背後的「耳機設計」問題。
從耳塞材質,到耳機尺寸控制,都還有很大進步空間啊。
就三星這次來說,有網友分析,造成耳朵發炎的原因,可能是 Galaxy Buds Pro 太重太大了。
Galaxy Buds Pro 尺寸
但是,機哥說但是嚯。
跟 AirPods Pro 相比,Galaxy Buds Pro 重是重了點,但尺寸上沒差多少呀,甚至還小點。
如果耳機做太小的話,又跟降噪功能背道而馳,而且太小了耳朵根本挂不住呀。
So,估計在設計上巨糾結的難點之一就出現在這,有待廠商大佬們積極解決。
耳機做不了太小,但還是要盡量符合人體工學嘛。畢竟,人的耳朵生來就挺脆弱,這點比改造耳機更難改變。
我們的耳朵摸上去肉肉的、軟軟的,那是因為整個耳朵大部分地方都是由軟骨構成。
而軟骨結構的一個特征是,碰到壓迫的時候,容易血液流通不暢。要是有淤青什麼的,比一般部位更難化開。所以說,在戴耳機時,稍微用力就把耳朵弄疼了。
這一點,相信戴眼鏡的機友們更有感觸。想想看,要是把眼鏡架放在手指上,放個大半天都不會疼。但架在耳朵上,久了耳朵邊緣會痛。
為了保護我們的耳朵,廠商們、設計師們,沖鴨!
可惜,現在還沒有一個非常完美的解決方案。作為消費者,我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比如說,不用入耳式耳機,能不能萬事大吉?
理論上來說,頭戴式耳機、或者非入耳、半入耳式耳機沒那麼容易引起發炎。
但這不是絕對的,也沒有什麼研究數據出來說個準頭。
而且機哥覺得,這裡面個人差異很大。在機哥同事中,有人用頭戴式耳機照樣發炎,有人整天戴着 AirPods Pro 都沒事。
So,想要更多人免受發炎之苦,最終還是得寄希望于耳機設計方面的完善。
在沒出現令人滿意的設計之前,我們也不可能說從此不用耳機了。在用耳機的同時,怎麼預防發炎是關鍵。
機哥想從兩個方面談談預防妙招。
一是最基本的,保護耳朵。這種科普大家應該都聽膩了,包括避免長時間佩戴耳機,戴 30 分鐘就該取下來啦。
還有音量,最好不要超過推薦音量。現在很多 App 在你調高音量時,都會有提醒,這點蠻好。
下一個預防措施算進階版,也就是在廠商拿出更好設計之前,民間大神們搞出的魔改方案。
如果說是土豪,可能會給自己私人訂制耳機,這樣無論入不入耳,都是極緻追求個性化的,把整個耳朵倒個模來适配都可以,隻要錢到位嘛。
但土豪玩法不适合我們,真正具有改造精神的華強北店家,選擇從換耳塞角度入手。
比如,會有一些商家對 AirPods Pro 的矽膠耳塞做調整,自制醫用級矽膠的耳塞,這種可能會減少一些過敏反應。
最後,機哥想提醒一個很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清潔耳機。
像定期為手機消消毒一樣,清理耳機能去除些灰塵、細菌,這樣最起碼能減少耳朵真菌感染的可能性,也盡量避免加重發炎症狀。
怎樣才是給耳機消毒的正确姿勢,大家在選購耳機時不妨多跟客服唠兩句。
或者更直接了當就去各家官網看,比如蘋果官網是這樣介紹 AirPods Pro 耳塞清理方法:
蘋果和其他各家的耳機清潔指南,機哥都彙總在一起了,老規矩:
萬能的
配件商家們,也提供各種清潔輔助工具。
比如說藍丁膠,據說是清潔耳機的神器。
這麼多騷操作看下來,機哥聯想到,注重用耳機姿勢這事,就跟保護牙齒似的,前期忽視太多的話,修補起來就費時費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發現自己真的不适合入耳式降噪耳機,那無論功能有多吸引,最好還是先停用,健康要緊。
反正等等黨最終會勝利,我們再等等廠商們完善設計好了。機哥預測,下一次誰家能把這個設計痛點解決了,誰就能大賣。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