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大學在哪裡?有人說是巴黎,有人說是牛津,其實都不然。事實上西方的第一座大學誕生于意大利北部的博洛尼亞,此地可以說是世界近代大學的搖籃。
不知道自己生日的 “母親”
古老的博洛尼亞大學是該城的光榮與驕傲。也正因為它太古老了,确切的建校日期已不可考。人們隻知道,早在11世紀下半葉,博洛尼亞地區的一些學者和青年人打破教會學校的壟斷,掀起了一股學習羅馬法的熱潮。學者們出于授徒需要,舉辦了不少法學講授所。在這個基礎上,由學生和教師自發組織起來,成立了一個協會式大學。學校逐漸發展壯大,并于1200年建立了醫學系和哲學系,1360年增設神學系,到14世紀末各系科已基本完備。
這座大學誕生後,成為歐洲高等教育的一座燈塔。各國學子負笈而來,到13世紀,學生竟達到一萬多人。這樣龐大的學府在中世紀恐怕是絕無僅有的一所。博大還成為一座“母型”大學。部分師生外遷,創辦起一批新的大學。歐洲各國也以博大為樣闆,成立了本國的大學。這樣,高等教育之風逐漸吹遍了整個歐洲大地,追古撫今,博大的開創性功績不可磨滅。
到了19世紀80年代,歐洲有5個大學舉辦隆重校慶,有的紀念建校500周年,有的紀念300周年等等。這些大學在校慶之際,都緻函曆史悠久的博大,以“女兒”的身份向“母親”表示敬意。可是作為“母親”的博大卻連自己的生日都不知道,從未搞過校慶,真讓人遺憾。于是有人根據現有資料大緻推算出其初創年代,最後由市政當局和校方達成共識,拍闆選定1888年慶祝建校800周年。從此,人們把1088年作為博大誕生的年代。
人才輩出話博大
博大自創辦以來,培養出無數傑出的人才。著名詩人但丁、彼得拉克、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都曾在博大度過了令人難忘的學習生涯。馬可尼更是博大的驕傲。他1874年出生于博洛尼亞,曾就讀于博大。1895年,馬可尼研制成功人類曆史上第一台無線電收發報機,從而使世界進入了無線電及其廣泛應用的時代。
他因在發展無線電報和通訊技術方面所作的重大貢獻而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天,大學主樓裡,仍安放着這些偉人的半身塑像。19世紀末20世紀初意大利三大詩聖中,有兩位曾在博大任教,這就是卡爾杜奇和帕斯科裡(還有一位是鄧南遮),其中卡爾杜奇為意大利赢得了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
今日的博大,已成為一所規模巨大、學科齊全、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設備先進的綜合性大學,在國内外享有盛名。全校共設13個學院,即法學院、語言文學哲學院、經貿學院、人口與保險統計學院、政治科學學院、師範學院、醫學外科學院、藥學院、獸醫學院、農學院、數理與自然科學學院、工業化學院和工程學院,擁有教職員工4000多人,學生約7萬。博洛尼亞全市居民數約為38.6萬,平均五六個居民中就有一名大學生。這樣高的比例,在世界上都是不多見的。
