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口龍之謎》
1934年7月初,營口很多人說在田莊台上遊發現一條活龍,人們用葦席給它搭涼棚、挑水澆,寺廟僧侶每天為它作法超度,數日暴雨後它消失了。
1934年8月初,《盛京時報》“龍降釀災”文章報道7月28日一條龍在營口的天空下降,弄翻三隻小船,卷壞工廠房子,導緻9人死亡,掀翻火車。
8月8日,在營口發現了一具與傳說中的龍極相似的骨骼,而且在這個神秘生物未死之前,當地的居民曾經兩次見到它,并有很多人搶救過它,與其有過長時間近距離的接觸,寺廟還為它辦過法事以搶救。
營口市史志辦編輯、史志辦主任周叢一主編、韓曉東等參編的《營口龍之謎》一書,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出版。營口市史志辦主辦的“營口春秋網”之影像營口—“營口龍之謎”界面裡存有央視等電視台錄制的幾個視頻。
營口市
在《營口市志》第一卷中記述:“(1934年)8月8日午後,遼河北岸東小街一農民在附近葦塘發現一巨型動物白骨,長約10米,頭部左右各有一角,長約1米餘,脊骨共29節。僞營口第六警察署将其運至西海關碼頭附近空地陳列數日,前去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導緻去營口的火車票一度緊張并漲價。(脊骨共29節?是否誰寫錯了字?專題片《龍影遺骨》說《盛京時報》報道是28節)
值得比較和區别:這種墜龍故事所說的龍,其實指蛟,即鎖龍井、鎖龍洞、懸劍橋現象所說的蛟龍,不同于1999年武漢磨山樹倒之謎故事裡漁民所說能變化形體的龍,中國傳說裡蛟與龍有異。
2004年央視專探
中央電視台10頻道《走進科學》欄目于2004年12月3日播出了紀錄片“破解七十年謎團”,探讨該事。《北方晨報》2004-12-3 報道(改錯說明,有的轉載錯寫成南方晨報,其實目前中國還沒有該名稱的晨報,而且北方晨報此前多次關注營口史志辦該課題的探索,報道課題組與中國科學院相關研究所的合作研究,後來才導緻央視的關心,而且該日該事北方晨報有多篇報道):6月16日孫正仁老人把自己保存了整整六十三年的五塊“龍”骨捐獻給了市史志辦公室,他希望有關部門能夠鑒定一下他手中的骸骨;9月9日早6時,《走進科學》欄目編導奚洋、攝像趙發仲和營口史志辦一行人,帶着當年《盛京時報》發表的“龍骨”照片和孫正仁老人捐獻的“龍骨”,讓自然博物館的研究員鑒定。一緻認為這幾塊“龍骨”為史前第四紀,距今約一萬多年的野馬化石,并非“龍骨”。很奇怪,新骨頭怎麼顯得那麼古老?也是一個謎。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