滄海桑田,日新月異,在五千年的悠悠時光之中,中華文化此起彼伏,從來不間斷其生機。上古時期的風雲傳說,大唐盛世的詩詞歌賦,明末清初的經典小說,其中有諸多燦爛的經典值得我們去研讀理解。當然對于百姓而言,雖然并沒有如此文雅,但也與文化相結合,形成了獨屬于民間的民俗文化。
人們常說“人活七十古來稀”,這與古時候人們的壽命情況相吻合,但其實這句話還有上半句,且與人們所想的意思截然相反,由于其中所所涉及之事不便廣為流傳,以免誤導孩童,所以人們才逐漸省去上句,但這整句話究竟有何深意呢?這還需要我們察其原因,細細領會!
人生壽命,七十為稀
“人活七十古來稀”,如果人能夠活到七十歲,那則是十分高壽的人。在現代的生活中,七十歲的老人非常普遍,甚至還有更為長壽的百歲老人,所以這七十歲實在不足為奇。
早在原始的氏族社會,人們的壽命隻不過有二十歲。之後進入到封建社會,人們的平均壽命增長一倍,但也隻有四十歲。所以古時候的達官富貴甚至是當朝天子,常常研習黃老之術,祈求能夠延年益壽,但是生老病死乃是人之規律,這樣的妄想也隻是一場空。于是相對于普通百姓的壽命來說,這七十歲的老人乃是非常長壽之人,是家中之福,會受到官府的特殊嘉善。
杜甫所著,滿腔哀思
這樣的一句話流傳開來,還得益于唐朝鼎鼎有名的“詩聖”杜甫,其詩作與李白比肩,被後人不斷研讀,尊之為經典。與李白的浪漫幻想風格不同,杜甫充滿着對于社會與人文的關懷。“人活七十古來稀”這句俗語就出自于杜甫所著的《杜工部詩·曲江二首》之一,而這完整的一句話就是“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酒債尋常行處有”,此時的杜甫雖然身為當朝官員,但大唐往日的光輝正在耗盡,安史之亂後已經開始不斷地衰敗,但是他卻無能為力。于是隻能不斷地借酒消愁,即使生活拮據,也仍然在各處酒家賒賬來讨酒喝,所以這城中處處酒莊都有他欠債。
聯合這兩句詩的意境,可以看到在千年前快要沒落的大唐,有一位滿腹志向的才人,因為官場之間的爾虞我詐,對待衰敗的時局無法力挽狂瀾,于是隻能以酒來安慰自己郁悶的心緒,人生能到七十已經是非常稀少,所以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享受這人生的光陰。但其實這一切都是杜甫在苦中作樂罷了,酒無法解人愁,隻能暫時麻人心。
物極必反,平淡看待
華夏自古就十分重視“謙”的禮儀,為人處世都謙讓别人三分,這樣在社會上立足,能為自己積攢人脈,更好成事。但是這“度”也需要把握好,如果一件事做得太過極端,那将會産生“物極必反”的效果。為人切忌莫不要居功自傲,但也莫不能“妄自菲薄”。
諸葛亮作為三國時期的能人志士,他就曾經在《出師表》中有言“ 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為人要懂得振奮自己的志氣,不能太看輕自己。一個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葉子,每一個人也都是獨一無二的,發覺自己的才情禀賦,如果對萬物抱有郁郁寡歡的态度,不如将這心思用在更好的經營自身上,真正的享受當下。
“采菊東籬下,悠然現南山”,樹立好自己的心性,即使是不被人理解也能從中自得其樂。古之超凡脫俗的聖人之所以為聖,因其曆經千帆,保持不墜青雲之志,最終修生養性,得以悟出其中真理。而以酒愁之人,終不能理解其中深意。
小結
在人們的生活中,即使是很常見的一句俗語,其實也有其深意。“人活七十古來稀”,世人皆以為隻是形容年齡,卻不知這事關大唐的詩人杜甫,道出了當時他的真切心境。那愁怨,那煩悶,隻能用烈酒來掩飾。
由于其前半句涉及的喝酒欠債之事,家中的長輩們為了不教壞孩童于是漸漸省去,但殊不知這兩句合起來,才能體會到苦中作樂的無奈之情。人生短短數十載,自怨自艾是活法,但平淡樂觀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在社會上即使憂愁衆多,也不要過度地看清自己,有志者事竟成!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