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上海最牛老人樂器

上海最牛老人樂器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9-03 09:21:32

來源:【三峽晚報】

上海最牛老人樂器(宜昌這位高能大爺)1

楊登義用薩克斯演奏梁祝。

楊登義,1950年生,宜昌當陽人。他熟練掌握洞箫、二胡、中阮、薩克斯、長号等18般樂器,演奏各種音樂。6月10日,記者來到當陽,探訪這位當地小有名氣的“樂器大王”。

“腳對腳”到“心連心”,一入“樂”門迷終身

楊登義的家坐落于當陽市區一個小巷中,不大的家中擺滿了樂器。他現場為記者演奏了一曲《梁祝》,“我對音樂的癡迷,要從小學四年級說起。”演奏完畢,楊登義老人回憶道。

年幼時,他和爺爺相依為命。小學四年級時,爺爺怕楊登義孤單寂寞,就給他買了一支笛子。“第一支笛子五毛錢”,楊登義記得很清楚。

夜晚的星空寥廓寂靜,楊登義和爺爺抵足而眠,被窩裡,他摸着自己的“玩伴”歡喜極了,忍不住躲在被窩裡胡亂吹奏起來。“那爺爺睡得着嗎?”記者問,“爺爺有些耳背,沒有被笛音打擾到。”73歲的楊登義帶着一絲狡黠笑道,仿佛回到了童年的那個星空下。

就這樣,他一步步愛上了樂器,從此癡迷。

1965年,15歲的楊登義在長坂坡林場牧牛。那年,當陽歌舞團的工作人員前往各單位招生,見到這個牧牛少年後,讓他展示一下才藝。

楊登義先吹奏了一首《大海航行靠舵手》,随後又清唱了《大海航行靠舵手》和《遊擊隊之歌》,清亮高亢的聲音讓歌舞團的工作人員眼前一亮——這是一個天生的男高音呀。雖然最終因為飲食作息不适應沒有在歌舞團待下去,但一段被發掘賞識的經曆打開了楊登義的音樂之門。

回到長坂坡茶廠後,楊登義一邊學習制茶一邊自學二胡。單位發現他的天賦後,将他納入業餘宣傳隊。1968-1969年,楊登義被派去學習軍号。之後,楊登義先後進入畜牧場、商業場、奶牛場工作。1984年進入當陽煙草公司工作時的他又對一個新的樂器産生了興趣,那就是京胡。

“大侄女知道我喜歡樂器,在北京給我買了一把京胡回來。那時候要50元呢。”楊登義回憶。那年楊登義一個月的工資才18元,50元可不是小錢,但不管是楊登義的親屬,還是楊登義自己,從來沒在楊登義的樂器上省過錢。

楊登義本是二胡好手,初見京胡,以為自己很快能學會。但他沒想到的是,京胡比二胡難多了,二胡的基礎在京胡上完全“不夠用”。這反倒激起了楊登義的探究欲,他開始下苦功夫研究京胡。拉二胡用一倍力,那他拉京胡就用三倍力,又尋了宜昌市京劇團的老師拜師,處處下功夫,每天早晚去河邊、湖邊練習。幾個星期後,楊登義終于掌握了京胡的技法。

刻苦鑽研,練就“十八般絕技”

大約在楊登義50歲,當陽舞廳出現了一位薩克斯表演者。看着這亮锃锃的西洋樂器,楊登義按捺不住了,他馬上找到薩克斯表演者,希望多了解一下這件樂器。

“薩克斯,這可是‘洋玩意’,要花很多時間和功夫學的,我當時學的時候吹得嘴唇都會流血,你都這麼大年紀了,能行嗎?”對方上下打量楊登義一番,眼神中充滿了質疑。

楊登義一聽,頓時不服氣了。他尋思着,不就是個西洋樂器嗎,自己還學不會嗎?

當時工資隻有118元,楊登義果斷花了1200元購入薩克斯,向當陽歌舞團團長求學,3個半天後,初步掌握了薩克斯的演奏技巧。之後楊登義拿出當初練習京胡的勁頭,早晚前往僻靜處演奏,不斷重複,幾個月後,順利掌握。

這些年來,楊登義陸續學會了唢呐、钹、管子(筆者注:某種民樂)、馬頭琴、京胡、二胡、笛子、蕭、葫蘆絲、埙、中阮,還學會了低音薩克斯、中音薩克斯、高音薩克斯、長号、軍号、黑管、電子琴等18種樂器。

對樂器的癡迷,甚至促使他發明出新的樂器,“我取下算盤子,用薄紙覆蓋其中一孔,進行吹奏,”楊登義笑道,“還别說,那聲音很好聽。我玩這自制的算盤子樂器也能玩很久,特别開心!”

