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高校新型智庫商洛發展研究院博士團隊考察調研巒莊鎮特色産業基地
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巒莊鎮地處“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石山區,當地交通不便、自然災害多發,但同時也擁有豐富的林地資源。巒莊鎮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客觀分析地域優勢,大力培育特色産業,依托天麻良種種植産業示範基地,創建農業内部融合型省級農村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
目前園區已有5家涉農企、事業單位及農民合作經濟組織入駐,已建成研發中心、培訓中心,菌種生産車間、天麻加工車間,零代種子培育基地、規範化種植示範基地,菌種試驗區、大棚立體種植區、零代種子繁育區、三位一體林下種植示範區和庭院種植展示區。巒莊鎮天麻相關産業年産值已達7.7億元,占全鎮生産總值的77%左右,特色經濟發展初具規模。
2021年,巒莊鎮入選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鎮、陝西省農業産業融合示範園、省級農業産業強鎮創建單位。根據巒莊鎮特色經濟強鎮建設規劃,到2025年,全鎮天麻産業鍊生産總值可達10億元以上,全鎮将探索“農業 旅遊 康養”的新型發展模式,“秦嶺天麻小鎮”已經成為巒莊鎮的代名詞。
以産業振興為主要抓手
國家社科基金“連片貧困地區精準扶貧成效評估及‘阻返’長效機制研究”課題組對丹鳳縣巒莊鎮街坊村、武關鎮茅坪村等22個行政村中2016年至2019年脫貧的1082戶農戶家庭進行了實地調研。對調研數據分析,産業扶貧對脫貧農戶生計可持續性具有最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扶貧産業直接帶動當地特色農業發展,為貧困戶提供穩定就業崗位,加速推進縣域集體經濟發展,對貧困戶的收入提升、資本積累、生活方式産生了直接影響,是鞏固脫貧成果、實現可持續脫貧的最重要因素。
巒莊鎮以“天麻産業園”為引擎,以天麻體驗區為核心,構建“研發 種養 觀光 體驗”格局。鎮政府明确了“突出天麻主導産業,延長天麻産業鍊條,發展補充優勢産業,轉化綠色資源優勢,着力培育康養産業”的産業振興目标,帶動産業效益全民共享,促進産業要素全面集聚,将特色産業、綠色生态深度融合,嚴守耕地紅線,建設美麗鄉村。
以資源優勢為關鍵依托
巒莊鎮依托山區林地資源,立足本土特色,因地制宜調整農業結構。在未來5年規劃中明确了從天麻産業發展至大健康産業的階段性建設任務:打造輻射全縣的天麻種植加工産業集群,延長天麻産業鍊條;在突出天麻主導産業,遵循“山林資源保護第一”的前提下,發展其他名貴中藥材種植,并以香菇、木耳、猕猴桃為補充,搭乘天麻産業鍊設施,帶動農副産品精深加工,促進康養、休閑、觀賞等新興服務産業發展,推動三産融合;堅持突出原生态特色,把綠色資源、生态資源轉化為緻富增收的綠色産業優勢。着力培育康養産業,以“醫養康護”服務為支撐,挖掘天然林地生态資源,延伸天麻醫藥産業鍊,培育宜居、宜業、宜養、宜遊的養生、養老、養心的大健康産業,為經濟發展培育新的增長點,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落地生根,走活邊遠山區一盤棋。
因此,在推進三産融合的過程中,巒莊鎮根據相關指導性政策文件,立足本地實際,不斷延長、拓寬産業鍊,力争一個特色産品帶動一類商品、一類商品發展帶動一個産業、一個産業延鍊補鍊帶動幾個産業,最終推進整個産業興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
巒莊鎮采取“政府 園區(企業) 村集體經濟(合作社) 農戶”的模式,由政府提供基礎設施服務和項目支持,與村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等簽訂合作協議,免費或低價提供天麻菌種及技術服務,高價回收成品天麻,輻射帶動農戶種植天麻。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銜接中要堅持增加農民收益分享的基本原則,通過政策引導,支持農民積極參與合作社、龍頭企業等合作與聯合,探索“訂單收購 分紅”“土地流轉 社會保障”“農民入股 保底 分紅”等模式運行規則,提高農民對現代産業的參與度,分享更多産業鍊增值收益。
以機制創新為重要保障
巒莊鎮充分挖掘區域林地資源優勢和良好生态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天麻産業,确立了大健康産業的未來發展目标,帶領“秦嶺天麻小鎮”走上了綠色發展的道路。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過程中,巒莊鎮着力處理生态保護與産業發展的關系,實現鄉村生産生活環境穩步改善,生态産品供給能力進一步增加;加快生态專業合作社建設,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的多重效益,打造鄉村生态産業鍊,增加生态保護崗位與農戶就業機會;健全地方生态保護資金投入機制,建立多元化生态補償體系以及自然資源有償使用制度,确定優惠補貼政策,探索實物補貼、設施補償等方式,确保走好綠色發展之路。從巒莊鎮鄉村振興經驗,可以管窺陝西南部連片貧困山區振興之路。該成果已被列入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連片貧困地區精準扶貧成效評估及‘阻返’長效機制研究”。 (王怡 郭萌 數據來源:丹鳳縣巒莊鎮政府)
(廣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