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邦動力訊】淘工廠正在醞釀一輪新改造。億邦動力獲悉,淘工廠的全新工廠賦能體系将在不久後正式對外。據了解,新工廠賦能體系或将阿裡基礎平台中台化,直接向工廠開放;工廠則通過全鍊路數字化直面消費者,在産銷兩端均獲得不俗的效率提升。
自2013年成立以來,淘工廠似乎已經在6年間摸索出了一套不斷完整且邏輯自洽的體系。基于此,億邦和淘工廠業務總經理袁炜聊了聊淘工廠的過去和今天。
(注:對“淘工廠”感興趣,可加入億邦話題群參與讨論,進群方式在文末呦)
産業鍊上下遊的商機再分配
裝上20多個攝像頭、拉上光纖、組裝上硬件,經過一些調試,砸下共計不到5萬元的費用後,一家智能淘工廠改造完畢。這是淘工廠的上一次進化,并延續至今。
改造後的工廠,可以将每天超過1億次的掃描變成可量化數據上雲,将工廠生産複制到線上。在具體的生産過程中,系統自動将工廠和買家匹配成組,由訂單協同虛拟機器人在線進行生産計劃管理自動跟蹤生産計劃,發放任務,每日出貨量自動更新,訂單狀态異常預警以及産線視頻點播。
這件事情的意義在于,改造過後的工廠車間開始具有了個性化生産的能力:數據時代的流水線上承載的是個性化的生産。同一條流水線上,前一個小時生産的衣服和後一個小時可以風格迥異。
提交不同設計下單的是在淘工廠采購的淘寶店主。這些淘寶店主在淘工廠下單後,會被自動拉入店家和工廠間的釘釘群,随時提交需求。在釘釘群内,店主能夠随時查看工廠生産到了哪一批訂單的哪一步。
信息同步的意義是重大的。據億邦動力了解,制造企業和商家之間的體量和信息隔離一直是問題。
近年來,許多工廠從外貿轉為内銷。在以往接海外訂單時,這些工廠單量來源單一,隻是一個做大流水單的、傳統人力密集型工廠。外貿轉内銷後,工廠需要引入更多的設計元素,他們對消費需求的接受力、感知度都必須轉化為制造産品的能力。
另一方面,能不能獲得穩定又能常新的貨品成為困擾商家的難題。
有淘寶服裝店主透露,線下傳統的加工企業的慣性動作是甯要大單,不接小單;多接熟客,少接生客。一個賣家跟一個工廠之間,光是建立信任和磨合的過程就很漫長和痛苦。此外,工廠貨源不穩定、質量也參差不齊,淘寶賣家的貨源質量難以保障,容易出現評價大幅波動。作為小賣家,工廠隻接受大批量定制導緻成本很高,且大概率産生庫存。因此,淘寶小店更喜歡訂購小批量,多款式的服裝。
億邦動力了解到,這位店主期待的模式在業内被叫做“小單快返”,意思是一個訂單的數量很小,但是銷售得快,買家很快回來返單,再次下單購買,達成長期合作。一般來說,如果企業能夠成功跑通“小單快返”,無論從設計成本、效率還是運營周期來看,都比首單快很多。
據了解,“淘工廠”平台會通過大數據精準匹配淘寶店鋪和工廠,還可以與其他工廠合作,實現優勢互補,将大單分拆成小單,結合不同工廠擅長的款式和工藝形成“聯合工廠”,從某種程度上實現“小單快返”,這給淘寶小店主和制造商都帶來了機會。
亨奴服飾是浙江桐鄉的一家企業,擅長做唐服宋錦、針織面料。由于國際環境,亨奴開始從外貿轉回内貿,最近幾年逐漸成為定制工廠。有着優秀的生産能力,卻一度難以打開國内市場,尤其是對接銷路上缺少抓手,線上也找不到什麼訂單。
亨奴服飾有限公司負責人餘群表示,過去四年一直在嘗試和線上銷售結合,為了找到可靠的合作夥伴,銷售團隊曾經在淘寶天貓按照類目一家一家去聯系,匹配程度極低。“單子少的時候,我們就在旺旺上找與我們衣服類似的商家,每個店家挨個去問有沒有合作的可能。”
接入淘工廠後,亨奴服飾開始跑起了“小單快返”的模式。一段時間後,餘群發現在淘工廠平台上“小單快返”,總單量可能并不比原來的大單少,反而可以是一種更靈活的接單方式。比如,餘群曾經接到過一筆1700多件(價值11萬元)的訂單,之後又有5萬元和2萬元的返單,最近一次連續追加了3次訂單。在傳統貿易中,能獲得一次訂單追加就已經實屬不易。
