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追根溯源生肖屬相是怎麼來的

追根溯源生肖屬相是怎麼來的

圖文 更新时间:2025-02-05 05:05:58

追根溯源生肖屬相是怎麼來的(生肖屬相是怎麼來的)1

最早關于生肖的記載

過去認為,關于十二生肖的記載最早在東漢王充《論衡》一書中所記載:“寅,木也,其禽,虎也。戌,土也,其禽,犬也。……午,馬也。子,鼠也。酉,雞也。卯,兔也。……亥,豕也。未,羊也。醜,牛也。……巳,蛇也。申,猴也”;“辰為龍,巳為蛇,辰、巳之位在東南”,雖然順序和今天認識的不甚相同,但至少十二生肖齊備。

不過就在湖北雲夢睡虎地、甘肅天水放馬灘、湖北隋州孔家坡陸續出土秦簡《日書》(古代選擇時日吉兇的參考書)後,就将十二生肖出現的日期往前推進了約三百年。這三地出土的《日書》,其記載的生肖順序和今日基本一緻,但仍有些許不同。

例如睡虎地《日書‧盜者》的十二生肖是: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原簡漏抄生肖)、巳蟲、午鹿、未馬、申環(讀為猨,即猿)、酉水(以音近讀為雉,雉為野雞)、戌老羊、亥豕。其中,古代稱蛇為“長蟲”,故為“巳蟲”;午今日為馬,睡虎地卻載為“鹿”;未今天指羊,睡虎地卻指馬;戌現今指狗,睡虎地稱“老羊”。

放馬灘《日書‧盜者》的十二生肖與今日幾乎完全相同,分别是: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蟲、巳雞、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犬、亥豕。其中“巳雞”與“酉雞”重複,可能是記載“巳蛇”時發生的謬誤。

而這三處墓葬下葬時間是從戰國晚期至西漢,可見戰國晚期就已有十二生肖,并與十二地支互相搭配。

《日書》也是迄今最早關于十二生肖的出土文獻記載。

追根溯源生肖屬相是怎麼來的(生肖屬相是怎麼來的)2

生肖的起源在哪裡?

至于生肖起源于何方呢?目前學界共有“突厥說”、“西域說”、“印度說”、“中土說”等四種說法。

突厥史學者、法國漢學家沙畹認為,十二生肖為突厥人所創。突厥的碑刻上也出現十二生肖紀年文獻主要見于碑碣,然而最早的突厥生肖記載為公元571 年,不僅比東漢《論衡》的時代更靠後,也晚于秦簡《日書》,除非日後出土的考古證據早于《日書》、《論衡》,否則“突厥說”很難成立。

至于“西域說”方面,已故中國曆史學者郭沫若在《釋支幹‧餘論》說:“此肖獸之制,不限于東方,印度、巴比倫、希臘、埃及均有之,而其制均不甚古,無出于西紀後百年以上者。意者此殆漢時西域諸國,仿巴比倫之十二宮而制定之,再向四周傳播者也。”然而此說在戰國晚期的《日書》出土後便不攻自破。

“印度說”也是郭沫若所提出。他在《釋支幹‧餘論》列出印度、希臘、埃及之十二生肖,并在印度項下,注明出處為《大集經》卷二十四《虛空目分‧中淨目品》。不過根據學者普遍的研究成果顯示,《大集經》出現于公元2至3世紀,約于5世紀時集結,且書中所說十二生肖,自蛇開始,三個一組,依南西北東為序排列,方位與中國術數者的說法一緻,目前也無印度使用十二生肖的記載。

也有專家認為,《大集經》之十二生肖,直接來自西域、間接來自中土,而非起自于印度。從《日書》是全世界範圍内迄今最早關于十二生肖的出土文獻,由此斷定“十二生肖”應是起自于中國。

追根溯源生肖屬相是怎麼來的(生肖屬相是怎麼來的)3

除了漢民族,中國其他民族也使用生肖嗎?

居住在雲南哀牢山的彜族,同樣也有自己的十二生肖,但其名稱及順序為:虎、兔、穿山甲(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鼠、牛。而西雙版納的傣族改“豬”為“象”;改“龍”為“蛟”或“大蛇”,改“羊”為“蟻”。位于中國西南的藏族則融入了陰陽、五行的概念表記天幹(甲為陽木,乙為陰木,丙為陽火,丁為陰火,戊為陽土,己為陰土,庚為陽金,辛為陰金,壬為陽水,癸為陰水),用生肖表示地支。以戊戌年為例,在藏曆則稱“陽土狗年”,即将到來的己亥年則是“陰土豬年”。

然而,十二生肖裡有狗,為何沒有被現代人喜愛的“喵星人”─貓呢?《詩經‧大雅‧韓奕》紀載:“有熊有罴,有貓有虎”,盡管詩文中出現了貓,但熊、罴、虎皆為野生猛獸,将貓與熊、虎等并列,也許在西周時貓還未被中華民族所豢養,此處的貓應是野貓。到了西漢初年,《禮記‧郊特牲》中記有:“古之君子,使之必報之,迎貓,為其食田鼠也”。意思是因為古代的君子,對于使用過的東西,都要回報它的貢獻,比如迎貓神祭拜,因為它會消滅吃農作物的田鼠。倘若十二生肖于戰國至秦漢之際已經定型,那後來才被馴化飼養的貓自然也無法進入漢民族的生肖行列。

追根溯源生肖屬相是怎麼來的(生肖屬相是怎麼來的)4

天幹地支的來源是什麼?

談到生肖與幹支的關系,幹支又是怎麼來的呢?有研究者稱,地支本是用來紀錄物品或時間的圖形,随着文字體系逐漸形成與成熟,地支原義已經消滅、取代本來的圖形,隻留下抽象化的符号,術數家再依據字形附會作為對十二生肖的想象,而選的動物基本上是常見圖騰,并且讀音或字形跟動物本身相近。

幹支可能是兩個不同族群,發展出兩套不同的符号紀年系統。張之傑猜測,發展出幹支系統并融合的族群可能是夏與商。因夏曆為每年隻有10個月的太陽曆(每年10個月、每月36天)。而商部族采陰陽合曆,以太陽紀年、以太陰紀月(每年12個朔望月)。迨商滅夏之後,兩套符号系統搭配使用,才形成以幹支紀年、月、日、時,與“六十甲子”。古人的“戊戌”、“己亥”等紀年方式,後衍生出了“生辰八字”等命理觀。假如某人生于北京時間2019年2月5日中午12時整,那他的八字就會是:己亥(年)、丙寅(月)、癸酉(日)、戊午(時)等由八個幹支所組成,故曰“八字”。

随着天幹、地支、生肖、陰陽、五行等觀念逐漸融合在一起,不僅影響中國哲學與世界觀的形成,更深深烙印在廣大華人的群體意識中,成為相當特殊的習俗與生活的一部分。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