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母嬰

 > 三歲寶寶隻會叫人不會說其它話怎麼辦特别調皮

三歲寶寶隻會叫人不會說其它話怎麼辦特别調皮

母嬰 更新时间:2025-04-10 21:12:28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利梭提出的“0-6歲是寶寶語言的敏感期”理論,就是說在寶寶出生之後一直到6歲這段期間裡都是寶寶語言發育的敏感時期,也是訓練寶寶說話的最佳時期。

寶寶在1歲左右應該可以說出爸爸、媽媽這樣的簡單詞彙,在3歲左右的時候就應該可以完整表達語句,一直到6歲都是在不斷提高對語言的理解能力。還記得你家小寶是什麼時候會說話的嗎?如果在相應的年齡還沒有正常的說話,那麼就有可能是“語言發育緩慢”。

三歲寶寶隻會叫人不會說其它話怎麼辦特别調皮(三歲寶寶隻會叫)1

小區鄰居張奶奶的孫女悅悅到10.1國慶節就滿3歲了,每次在小區廣場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悅悅都很少說話,偶爾着急了也隻是張着嘴“啊,啊”幾聲。鄰居看到了建議帶孩子去醫院看看,可張奶奶卻滿不在乎,總是說:“沒事的,‘貴人語話遲’,聰明的孩子說話都晚。”

悅悅的爸爸、媽媽平時特别忙,孩子都是由奶奶幫忙照看,有一次悅悅參加了社區組織的兒童健康體檢活動,醫生對悅悅進行初步檢查後認為孩子有可能是“語言發育緩慢”,吓得悅悅媽媽趕緊帶着孩子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結果是“發育語言遲緩”,醫生在聽了悅悅奶奶的說法後無奈表示:“貴人語話遲是沒有任何依據的,真是太無知了。”

三歲寶寶隻會叫人不會說其它話怎麼辦特别調皮(三歲寶寶隻會叫)2

Ⅰ、寶寶語言發育明顯延遲的主要表現都有哪些?

●能聽懂但無法正常表達出來。有些小朋友能夠聽懂家長所說的每一句話,也能夠明白家長所說話的含義,但是當需要用語言描述時,卻無法正常表達出來,隻能通過點頭或者用一些極為簡單的語氣詞“嗯、啊、哼”表達情緒,這種也被稱之為表達語言障礙。

●不能理解也無法正常表達出來。就是說既不能準确地理解家長說話的含義,也不能正确地通過語言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感受,這種情況被稱之為感受語言障礙。當家長在描述一種水果或者一個動物的時候,孩子無法準确地聯想到水果與動物,也無法使用相應的詞進行表達。

●以單音節字為主,語言詞彙極為匮乏。正常來講,寶寶在1歲以内的時候就可以發出一些單音詞,比如“啊、嗯、叭、咿”,在1到2歲的時候就可以說出像“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吃、要、喝”等等這類有具體含義的詞彙,3歲-4歲的時候就能夠完整表達語句,但是語言發育緩慢的兒童就無法在相應的年齡正常表達,或者無法将字組成詞,對知道的詞彙非常貧乏。

兒童語言發育緩慢有很多咱原因,一般情況環境是主要因素,孩子在發育期的時候,沒有得到相應環境的刺激,在語言發育上受到阻礙,所以,孩子在語言表達上存在發育緩慢的症狀。

三歲寶寶隻會叫人不會說其它話怎麼辦特别調皮(三歲寶寶隻會叫)3

Ⅱ、家人是影響兒童語言發育重要因素。

■語言啟蒙是靠家長的完成的。蒙氏教育中所提到的語言敏感期是從0歲開始的,也就是說在出生之後孩子就要開始咿呀學語,而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的啟蒙了,雖然,不需要家長刻意去營造一個具體的語言環境,但是最初語言對寶寶大腦的刺激是有助于後期語言發育的。

■家長主動溝通促進語言發育。教育專家李玫瑾教授表達過“一個說話利落的孩子背後,一定有一個話多的家長”,就是說如果希望寶寶在語言表達能力這塊發育的話,那一定是需要家長不斷地去主動溝通交流的,而且不限于一定要用普通話,自己的家鄉話一樣可以用于交流,不斷地、重複地語言更容易刺激寶寶的語言能力。