億邦動力了解到,淘工廠最初是阿裡1688事業部在個性時尚賣家與工廠之間搭建一個撮合平台。彼時,前者有創意設計力、消費洞察力、營銷及運營能力,但缺乏個性、即時、柔性、敏捷、小量多樣的供應鍊支持;而諸多中小微工廠,則因為不懂電商,缺乏消費觸達以及數字化支撐體系,根本沒有能力彙聚碎片化、個性化需求,做出敏捷響應。
袁炜向億邦動力表示,淘工廠将全流程數字化,實際上是為了把過去整個複雜鍊路裡需要大費周折去講的東西透明化。完全透明後,鍊路裡面不同的人才能夠真正高效協同起來。在過去,每個環節都隻能上下對接,而透明化能讓每一個環節發生的變化都被全局感知,然後做出相應的調整。
在目前整個消費者倒逼上遊變革的大環境下,淘工廠明确了自己的核心用戶,即新的零售群體,包括淘寶、天貓上的商家等小B端,讓産業鍊上下遊實現商機再分配。
工廠品牌化不是目标
淘工廠對合作工廠的遴選,依附于兩條簡單邏輯:一是能力足夠,二是意願足夠。
袁炜向億邦動力解釋道,工廠有基礎的生産加工與服務的能力是基礎,但淘工廠對這一能力的要求,在不同行業上仍有不同的側重。比如在服裝領域,淘工廠不會過度追求工廠的規模,不強求有幾十上百台機器,反而會更看中工廠在服務客戶過程中的靈活性。
由于服裝定制靈活性上的要求,淘工廠的選擇标準更多偏向于中型和中小型的工廠,因為這些工廠能夠去接小單,也能夠服務好小單,快速翻單的時候也可以有很好的表現。
而在另一些偏标品類的行業中,淘工廠可能更需要大一點規模的工廠。這些工廠對原材料端有一定的掌控的優勢,因此在新産品不斷的更替過程中,這些工程會有着更強的研發潛力。
此外,在一些和阿裡零售側的合作中(例如天天特賣),工廠産品直接接觸消費者,可以通過回傳數據反向看到消費者需求,然後再去對自己的産品去做改進,這樣的快速反應也是能力之一。
總體來看,能力足夠是要求工廠已經通過真實的市場競争證明過自己的能力。
第二點是意願足夠。袁炜透露,淘工廠更樂于和思想相對開放的工廠老闆進行合作。在他看來,一個工廠的企業主是不是在不停地尋找新方法來迎合市場需求,是不是在不停地想辦法去提升自己的企業競争力,是一個領導者對企業是否有責任心的表現,而這恰恰直接關系到企業的履約質量。
工廠端生産出商品後,通過零售賣家觸達消費者。在對零售賣家的遴選上,袁炜表示歡迎所有成長型的買家,因為淘工廠更看中賣家跟随平台的發展潛力。
在袁炜心中,别家熱火朝天的工廠品牌化運動從來不是淘工廠的目标。
袁炜向億邦動力表示,淘工廠核心是希望給到工廠更強的日常銷售确定性,而品牌化的定義則是要讓工廠的品牌得到溢價。
事實上,在淘工廠的全鍊條過程中,工廠的品牌同樣能被外露出來,但這樣的外露更多的是為了建立消費者的信任感,而不是為了讓工廠獲得品牌溢價。一家工廠的貨品,隻要質量和穩定性都足夠好,就能夠建立起消費者的信任感,促成消費者去買這間工廠生産的貨,減少多餘的決策周期和成本。在這一過程中,零售商家可以通過設計或運營獲得品牌溢價,工廠則基于消費者的信任感獲得飽和訂單,淘工廠連接的雙方即都可以得到想要的結果。
不打造品牌,意味着質量決定一切,淘工廠在入駐1688後依然面臨着同類型工廠的競争。有人在簡單了解淘工廠邏輯後不禁疑惑:工廠數字化網店化後的下一步是不是就要采買流量了?淘工廠未來也要開玩“直通車”或“鑽展”嗎?
實際上,工廠在淘工廠平台的競争和B2C賣家間的競争關系大相徑庭。作為一個淘系賣家,在淘寶/天貓上經營店鋪需要擁有流量獲取能力、營銷能力、産品能力等多重能力,既要了解平台邏輯,又要學會會員管理,還要保證供應鍊穩定,是一個相對複雜綜合的競争。而在淘工廠,工廠的電商能力要求被刻意弱化,平台不需要工廠擁有電商運營團隊或者營銷團隊,隻需要工廠能保質保量地把貨生産出來。從這角度去看,淘工廠的競争維度非常聚焦,就是貨造得好不好,以及貨造得快不快。
億邦動力了解到,淘工廠從成立之初就打造了一套工廠基礎能力體系的模型,用以評估一家工廠的靜态能力和動态履約表現。基于打分後得出的工廠模型,淘工廠會将其對應至不同的品類和不同成熟度的市場,通過輔助以高低分有異的策略,從而幫助位于各個階段的工廠。
袁炜向億邦動力透露,目前的技術可以實現将用戶的評論對應到工廠生産出的某批商品,從而讓工廠可以在消費者的評論和建議下不斷優化産品。
淘工廠的未來?
