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建立的時間還不夠長,還存在視同繳費年限這樣的情況。
視同繳費年限,主要是指在實施養老保險繳費以前,依據職工檔案認定的連續工齡可以被視同繳費的年限。在實施養老保險制度以前,我們本就有退休制度,依據連續工齡可以領取退休費待遇。
我們的養老保險制度,是将原先的退休制度連續工齡轉化為視同繳費年限,共同使用養老保險制度發放養老金。并不是通過兩種養老制度獨立分别發放養老金。
視同繳費年限和實際繳費年限相比較的話,由于視同繳費年限不需個人繳費,就可以直接計算領取養老金待遇,這肯定是視同繳費更劃算的。當然視同繳費年限并不是無人繳費,《社會保險法》規定相應的保險費由政府承擔。
視同繳費和實際繳費,哪一種情況領取的養老金更高呢?
按照我們的養老金計算公式,退休待遇會包括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以及過渡性養老金三部分構成。
實施養老保險繳費以後,現在我們參保繳費形成的養老金待遇,主要包括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視同繳費年限,由于沒有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形成,會計算過渡性養老金予以補償。因此視同繳費的形成的養老金待遇,主要有基礎養老金和過渡性養老金兩部分構成。
不管是機關事業單位還是企業都是這樣的,隻不過機關事業單位實施養老保險制度的時間是2014年10月,而企業則是1992~1997年之間。
實際繳費年限的養老金待遇。如果參保人是按照100%的繳費檔次繳納養老保險12個月,退休後養老金将會領取1%的退休當年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現在由于繳費基數口徑的變化,各地一般使用養老金計發基數即替代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但是未來還會過渡到社會平均工資的。現在各地的養老金計發基數普遍在6000到1萬元之間。
個人賬戶養老金,等于退休時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餘額除以退休年齡确定的計發月數。由于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餘額和退休年齡确定的計發月數不确定,而且相應的記賬利率也經常變化,如何精确确定個人賬戶養老金确實是一個難題。
不過在假設條件下,社會平均工資不增長或者個人賬戶記賬利率跟社會平均工資增長率一樣,60歲退休計發月數是139個月的情況,繳費12個月,領取的個人賬戶養老金大約等于0.69%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
兩部分待遇相加,結果是按100%繳費12個月,能夠形成至多1.69%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資。
如果是視同繳費年限呢?平均繳費指數是1的情況下,基礎養老金一樣是1%的退休上年度社會平均工資。過渡性養老金主要是根據當地的計算公式以及過渡性系數确定的,像北京、上海視同繳費年限的視同繳費指數就是按照1計算,因此過渡性養老金也會領取1%的社平工資。山東省的過渡性系數是1.3%,平均繳費指數是1的情況下,過渡性養老金将領取1.3%的社平工資。
過渡性養老金的最大優勢是跟社會平均工資挂鈎,避免了通貨膨脹的壓力。
無論是哪個省市,過渡性養老金計算出來的養老金待遇總會比個人賬戶養老金高出一部分。所以說,視同繳費年限期間的養老金待遇會更高。
視同繳費年限隻是一種過渡性的待遇。随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未來人們繳費年限的越來越長,擁有視同繳費年限的人員會越來越少,視同繳費的時間也會越來越短,最終會全部消失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