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床坐診過程中,經常會聽到患者這樣問:醫生,總是肚子脹,還總是放屁,味道還大,太尴尬了,這是什麼原因?今天我就給大家仔細地解答一下這個問題。
首先排氣本身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每天5~10天都很正常。那人們排出的氣體究竟是怎麼來呢?這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我們在呼吸與進食的時候都會将空氣帶進體内;二是未被消化完全的食物經體内菌群發酵後産生氨氣、甲烷等氣體。
一般情況下,氣體會通過腸道的蠕動,經由肛門排出體外,這個過程就是我們俗稱的放屁。但是如果一個人長期腹脹、頻繁排氣,并且氣味很重,這往往與脾胃虛弱密切相關。
脾胃虛弱中醫認為氣為脾之鏡,反映的正是這個道理。意思就是我們可以通過觀察排氣是否正常,而了解脾胃是否健康。因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一旦脾胃功能失常,就無法正常運化。水谷和水液淤堵于胃中,與體内微生物反應的時間延長,産生的氣體就更多,極易使人腹脹、排氣增多、大便不成形,甚至便秘等。
因此,如果排氣異常,變多變頻繁。不排氣,腹部就明顯不适,比如腹脹、腸鳴音亢進、明顯感覺到肚子裡有氣體亂竄;排氣後,腹部不适則明顯緩解,此時就該提防脾胃方面的疾病了。
此外,如果人們在排氣的時候反常的臭,也需要提高警惕。因為這也許不僅與飲食偏頗有關,還很可能與脾胃虛弱導緻毒素沉積有關。
飲食調理中醫認為,脾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主運化、升清以及統血,而胃主受納,脾胃護衛表裡關系。脾胃在五髒六腑之中處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人體的營養物質來源主要依賴于脾胃的運化。一旦脾胃受損,消化功能減退,則無法及時将營養物質運送到全身,從而出現腹脹或腹痛、食少納差、大便不成形、雙腿浮腫、四肢困重、器官下垂,甚至便血等症狀。
因而脾胃虛弱的飲食調理應以健脾祛濕、補中益氣、消食健胃為主要原則。
1、茯苓薏米粥
食材——薏米、茯苓各25克,大米50克,冰糖或蜂蜜少許。
做法——先将薏米和茯苓洗幹淨,清水泡5小時後取出和大米一同熬煮成粥,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适當添加冰糖或者蜂蜜。
功效——祛風除濕、健脾和胃、利尿消腫、養血安神
适用——小便不利、腹脹、嘔吐、惡心、食欲不振、腹瀉、心悸、失眠等
2、山藥苡仁粥
食材——山藥粉6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薏苡仁難熟,因此要先下鍋煮薏苡仁,在薏苡仁快熟的時候再下鍋山藥粉,繼續文火煮熟即可。
功效——健脾益氣,滲濕止瀉。
适用——脾氣虛以及食欲減退,大便不成行,腹瀉的患者。
3、白扁豆山藥粥
食材——白扁豆、山藥、粳米各100克
做法——煮粥即可。
功效——益氣健脾、和中化濕。
适用——脾胃虛弱、食欲不振、大便不成行、消化不良等人群。
4、黃芪大棗粥
食材——黃芪30克,大棗30克,糯米100克。
做法——先把黃芪煎出汁水 ,大棗去核,然後把黃芪汁水和棗肉、糯米一塊兒熬成粥即可。
功效——益氣健脾、養血安神、固表止汗。
适用——脾胃氣虛、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及年老體弱、血虛萎黃、婦女髒燥、神志不安及産後體虛所緻的表虛自汗或虛人感冒。
我是@全科醫生林浩帶你了解更多健康知識#飲食健康##健康解密##健康養生##養生##健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