所有樂器,除京胡、薩克斯之外,其餘幾乎都是自學。天賦過人是其一,專心緻志是其二,熟能生巧是其三。

聲名鵲起,“走穴”表演忙不赢

上海最牛老人樂器(宜昌這位高能大爺)2

楊登義的部分樂器

楊登義學會的樂器越來越多,名氣越來越大,十裡八鄉的樂器愛好者也漸漸朝他靠攏。兼任當陽京劇協會會長的楊登義漸漸萌生出建立一個專門的樂器藝術團的想法。

楊登義的妻子謝耀香,是當陽市京劇協會的老旦扮演者。得知丈夫的想法後,給予了極大的支持。“就叫心連心吧!”夫妻二人,一個吹拉彈唱,一個放聲高歌,将音樂送進了十裡八鄉,心連心藝術團逐漸壯大。

如今,當陽大衆心連心藝術團已經成為當陽頗有名氣的民間藝術團體,因為藝術團内民樂及西洋樂均有演奏者,且頗具水平,遠近一些宴會、晚會、文藝彙演、紅白喜事都會邀請他們出演。

“最初接觸樂器,就是單純的喜愛,堅持這麼多年也是發自内心的喜歡,但現在,通過藝術團,我們的愛好意外為家庭創收了!實在是意外之喜。”楊登義說到。謝耀香補充,在疫情之前,楊登義及他的藝術團平均每年要參加70到80場紅白喜事,甚至成為了一筆重要的收入。 實實在在的經濟收入也進一步鼓勵了楊登義和藝術團的成員們繼續投身音樂事業。

“老老”相傳,收徒也有“師門規”

“我收徒弟,不看背景,不收學費,不管基礎。”從他青年時代義務教授軍号、二胡開始,到如今七十多歲,楊登義遇到很多登門拜師的人。

說到傳承,楊登義一向是毫不吝啬。“我收徒弟隻看三點,第一、你的家人是否支持;第二、你本人是否真的熱愛,不能三分鐘熱度,要能保證訓練時間;第三、你對樂器是否有基礎感覺,比如箫這樣的管樂器,你如果都吹不響,那沒必要。”

秉持着這個收徒原則,這些年來,楊登義一共收了十餘位愛徒,年紀最大的隻比他小一兩歲,最小的才12歲。對待徒弟,楊登義一向是以身作則,因材施教,基本上每天都會帶着徒弟去河邊訓練。

“樂器無深淺,”楊登義說,“隻要你能吹響,幾個月足夠學會一門樂器,至于吹好、考級,那非一日之功。演奏這件事是沒有止境的。”

我們發現,楊登義的徒弟年齡普遍偏大。“因為年輕人通常都有主業嘛,”謝耀香說,“年輕人要上班,要養家,要照顧老人孩子。哪有時間跟着他去河邊早晚練習樂器呢?”

采訪這天,68歲的黃傳簡到場,和楊登義進行了樂器表演,師徒二人配合默契,讓我們不禁忘記了眼前兩位都已經是六七十歲高齡的老人。

黃傳簡學習薩克斯還不到三年時間,演奏水平已經超過了以往學習過7、8年的徒弟。一方面黃傳簡有一定的天賦且熱愛薩克斯,更重要的一方面黃傳簡非常勤奮,練習時間充足。“我早已退休,孩子們也都長大了,一有空就可以去練習,每天能練幾個小時。”黃傳簡說。

為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層次、高品質健康養老需求,國家出台了一系列相應的政策措施,其中,《“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中明确提出:要“搭建老年文化活動交流展示平台,支持老年文化團體和演出隊伍登上鄉村、社區舞台。”楊登義老人和徒弟們的未來,就像他們家鄉的名字“當陽”,将如朝陽,充滿着活力和希望。

(記者周泉 張澤牧 實習記者黃韻臻 段丹鳳)

本文來自【三峽晚報】,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