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理工和麻省理工的差距之大,這就好比地球和星星的關系,雖然都是行星,但是論質量和大小,有着天壤之别。麻省理工是全世界有名的大學之一,在全世界範圍内都能進入前10的位置,而反觀印度理工,你翻個幾十個頁都找不到它的名字。借用一個作者的話來說:“印度很會精神勝利法,幻想一串葫蘆娃學校能排名世界500強,其實根本不可能。
就像印度的軟件業一樣,一個世界五百強企業都沒有,而印度理工大學,也就隻能在印度吹吹牛了。所以,這就是印度人的自嘲而已,吃不到葡萄,才說葡萄酸。實際上你知道的僅僅隻是皮毛而已,深層次的原因是這一個。為什麼印度人認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會去考麻省理工呢?其實這裡有段曆史淵源。
我們都知道,印度理工學院的建校時間為1951年,而麻省理工學院的建校時間為1861年,足足相差了90年,而麻省理工接受了美國最好教育資源的投入,不管是論實力還是論發展,都甩了印度理工學院幾條大街。不過由于當年印度總理尼赫魯具備了非常高遠的前瞻性,認為以後印度的發展要大力依托科技和人才,于是開始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尤其是大學教育。
于是尼赫魯委派了當時印度部分有名的實業家,帶領了一些在教育領域比較知名的團隊成立了印度理工學院,應該算興師動衆,終于将印度理工學院建立起來了。當時的印度還沒有一所真正意義上像樣的大學,因此印度人将麻省理工學院作為了自己的模仿對象,建校的标準以及授課的形式都是參照當時麻省理工學院來建設的。所以,當時的印度理工學院在印度的地位非常高,舉國之力建立一所高水準的一流大學,肯定要投入很大的資金以及資源。
印度當時對教育發展也有一定的扶持,财政也會給予一定的投入,在給教育的撥款當中,90%以上的教育經費都投在了印度理工學院上。作為印度一所高規格的大學,在招生學生方面也是非常嚴格的,隻有學習頂尖的人才才能被印度理工學院錄取。
據了解,在當時印度理工學院的招錄上,隻有排名在全印度前2%的學生才能被選上,考上這所大學的難度可想而知。這就好比在一所中學裡有100個學生,隻有2個學生才能考上印度理工,這跟在中國考上清華北大的概率差不多了。
而麻省理工學院的招錄難度應該沒有這麼高。雖然印度理工的實力遠沒有麻省理工強,但是印度考生進去印度理工更難,因此印度人才說:我就是因為考不上印度理工,才到麻省理工來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