淘工廠的新工廠賦能體系細節無人知曉,但外界依然可以從阿裡的一些動作中揣摩一二。
去年11月,淘寶天天特賣在北京舉行品牌戰略升級發布會,宣布未來3年将打造1萬家天天特賣定制工廠,用數字化驅動産業變革。時任天天特賣總經理唐宋表示,傳統的選品模式并不能解決商品本身的價值問題,隻有深入制造端,用數字化改造的方式提高工廠規模化生産效能,提高商品品質、降低商品價格,才能在給産業鍊賦能的同時,給用戶提供極緻性價比的商品,實現可持續發展。
據悉,背靠阿裡經濟體優勢和海量消費數據,淘寶天天特賣團隊通過銷售預測與行情預測、設立動态定價模型、打通全鍊路服務等措施完善“C2M”柔性供應鍊的落地,幫助中小微制造企業完成數字化升級改造,實現“生産-銷售-物流”這三塊核心鍊路的數字化改造。
唐宋在現場舉了個例子,在“襪都”諸暨,楊鋼澤和他的襪子工廠是淘寶天天特賣C2M的第一批受益者。淘寶把消費者反饋變成可量化的數據評估指标,根據這些精準的指标,楊鋼澤對襪子做了改造,比如襪子羅口高度、襪口松緊程度、襪子尺碼等等,改造後的襪子平均每雙襪子可以節約7%-8%的成本。放到天天特賣平台上後,3天時間就賣出了153萬雙。
今年5月,浙江東亞手套廠、巴斯夫和阿裡巴巴一起進行了一次“反向尋源”的實驗。提供原材料的是全球化工巨頭巴斯夫;提供平台、銷售渠道并串起上下遊的是1688;最終制造出成品的則是有着32年PVC手套生産經驗的老炮浙江東亞手套廠。
趕在618之前,這三家終于從供應鍊到産品設計、生産、物流、銷售、售後等環節實現了全鍊路數字化打通。消費數據和消費需求能以最快的速度回傳給制造商,乃至原料商。
在傳統模式下,原材料商在把産品出售給工廠後,合作便告一段落。作為原材料供應商,巴斯夫很難做到打通了整個鍊條,但阿裡巴巴可以做到。
在新模式下,原材料供應商還可得到最後的營銷資源和數據,阿裡巴巴分享更多的數據成果,對自身平台進行數據化賦能。這些成果則可被運用到供應商自家的其他電商平台中。
在這一過程中,傳統制造商能夠得到更多的電商賦能,優質源頭則走進了1688供應鍊。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3月,1688确立了流通數字化的核心戰略,一手深入中國制造源頭産地企業打造貨源供應鍊,一手布局工業品牌采銷。包括淘寶、貓超、速賣通、Lazada等陸續都接上了1688的供應鍊。
不同于之前在家坐等商家找上門的打法,按照全新模式,1688首先會根據阿裡平台上産生的龐大消費者數據,總結出當下全新的消費需求,這些消費需求将成為1688篩選制造商和原料商的标準。
這些數據将成為1688尋找理想制造商的根本,并縮小了搜尋範圍。
為了幫助傳統工廠快速植入電商基因,1688推出了中台服務。廠家可根據自身需求,要求阿裡巴巴不同團隊與之展開賦能合作,不管是設計需求,菜鳥物流網絡,天貓、淘寶的C端銷售,以及1688品質工廠控制能力,都可以在中台服務中得到滿足。
袁炜向億邦動力表示,淘工廠從過去到現在的核心視角,都是讓優質産業資源獲得更好的分配,讓工廠生意變得更順暢。
過去幾年,淘工廠圍繞工廠鍊路數字化做了許多工作,從最初的驗廠數字化,到之後的訂單合約數字化、生意過程數字化,再到今天的工廠内制造環節數字化,淘工廠始終在B2B框架下,試着讓工廠和零售賣家之間的生意進一步提升效率。
而下一個階段,淘工廠的觸手或許不再僅僅是B2B,而是打通阿裡的BC體系。在這一假設下,淘工廠或将建立起廠貨到消費者雙向通路,工廠用類似線下的方式賣貨給消費者,中台則把消費者買貨後的實時信息反饋回工廠,略過了中間所有的二傳手。而和原料端的系統性結合,則把工廠推到了産業鍊更核心的位置。
億邦動力了解到,由于中台的接入,工廠在新體系中的貨品流通成本将遠低于市場平均水平, 新的體系對工廠的經營友好度或許将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有知情人士向億邦動力透露,在阿裡内部,淘工廠已經升級為阿裡内貿供貨中心。對新模式的猜測會是真的嗎?答案的揭開或許用不了多久。
↓沒看夠?加入億邦讀者群開聊↓
群滿了?加小編微信↓
回複關鍵詞“淘工廠”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