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使人不開心的事或者人。有的人情緒激動的時候都會說一些不好聽的髒話,也就是罵人的話,甚至情緒控制不好還會大打出手。現在的我們說話都是很直接的,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會拐彎,聽起來很容易就懂了,也就是白話文,那什麼是白話文呢?白話文又稱語體文,是以現代漢語口語為基礎,經過加工的書面語。它是相對于文言文而說的。在1920年1月2日,北洋政府頒布了一項重要的法令,就是廢除文言文的法令,這項法令影響了我國近代人們對語言和文字的使用。
但是在過去,古人們說話都是比較文雅,委婉的。尤其是在說髒話罵人的時候,并那麼直接,就是我們現在常說的“罵人都不帶髒字”的意思。比如《詩經》中有這樣一句“相鼠有皮,人而無儀!人而無儀,不死何為!”這裡有暗諷人和老鼠相比,老鼠都還有皮,而你作為人卻沒有尊嚴和禮儀,如果是這樣你也沒有活下去的意義了,不如早點死去。再比如我們常說的“我走過的路比你吃過的鹽都多”暗諷你見識短淺。
所以像這樣類似的句子還有很多,如果自己沒點文化可能還解讀不出這裡的深意,就是被人罵了還傻乎乎的樂呵。這種罵人不帶髒字的看似文雅,傷害性小,實則是侮辱性極強的,因此不得不佩服人類的智慧。這是無窮無盡的。
在民間還有那麼一句俗語“一輩子都吃不上四道菜”表面看似乎沒有什麼,不就是說我一輩子吃不到四個菜嗎?當了解這四個菜是什麼菜的時候,就不會覺得沒有什麼了,說不定立馬火冒三丈了,那麼這四個菜到底是哪四個?
1.婚宴,結婚時擺的宴席,通常用洞房花燭夜來表達。南宋著名文學家洪邁《容齋随筆·得意失意詩》記載人生四大喜事,分别是“久旱逢甘露”、“它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可見結婚對于人們的這一生來說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它是人生成長的一個轉折點,開啟了人生的另外一個階段,從一個男孩或者女孩的角色變成了丈夫或者妻子的角色。對于每個人來說是很有意義的。是一個更加成熟的标志。即使在結婚當天忙的一口飯都吃不上也是很開心,并不覺得累。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人逢喜事精神爽”,但是如果人生中吃不上婚宴這道“菜”隐喻為這輩子不結婚,男的變成了我們常說的“老光棍”,女的變成了沒人要的“大齡剩女”這樣就要孤獨終老,這是誰都不希望發生的。因此“吃不上婚宴這道菜”這句話千萬不能亂說。
2.滿月宴,人們常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個後就是指自己的孩子。在過去醫療不發達的年代,能把孩子養大成人是真的很不容易,普通百姓人家的孩子,就我們現在常見的發燒感冒在過去都屬于大病,幾乎是靠着自己身體的免疫力來抵抗的。如果能存活一個月就是度過一個難關,是值得慶祝的,然後就舉辦一個滿月宴的儀式邀請親朋好友來給孩子祝福。同時也告訴這些人我有後招了。有了孩子後就有了希望,在那個年代孩子代表着家族的未來。尤其是男孩子,在古人眼裡是繼承香火的。延續家族的。滿月宴這道“菜”也是人生中一道很重要的菜。如果你說人家吃不到這道“菜”,隐喻人家沒有後,是非常不好的,一個人沒有後是誰都不希望發生的。因此“吃不上滿月宴這道菜”這句話千萬不能亂說。
3.人去世時的宴席,不管是在過去還是現在。我們經常能看見如果有人去世了也會大擺宴席的。知道消息的親朋好友都會來吃席,目的就來在看看你送你最後一程,這樣的人生也算是華美落幕了。但是如果一個人說你吃不到這個“菜”,隐喻你要麼沒後,要麼就是兒女不孝,且你也沒有親朋好友來看你,這個世上沒人記得你,因此你去世了都沒人來看你,那樣豈不是很凄慘的人生,因此這個“吃不上人去世時的宴席這道菜”是不能亂說。
4.祭拜宴,我國有個節日就是清明節,這個節日就是人們用來緬懷那些已故去的親人或者朋友的。用一些已故去那些人生前喜歡吃的,喝得來做祭品。既然單獨有個節日,說明人們很看重這件事,如果一個人說你吃不上“祭拜宴這道菜”,隐喻你是一個孤獨的人,家族是不興旺的,因為沒人來緬懷你。所以這句話也是不能亂說的。
縱觀古今,說話真的是一門藝術,是有技巧的,一句話能讓人氣順,大事化小,一句話能讓人暴跳如雷,小事變大事,因此我們在說話之前一定要慎重考慮,想好了在說,不要張嘴就來,言多必失的故事比比皆是,說得越多出錯的概率就越大并且很容易因此而得罪人,尤其是更不能得罪小人,你們說對嗎?有道理嗎?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