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武侯祠正殿西側,有一座高12米,呈圓錐形的古墓,整體規模占地3畝,古柏森森,這就是曆史上大名鼎鼎的“漢惠陵墓”,即劉備陵寝。對于是否是劉備真身,這件事本身就是曆來衆說紛纭。況且曆史上對墓主人到底是誰的争論多了去了,許多學者都各執一詞。而且“漢惠陵墓”位于成都鬧市區,皇帝的陵墓怎麼會在鬧市區呢?這一點就更讓人不得不懷疑墓主人到底是誰。下面我們就來具體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相關史籍。 《三國志》中有這樣的記叙:
夏四月癸已,先主殂于永安宮,時年六十三……五月,梓宮自永安還成都,谥曰昭烈皇帝。 秋,八月,葬惠陵。
從這段文字不難看出,1700多年前的夏天,劉備死在奉節,随後梓宮被運往成都安葬。有人要質疑,記錄三國的史書衆多,而大家為什麼都比較相信陳壽的說法呢?原因很簡單,因為陳壽本身就是三國時期的蜀國人,而且曾擔任蜀漢的觀閣令史,也就是專管文獻資料的官。
由于其所處環境的便利,必然可以掌握關于蜀漢的第一手資料,那麼自然也包括包括劉備的下葬地。當時的史官記錄當時的史事,真實程度更值得讓後人相信。正是有了這一層原因,長久以來大家對劉備的葬地并無異議。
但是有人會質疑說,史書記載并不一定就是真實的,萬一到時的統治者不允許寫呢?筆者認為這種情況,幾率不大。且不說史家的撰寫原則是記史求真,當時史家有那麼多,想要堵住一人的嘴易,堵住悠悠衆口難。讓絕大多數史家都不如實記載并統一口徑是不可能的。上個世紀,武侯祠博物館的人在種樹時,在劉備墓封土邊緣挖出了許多磚塊,經鑒定,這些磚正是蜀漢時期的。這也從側面印證了陳壽記載的真實性。
有人提出第二個反對意見,認為現在的劉備墓是假的,最多是個衣冠冢。
理由是劉備死時正是農曆四月,四川天氣炎熱,屍體能完好保存的時間極短,而從奉節到成都,少說也要走30多天,按照當時的天氣條件,屍體早就爛了。所以,諸葛亮将劉備屍體運回成都安葬的可能性不大,很可能是就近找地方埋了。近代文學家郭沫若就是持這種觀點,他最先公開反對劉備葬在成都這種說法。
1961年他在奉節考察時認為:劉備死在氣溫極高的夏天,當時沒有公路,交通很不方便,從奉節到成都全是逆行而上的水路,僅單行也需要30多天時間,如果花這麼長的時間把他的遺體運到成都,遺體不會腐爛嗎?因此他認為,劉備墓在奉節的可能性比較大,相反在武侯祠倒還缺乏一些有力的依據。
惠陵裡挖出的磚是蜀漢的,隻能證明這墓的确是蜀漢時期修的,并不能代表劉備的屍體就在墓裡。由于劉備墓一直保存完好,沒有被盜也從未發掘,所以劉備到底埋沒埋裡面,至今也沒有一個準确的定論。
但筆者認為,現在的劉備墓應該是真的,因為劉備不管怎麼樣也是蜀漢的老大,諸葛亮再怎麼樣,也不可能把皇帝草草掩埋,如果真是這樣,豈不是對劉備太不尊重了嗎?要是真的埋在了外地,那肯定也會留下資料,說明原因。如果劉備是末代皇帝,那時衆叛親離,那屍體被人亂埋一通也說得過去,可問題是劉備乃蜀漢的開國皇帝,諸葛亮也沒有想要篡權,所以随便埋葬劉備的可能性不大。
最後至于墓葬為何會修在鬧市區,就更簡單了。
成都武侯祠坐落四川省成都市南門武侯祠大街,始建于公元223年建築劉備陵寝,千多年來幾經毀損,屢有變遷,而武侯祠建于唐,初與祭祀劉備的昭烈廟相鄰,明朝初年重建時将武侯祠并入了“漢昭烈廟”,形成現存武侯祠君臣合廟。現在的成都面積很大,但是在三國時期,成都雖為益州治所,後來更是蜀漢的首都。
其面積與全國同時期的其他城市比起來還是要小很多的,至少當時武侯祠所在的地區根本就不是城區,所以劉備把墓葬建在這裡也并不奇怪。
但這,僅僅隻是推測而已,要使這個學術界和旅遊界争論多年的懸念雲開霧散,唯一的辦法就是發掘,打開劉備墓,才能揭開這個千古之謎。(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