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環球時報-環球網
攝影/胡煦劼
【環球時報-環球網赴西昌特派記者 劉揚 樊巍 特約記者 王偉童】2020年6月23日,長征三号乙運載火箭将北鬥三号衛星成功送入預定軌道,至此長征三号甲系列運載火箭完成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的全部發射任務。北鬥三号30顆全球組網衛星已全部到位,北鬥三号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就讓我們用一組數字來梳理一下北鬥系統的“成長履曆”。
3條軌道,30顆衛星
北鬥三号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由MEO衛星(地球中圓軌道衛星)、IGSO衛星(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和GEO衛星(地球靜止軌道衛星)三種不同軌道的衛星組成,包括24顆MEO衛星,3顆IGSO衛星和3顆GEO衛星。當天成功發射的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是北鬥三号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第三顆GEO衛星,被業内稱為“吉星”,因為在“吉星”家族中排行老三,大家也親切稱呼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為“嚞星”。相對于靈動活潑的MEO衛星、飄逸優雅的IGSO衛星,吉星家族安靜地駐守在我們上方3.6萬公裡的天疆,高高地深情凝視着兄弟們的工作,雖然自身也具備十八般武藝,但是它們的使命是為北鬥導航系統的技術指标提升提供增強服務。
44次,59顆,100%發射成功率
自2000年10月31日,被譽為“北鬥專列”的長征三号甲系列運載火箭發射我國發射第一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算起,至今長三甲系列火箭共進行了44次發射,将4顆北鬥導航試驗衛星、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護送升空,因此長征三号甲系列火箭也被稱為北鬥導航工程的“唯一座駕”。
從2007年發射首顆北鬥二号導航試驗衛星算起,13年間,長三甲系列火箭用40次圓滿成功的完美表現,将55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如果再算上更早前發射的北鬥導航試驗衛星,那麼長三甲系列火箭以44次100%的發射成功率,護送59顆北鬥衛星進入軌道。
19天——北鬥組網高密度發射紀錄
自2017年11月,啟動全球組網建設以來,北鬥導航工程進入了建設的“快車道”。尤其是2018年,長征三号甲系列火箭10次發射,成功将18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送入軌道。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8年7月10日至2018年11月19日的133天中,長征三号甲系列火箭7次發射,成功将12顆北鬥導航衛星送入軌道,平均一次火箭發射僅間隔19天,創造了北鬥組網高密度發射紀錄。
18次——長三甲系列火箭執行北鬥三号任務次數
自2017年11月5日,長三甲系列火箭執行首次北鬥三号以來,在2年多的時間中,長三甲系列火箭完成了18次發射,滿足了北鬥三号快速組網的要求。
研制團隊為了應對北鬥導航工程高強密度發射,不斷開展不斷探索新形勢下我國運載火箭的研發模式,提出了産品化、多任務并行出廠發射等創新模式和有效方法,使液體運載火箭研制生産能力從一年2至3發提高到8至10發;發射周期從60天減少到21天,發射隊伍從300人降到100人左右,為高密度發射任務的圓滿完成和運載火箭管理技術的創新發展的奠定了堅實基礎。
1994-2020
讓我們再次梳理一下中國北鬥的“成長”種若幹重大節點:
1994年北鬥一号系統工程立項,
2003年北鬥一号系統建成,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2004年北鬥二号衛星工程立項,
2012年成功建成國際上首個混合星座區域衛星導航系統,北鬥衛星導航系統正式提供區域服務,北鬥系統成為國際衛星導航系統四大服務商之一;
2009年12月北鬥三号立項,
2018年12月27日,北鬥三号基本系統正式向“一帶一路”及全球提供基本導航服務,中國北鬥距離全球組網的目标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2019年12月底,全球系統核心星座部署完成,對北鬥導航系統全球組網的順利完成具有裡程碑式重要意義;
2020年6月23日,第55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北鬥三号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未來計劃到2035年,以北鬥系統為核心,建設完善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