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邑人電影院”複活之軀,歡迎新老朋友們的關注!
堅持原創,不忘初心。
本文作者:綠流
本以為是印度電影,走進電影院才發現是澳大利亞導演、澳大利亞出品的。故事是一個印度孩子的真實故事:五歲的薩羅,媽媽是采石女工,他有一個哥哥一個妹妹,因為家庭貧困,薩羅和哥哥古杜出去打工,與哥哥走散,幾經周折後進了兒童收養院,然後被遠在澳大利亞的夫婦收養。薩羅在成年後,總是想起家鄉的事物的親人,于是開啟了慢慢尋家路。
薩羅将自己的故事寫成一本書,就叫《漫漫尋家路》,電影就是根據這本書改編。
由于是澳大利亞的導演,因此影片雖說是印度的故事,也有大量印度的場景,卻和寶萊塢的風格大不相同。全片隻有一處地方借用了歌舞,攝影和剪輯很注重手法,不是像印度電影那樣緩慢。(我認為并不是印度電影人不喜歡用技巧,而是為了照顧大多數樸實的觀衆,所以用最簡單的方法把事情講得清清楚楚,當然壞處就是會比較拖沓)
影片最吸引人的地方是前半部分,小小的孩子,走失之後,身處于廣闊的天地之中,那種孤獨與無助的感覺,影片表現的十分到位。孩子眼裡的光、呼嘯奔馳的火車、混亂的街頭、空曠的大橋、午夜的神像,交織在一起。從中央邦的家鄉一下子被火車拉到将近兩千公裡外的加爾各答,五歲的年紀還不足以将自己的名字和家庭地址讀準拼對,加爾各答是個陌生的世界,當地人講的孟加拉語他也聽不懂。一路上,遇上過好心人,也遇上人販子,一路險象環生、磕磕碰碰,最後被兒童收養所收容。
關于兒童走失的影片,很多是從大人的角度出發的,如《親愛的》。《雄獅》是完全兒童的視角,在這個小孩子的眼中,城市和建築物都特别大,但是卻沒有他的容身之所,外面的世界沒有人關心他在乎他,隻有可能存在着未知的危險。小演員的眼睛大大的,打量着周圍的一切,慢慢學會熟悉每一處陌生的環境,學會獨自面對危險,特别令觀衆動容。
走失的小孩不會向大人那樣傷心,有可能是巨大的恐懼讓他暫時無法哭出來,他就這樣懵懵懂懂地走着,牢記着家的名字,記着和家人相處的畫面,來度過一個個夜晚。因為他處在的都是陌生環境,所以連傾訴的對象都沒有,一切都要自己承受,然後在逆境中成長。
走失兒童的家長可能會想象孩子各種吃苦的場景,但是他們未必能想到孩子堅韌樂觀的一面。
故事的主人公還是有了一個很好的結局,被一對澳大利亞夫婦收養,不久後他們又收養了一個印度籍的孩子。這對夫婦是真的愛孩子,很善良,有耐心,扮演養母的妮可基德曼雖然戲份不多,但是表演出色,一個有教養且愛心豐富的中産階級女性。
不過影片從薩羅到了澳大利亞後開始,就變得平淡無味了,後半截的故事基本就是谷歌地圖的廣告,男主角在地圖上一點點地尋找自己的家。美麗的魯尼馬拉扮演男主角的女朋友,也隻是打了個醬油,沒有什麼發揮空間,誰讓男主角的生活那麼平淡呢?感覺原著裡面這一段還是很有一些故事的,例如男主和弟弟的相處、弟弟的成長、男主的新社會中的融入等等,影片都沒有細講,而是一筆帶過,降低了影片的深度。這就很像賈科長的《山河故人》,在中國發生的故事精彩有詩意,但移民到澳大利亞後的故事總覺得筆下乏力。
成年後的男主也很好看,不過有一個小小的bug,男主本來是低種姓的孩子,小演員也是塌鼻子黑皮膚的低種姓面孔,到了成年後,演員就換成了高鼻梁白皮膚,并且演員姓dev,一看就是高種姓。不過可能除了印度本國人,其他外國觀衆也不大會在意吧。
總的來說,這還是一部非常值得推薦的影片,雖然後半段平淡了,但這畢竟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不可能為了追求戲劇性而放棄事實。而影片的前半部分,将人物的心理感受和加爾各答的城市特色融為一體,讓觀衆從一種全新的角度來看待走失兒童,這是影片最大的成功之處。
長按二維碼關注 邑人影院
ID: yirenfilm
純原創 . 深挖掘 . 漲姿勢
聊電影、求資源、交朋友
投稿、合作,請加po主xtlee0213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