我兒子今年三歲了,簡直就是一個“小話唠”,從早上睡醒之後話就沒停過,這可真是因為姥姥的功勞。孩子姥姥平時就喜歡聊天,有時候是普通話,有時候是家鄉話,所以,我兒子現在不僅能聽懂普通話,連姥姥的家鄉話都能聽個大概了。

■豐富的外界環境提升語言能力。光靠家庭環境依然是不夠的,主要是形式過于單一、不夠豐富。所以,家長可以通過豐富的圖書、故事書以及多接觸外界環境,讓寶寶不斷地吸收更多的、更豐富的語言和詞彙,這将快速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環境的影響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很多家長可能都忽略了這一點,有些家庭是由老人幫忙照看看小孩,老人可能不知道該如何交流,甚至一天也說不了一句、兩句,這對孩子在語言發育方面造成很大的阻礙,所以,作為父母來講一定要明白,兒童語言表達在早期是需要家庭環境影響的。

三歲寶寶隻會叫人不會說其它話怎麼辦特别調皮(三歲寶寶隻會叫)4

Ⅲ、學會三招,輕松練說話

◆營造家庭語言環境,家長做到三個“不斷”

孩子在語言方面不僅需要正确的表達,還需要準确的理解詞彙的含意。所以,作為家長來講應該做到“三個不斷”,不斷重複,比如“吃飯了”、“現在要吃飯了”、“吃飯時間到了”,将主要詞彙不斷重複;不斷描述,将家庭中的生活情景,尤其是一些細節,不斷地描述出來,比如,“吃飯了,有米飯還有蔬菜,還有肉,現在寶寶用勺子吃一大口飯。”;不斷表述,不要讓寶寶總是在一個安靜的環境中,家長要不斷去說話、聊天,不斷刺激孩子要有一種語言表達的沖動。

◆借助大量故事書和繪本進行親子閱讀

聽故事最早可以在媽媽懷孕的時候就可以進行,在新生兒出生之後大約6個月左右的時候,就可以進行簡單的親子閱讀,到了1歲以後,就可以以繪本為主要閱讀内容,2歲以後就可以以故事為主。親子閱讀不僅能夠積累孩子的詞彙量,更重要的是能夠幫助提升理解力,這一點對寶寶後期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激勵孩子不斷去嘗試表達

孩子最怕的就是,當能夠用語言表達時,但由于最初語言協調能力弱一些,可能表達不清而受到家長的責怪,失去再次表達的信心。所以,作為家長來講,應該激勵不斷嘗試、不斷去說話,不要怕說錯話、用錯詞,家長也不要過于強調用詞的準确,隻要願意說,就大膽去說。

比如,小朋友在最初的時候是不能分辨“你、我、他”這種人稱稱謂,有時候會說:“你要玩具玩。”其實本意是:“我要玩具玩。”這時候,家長不要急于去糾正或指責,可以重複說一遍,“我要玩具玩,是嗎?”那麼,孩子一定會給你一個肯定的回答,這樣逐漸就會理解了用詞了。

三歲寶寶隻會叫人不會說其它話怎麼辦特别調皮(三歲寶寶隻會叫)5

其實,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和理解能力主要就是靠家庭環境與外界影響,家長不要以為說話不用教就可以天生會說,也不要認為理解能力是不需要鍛煉的,家長一定要重視孩子在語言發育這方面的情況,因為語言發育是否正常會影響到未來上學時對課程的理解,所以,當家長發現孩子在說話上有異常時,一定要進行檢查并要人為幹預,并給寶寶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

Happy爸爸,70後大叔,42歲當爸爸,每天分享育兒經驗,希望大家關注我,感謝每一位為我的文章點贊、轉發的朋友,也希望我的文章能夠幫助到新手爸爸媽媽和準備做爸爸媽媽的朋友們。(原創文章,圖片來自網絡,如有版權,請聯系删除)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母嬰资讯推荐

热门母嬰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