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貴姓為什麼不能說免貴

貴姓為什麼不能說免貴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6-11 17:09:21

貴姓為什麼不能說免貴(問人姓氏為何要說)1

問人姓氏為何要說“貴姓”

中國人講究“有名有姓”,姓是祖先傳下來的家族标志,是家族血緣的象征。請教别人的姓名,要說“貴姓”,回答則多為“免貴姓某”,這是怎麼來的呢?

先秦:貴“氏”不貴“姓”

姓氏是中國人的根,是一個人身份的重要歸屬和确認方式。我們現在常說“姓氏”為何,其實,遠古時期的“姓”和“氏”是不同的。

在秦代以前,女子稱姓,男子稱氏。姓明婚姻,世代不變;氏辯貴賤,随時更移。

《三墳》中關于“姓”的解釋是:“男女媾精,女生為姓。”《說文》中說:“姓,人所生也。”姓與人的血緣有關,是一個部落或宗族的重要旗号。範文瀾先生的《中國通史》認為,中國最早的姓産生于伏羲氏時期,産生的第一個姓是“風”姓。

姓是人人都有的,用來确定婚姻,所謂“同姓不婚”。

而“氏”則是用來區分氏族分支的。比如,周王姓姬,他的庶子被分封到各小國去,以所在國的名字作為“氏”,稱“姬姓某氏”。

隻有貴族才有氏,氏是功勳和地位的代表,所以說“氏辨貴賤”。

貴姓為什麼不能說免貴(問人姓氏為何要說)2

問人姓氏為何要說“貴姓”

魏晉:姓氏決定一切

秦漢以後,随着制度的變更,氏慢慢失去了存在土壤,與姓的界限原來越模糊,最終便像今天這樣合二為一了。

但是,通過姓氏辨别身份高低的傳統卻被完整地保留了下來,而且在不同的時期被不斷發揚光大。從東漢的累世公卿,到魏晉時期的門閥世家,都是以姓氏來區分人的地位。

所謂“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血緣所确定的家族身份,甚至決定一個人的命運走向。

“貴姓”是随着時代變化的,就像曾經輝煌而早已消失無蹤的“氏”一樣。魏晉時期以朱、張、顧、陸等為代表的“吳姓”,是江南的門閥地頭蛇;以王、謝、袁、蕭為代表的“僑姓”,是随晉室南渡的門閥過江龍;到了隋唐,最著名的貴姓當屬“七宗五姓”,包括博陵崔氏、清河崔氏、範陽盧氏等,姓氏前冠着家族所在地。

唐文宗曾為太子求娶宰相鄭覃的孫女,遭到了拒絕,後來宰相的孫女嫁給了一個姓崔的九品官。文宗不由感慨:“民間修婚姻,不計官品而上閥閱。我家二百年天子,顧不及崔、盧耶?”閥閱就是門閥大族,可見當時的人對姓氏貴賤的重視到了怎樣偏執的程度。

貴姓為什麼不能說免貴(問人姓氏為何要說)3

問人姓氏為何要說“貴姓”

隋唐以後:“兩個半”貴姓

後來,由于科舉制的盛行,門閥貴族逐漸沒落。随着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皇帝的姓成了舉國上下僅存的“貴姓”。

但是,老百姓總說:“天下有兩個半貴姓”,皇家的姓隻能算半個,另外兩個一家姓“孔”,一家姓“張”。

明代張岱的《陶庵夢憶》裡說:“孔家人曰,天下隻三家人家:我家與江西張、鳳陽朱而已。江西張,道士氣;鳳陽朱,暴發人家,小家氣”。

這段記述非常有趣,也說得很清楚:孔是“萬世師表”的孔夫子,張是道教始祖張天師。這兩位“聖人”“神仙”的姓氏,是高于皇帝而被萬世尊奉的。“鳳陽朱”不用解釋了,是明朝的國姓,朱元璋的老家在安徽鳳陽,所以說是“鳳陽朱”。

而到了現代,國姓早已不複存在,在大多數人的觀念中,孔家和張家也不再“高人一等”。“貴姓”一詞成為了人們口中的客套話,“免貴”則是回答别人詢問時的一種自謙的說法。

不過,每個人的姓對他和他的家族來說,還是有着特别的意義的,從這個角度來看,人人都有一個“貴姓”。

所以,請問您貴姓?您的姓氏背後有着怎樣的家族故事?

(作者:辛 銘)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