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sǔn mǎo)兩個字,我估計大多數人連讀音都不會,更不知道它是個什麼玩意。
不過很多人應該去過山西,知道山西有一座懸挂在空中1500年不倒的建築——懸空寺。
你是不是以為它靠的是立起來那幾根柱子支撐受力的?許多遊客也是這樣以為的,然後有人試過用手推這些木柱,它們甚至可以晃動,根不受力。它們的存在隻是匠人們想給人視覺上的安全感。
這座像是從懸崖上生長出來的寺廟,之所以能經曆無數次地震卻屹立千年不倒,這其中的關鍵正是榫卯技術的運用。北魏的工匠們不用一顆釘子,純粹利用木頭本身的凹凸關系連接在一起,最終建成了一個穩定性和彈性皆備的建築結構。
這種純天然的工藝,與古人追求的“天人合一”哲學思想高度一緻,它讓一件看似沒有生命的建築\家居産品具有了靈魂,在看似不刻意的咬合之間,彰顯大道至簡的東方美學。
唐朝大V李白在遊曆了懸空寺之後,題下“壯觀”兩字感言。
然而,近些年來在泛濫的快餐文化侵蝕下,中國的古典美學與哲思離現代社會漸行漸遠,這讓許多中國藝術家感到憂心。
與此同時,不少國外的品牌和設計師,卻喜歡“偷師”我們老祖宗的智慧。
講到榫卯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居然可以不用任何釘子和粘合劑,就你能做出複雜堅固的器具和建築,而且結合還很非常完美!
下圖的直榫便是一個最簡單的榫卯。
●動态展示,讓榫卯更有直觀美!
如果說榫卯結構的平面圖有所讓人摸不着頭腦,感覺複雜的話,下面我們來一起欣賞這種技術的動圖,讓我們能夠直觀的欣賞榫卯設計所帶來的美學。
*金輪継i
*四方蟻継
*二枚鎌継
*枘先三枚組仕口
*竿車知栓継 仕口 二方差
*車知栓継 仕口 四方差
*三方組仕口
*河合継手
*大阪城追手門控柱継手
将這一動圖應用在實物上又會是一番怎樣的體驗呢?繼續欣賞吧!
*楔釘榫
*挖煙袋鍋榫
*夾頭榫(腿足上端嵌夾牙條與牙頭)
*雲型插肩榫(牙條、牙頭分造)
*高束腰抱肩榫
*圓柱丁字結合榫
*圓方結合裹腿
*圓香幾攢邊打槽
*攢邊打槽裝闆
*三根直材交叉
*平闆明榫角結合
*走馬銷
看完這些榫卯動圖,相信你也會感歎:我國古代木匠們不僅有巧手,還有聰慧的大腦。
雖然随着時代的發展,榫卯設計由于成本、制作工藝、木材等因素逐步淡出了我們生活的主流市場,但相信它并不會消失,會以其他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中,畢竟還是有一群熱愛它的設計師在專研它的。面對先人的榫卯設計,咱們在驚歎的時候也要有所繼承和發揚,通過這樣簡單介紹,你是否對榫卯有了新的認識,從中get到了設計靈感呢!
然而通過發掘、梳理榫卯傳統工藝,提取工藝過程中精彩片段作為新設計和新藝術的創作起點,使傳統工藝在與現代設計産品的結合中煥發新的生命力,并希望在展示傳統精彩工藝的基礎上,逐漸構建起具有本土文脈根基和審美标準的原創藝術與設計,倡導具有優良民族傳統的健康生活方式。由此使傳統文化在與現代生活發生碰撞的過程中得到傳承與發展,才是我們這一代人該去想,該去做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