古城身後故事多博洛尼亞不僅是西方第一座大學城,而且是意大利重要的交通樞紐和工商業中心。這座古城坐落在波河平原的南緣,亞平甯山脈的北麓,地處南下羅馬、北上米蘭和威尼斯的要道,距佛羅倫薩一個多小時車程。早在公元前6世紀,以特魯裡亞人在此建造茅屋,圍以石牆,出現城市的雛形。該市曆經滄桑,直到公元11世紀才成為自由城邦,繁榮的經濟和寬松的環境為西方第一座大學的誕生創造了有利的條件。13世紀,博洛尼亞在歐洲名聲大噪,這不僅因為博大吸引着各國學子前來求學,還因為它是意大利北部人民抗擊德意志斯陶芬王朝入侵的一面光輝旗幟。1249年,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派其子恩佐國王率軍攻打博洛尼亞。該城各階層人民奮起抵抗,最終打敗了入侵軍隊,活捉了恩佐國王。13世紀下半葉,博洛尼亞成為歐洲有數的大城之一,其城區規模,完全可以與當時的巴黎相媲美。悠久的曆史為古城留下了數不清的名勝古迹。
博洛尼亞是意大利最秀美的城市之一。中世紀的風貌随處可見:紅褐色陶瓦建成的房舍,帶有拱形柱廊的沿街建築,氣勢恢宏的宮殿和帶有神秘色彩的教堂,還有那鋪着卵石的街巷……所有這些,使人對博洛尼亞當年的風采無限神往和景慕。這裡,最令人惬意的是沿街拱廊,市區主要街道兩旁的拱形柱廊長達35千米,堪稱世界之最。據說,這是中世紀時博洛尼亞對修建樓房的一項規定。一方面人們上街可在廊中行走,免受日曬雨淋;另一方面可在拱廊上面加建住房,以解決大批學子湧來造成的房荒。
火車站建在老城邊上,南行一公裡便是典雅壯觀的市中心大廣場。四周是博城具有曆史紀念意義的建築物最集中的地方。廣場正南面,聳立着始建于1390年的哥特式聖彼特羅尼奧大教堂。廣場西南角是建于14世紀~15世紀的公證人大樓。即使是當今,許多國家的公民尚不知公證為何物,而中世紀末的博洛尼亞,公證業已如此發達,這足以證明當時博城法制水平之高和高等教育之發達(當時博大設有公證學院,後并入法學院)。廣場正北是城邦首長官邸,中世紀時市民選出的首長就在這裡辦公。官邸背面叫恩佐宮,當年恩佐國王被博洛尼亞城民活捉後,監禁于此,因而得名。廣場西面即今日的市政廳,它始建于1290年,增建于文藝複興時期,正門入口處上方有格列高利13世的青銅坐像。
這位出生于博城的教皇1582年頒布新曆法,取代羅馬時代已開始使用但累差已達10天的儒略曆,規定公元年數被4除盡的仍為閏年,但對世紀年(如1600,1700……),隻有能被400除盡的才為閏年。這一曆法就是至今仍在通用的公曆。市政廳門前廣場上建有巨大的海神噴泉。頂端高立着手執三叉戟的海神銅像,全身似有力拔萬鈞之勢,藝工非凡。其足下四角,各有一歡呼鼓舞的小天使與口吐清水的海豬嬉戲,美觀之至,可謂博城名勝之一。
大廣場南邊不遠,還有一座在宗教史上頗有地位的聖多明我教堂。1221年,天主教多明我會創始者西班牙人多明我在博城去世,後被追谥為聖徒。教堂内築有多明我墓,船形大理石墓碑上留下米開朗琪羅等好幾位藝術大師的佳作。
順大廣場北面繁華的裡佐利大街東去步行五分鐘,就來到了博城的象征物雙塔腳下。這是高低不一的兩座方柱形斜塔。修建雙塔有一段傳奇的曆史。1109年,博城兩家勢均力敵、财力相當的貴族,為了争奪對該市的領導權,決定彼此競造高塔,誰家的塔修得高,修得快,誰家就統治博洛尼亞。結果,加裡森達家“欲速不達”,因為塔基不牢,高塔倒塌,僅留下48米,且傾斜了3米多。阿西内利家修建的塔比較穩固,高97米,雖向東方微傾1米多,但曆數百年之久,依然穩固如昔。塔内有498級石階通往塔頂,适于登高遠眺。在離雙塔不遠的國立藝術畫廊,珍藏有喬托、拉斐爾及提香等人的作品。
雙塔東北的贊博尼路分布着博大的主校區,一派古色古香,中心是建于16世紀的波吉宮。這裡除設有教室、教研室外,還是大學圖書館、曆史檔案館及8個博物館的所在地。博大更早的舊校舍是大廣場東南市博物館旁邊的大學堂,這座寬廣宏偉的大樓建于1562~1563年,到1803年為止,一直作為博大校舍,現在成為市立圖書館。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