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高窟的資料和來曆?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曆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曆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内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莫高窟的資料和來曆?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高窟,俗稱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它始建于十六國的前秦時期,曆經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曆代的興建,形成巨大的規模,有洞窟735個,壁畫4.5萬平方米、泥質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内容最豐富的佛教藝術地。1961年,莫高窟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産。
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國時期,據唐《李克讓重修莫高窟佛龛碑》一書的記載,前秦建元二年(366年),僧人樂尊路經此山,忽見金光閃耀,如現萬佛,于是便在岩壁上開鑿了第一個洞窟。
此後法良禅師等又繼續在此建洞修禅,稱為“漠高窟”,意為“沙漠的高處”。後世因“漠”與“莫”通用,便改稱為“莫高窟”。另有一說為:佛家有言,修建佛洞功德無量,莫者,不可能、沒有也,莫高窟的意思,就是說沒有比修建佛窟更高的修為了。
北魏、西魏和北周時,統治者崇信佛教,石窟建造得到王公貴族們的支持,發展較快。隋唐時期,随着絲綢之路的繁榮,莫高窟更是興盛,在武則天時有洞窟千餘個。安史之亂後,敦煌先後由吐蕃和歸義軍占領,但造像活動未受太大影響。北宋、西夏和元代,莫高窟漸趨衰落,僅以重修前朝窟室為主,新建極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