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三大主科的學習是重中之重。家長從小就教孩子識字,學數。語文、數學和英語在學生經曆的考試中,也占據着主要的分數。學生的學習成績不好,也主要體現在這幾個科目上。語文是我國的母語,孩子們在小學階段基本都不會有什麼難題,可是其他兩科就都存在一些問題。
自從實行雙減政策以後,補課機構就都被取締了。學生想要提高成績,隻能靠平時在學校的時候專心聽課,詢問老師。有時候家長也會親自上陣,輔導孩子學習。
自從雙減以後,家長們每天的生活安排裡,多加了一項輔導孩子寫作業的工作。一些小學生的家長,認為小學生的作業難度不會太大,自己完全可以充當輔導教師進行指導。可是當學生把作業拿給家長看的時候,家長卻一臉疑惑。
有些問題感覺既熟悉又陌生,自己好像在上學期間也做過相似的習題,但是又忘記了該如何解答。不得已的情況下,隻能尋求百度解決。還有些問題并不難,可是在給學生講解的時候,發現學生并不理解自己說的意思,究其原因,是因為學生與自己解題的思路不一樣。
拿最簡單的加減法來說,現在的學生學習的加減法是加十法和減十法。這與我們小時候學習的方法完全不一樣。在簡單的問題上用到了不同的思維,家長們還真的要從頭開始學起。而且在如今的英文科目中,不僅要求孩子能夠學會單詞和句子,對發音也有一定的要求,這就給家長提升了難度。
很多家長對輔導作業,本來就懷着極大的熱情。在領略了現實情況後,隻能舉手求饒。還是把這樣的疑難雜症交給老師吧,自己的實力欠佳,不能輔導作業。
數學這門科目,成為了大多數小學生的難題。每次考試的丢分項裡,大部分都是來自數學試卷的問題。因為數學的答案具有唯一性,所以不管你前面是否長篇大論,最後隻注重結果。一步錯,滿盤皆落索。
在小學生的數學題裡,有這樣一道題引起了家長的不解。明明自己做得對,為什麼老師還是在卷紙上打了叉。小學生冬冬剛剛學完了乘除法,在一次課後作業裡遇到了這樣的問題:9加9除3,等于多少?冬冬在家長的幫助下,解答了這個問題,可是第二天老師的批示中,這道題被打了叉。
冬冬的回答結果是12,老師說回答錯誤。這讓冬冬的家長很不理解,于是給老師打了電話,詢問這道題哪裡做錯了。老師的回答令冬冬家長感到汗顔,老師說這道題要好好審題。題目中寫的是除3,而不是除以3,除和除以有很大的區别。
所以這道題的正确回答應該是:9 3÷9等于九又三分之一。家長這才明白原來真的是自己做錯了,不過也在心裡感慨,現在的習題太刁鑽,語文不好做不了題。
對于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家長在網上紛紛曝出來孩子在寫作業時遇到的刁鑽問題。有些家長認為實在沒有必要這麼設置。這樣的事情也引起了大家的思考,作業的意義到底是什麼?記得小的時候,老師在留作業的時候都是根據當天所學的内容留作業,并不會很難。
現在的孩子作業題都像奧數一樣,讓人摸不清頭腦。作業考查的是孩子是否掌握了當堂課所學的内容,隻要掌握了基本方法就可以。這樣咬文嚼字的數學題,真的适合小孩子來理解嗎?有些家長認為這樣的題可以提高孩子的思維邏輯能力,可是對于小孩子來講,要那麼缜密的邏輯思維,有什麼意義呢?
反而這樣的問題增加了試題難度,讓孩子不斷地進行思慮,時間長了對身體也是有影響的。家長認為孩子會做奧數題,會在數學題裡舉一反三就是聰明,這個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對于這種故意咬文嚼字的習題,大可不必浪費時間,實在沒有任何意義。
孩子每天要學習的科目很多,如果每一門科目都需要這樣琢磨,學習效率會大大地減少。導緻學習成績不升反降,家長也弄不清具體的原因。所以孩子學習要有方法,不能盲目。
總之,小學生能接受的知識程度有限,遠不及高中生那樣有着高超的理解能力。所以,适當地考查一下小學生的基本學識,讓他們掌握好基礎知識就已經達到了教學要求。希望作業習題出題者,不要太為難學生,為難家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