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易經解讀戰争

易經解讀戰争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02 16:54:01

易經解讀戰争?現在你查所有的資料都會告訴你“四書五經”是儒家的書籍,其實這是錯誤的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孔子,而孔子一生沒寫過書為什麼這幾本書會被劃分為“四書五經”,而不叫“儒經九書”或者“儒學九經”什麼的那是因為儒家先賢還是知道“仁義禮智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對吧,寫了就是寫了,沒寫就是沒寫所以,“四書五經”中,儒家書籍隻有四本“大學,中庸,孟子,論語”而“周易,禮記,春秋,詩經,尚書”這些都不是儒家人所寫,确切的說這五本書都是周皇家的書籍《周易》周文王寫的《詩經》周武王采詩《尚書》寫周之前先賢的事迹,這種書一般都是國家史官寫的《春秋》魯國史官寫的《禮記》周朝的禮儀制度,按孔子當時的官職,也沒資格寫這本書漢朝這些儒家官員竟然厚顔無恥的把這五本書也說成是儒家經典中國文化從春秋時期的“百家争鳴”變成後來的“四書五經”自漢朝之後的諸多儒家聖賢那可謂是用心良苦,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于易經解讀戰争?我們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這個問題吧!

易經解讀戰争(易經中關于如何戰争的文章)1

易經解讀戰争

現在你查所有的資料都會告訴你“四書五經”是儒家的書籍,其實這是錯誤的。儒家學說的創始人是孔子,而孔子一生沒寫過書。為什麼這幾本書會被劃分為“四書五經”,而不叫“儒經九書”或者“儒學九經”什麼的。那是因為儒家先賢還是知道“仁義禮智信”,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對吧,寫了就是寫了,沒寫就是沒寫。所以,“四書五經”中,儒家書籍隻有四本“大學,中庸,孟子,論語”。而“周易,禮記,春秋,詩經,尚書”這些都不是儒家人所寫,确切的說這五本書都是周皇家的書籍。《周易》周文王寫的。《詩經》周武王采詩。《尚書》寫周之前先賢的事迹,這種書一般都是國家史官寫的。《春秋》魯國史官寫的。《禮記》周朝的禮儀制度,按孔子當時的官職,也沒資格寫這本書。漢朝這些儒家官員竟然厚顔無恥的把這五本書也說成是儒家經典。中國文化從春秋時期的“百家争鳴”變成後來的“四書五經”自漢朝之後的諸多儒家聖賢那可謂是用心良苦。

儒家文化基本不會提及戰争,就算有也是這個人為了孝敬父母不去打仗,是個好人應該提拔雲雲。而五經中《春秋》和《周易》卻有大量的關于戰争的文章,是中國兵家思想的基礎,在這咱們看看《周易》裡關于戰争的文章。

《易經》裡第一篇關于戰争的文章,是這本書的第七篇“師”,強調了戰争中紀律和将領的重要性。

師的畫像是地水,可以有兩種解釋,第一種就是土地像水一樣向外擴張。第二種地指官員,水指的人,師就是一個官員帶領的一群人。我個人比較認可第二種。

貞,丈人吉,無咎。

戰争這個事情不能玩虛的,貞,也有真假的意思。知其勝,更要知其所以勝。仗人吉,大丈夫之人,就是智、信、仁、勇、嚴的人。又有能力又有格局的,進不求功,退不罪的,反正很厲害的。無咎,沒有問題。

師出以律,否藏兇。

這句我感覺真的不用解釋,一支沒有紀律的部隊,是非常兇險的。軍法為先兵法為後。

在師,中吉,無咎。王三錫命。

在軍事鬥争中,任何事情都要盡快去完成,才是沒有問題的。兵貴勝不貴久,貴精不貴多。否則君王的命令會接二連三過來。中在這裡也是快的意思。

師或輿屍,兇。

師左次,無咎。

輿屍,作戰傷亡太大的意思,這是兇險的。把部隊撤回來沒什麼不好。在中國左是投降,保守,逃跑派。右是強硬,進攻派,就是出自這。

田有禽,利執言,無咎。長子帥師,弟子輿屍,貞兇。

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田代表的制度,以前有個井田制,我感覺并不是說以井和田來分地的意思,井和田在古代本身就是制度的意思。田有禽就是制度有問題的時候,有人利執言沒有什麼不可以,特别是在戰争時期,要鼓勵士兵獻計獻策。要用有能力的長子帶兵,用能力弱的弟子帶兵隻能帶回一車屍體,是非常兇險的。輿yu是拉一車東西的意思。大君有命,開國承家,小人勿用。這句不太用解釋吧?君主,國家和許許多多的家庭的命運都和帥師之人息息相關,千萬千萬不能用小人。

《易經》裡第二篇關于戰争的文章,是本書的第十六篇“豫”,說的是建立一支強大的常備軍事防禦力量的重要性。

豫:利建侯行師。

好理解吧,你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建立的侯國不難吧,槍杆子底下出政權嘛。你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出兵打仗不難吧,就是把戰略防禦轉換為戰略進攻而已。

鳴豫,兇。

整天和别人說自己有多強的軍事力量,這是兇險的。美國就喜歡玩這套,印度阿三吃這套,但是和中國玩這套他還不配。

介于石,不終日,貞吉。

防禦要像石頭一樣,一直存在在哪,不能今天有危險就搞搞,明天沒危險就不搞,歐洲以前很多國家打仗的時候現征兵的,這簡直是開玩笑。

盱豫悔,遲有悔。

盱xu這個是看的意思,你隻去看别人軍事力量怎麼樣遲遲不去發展自己的軍事力量,早晚要後悔的。

由豫,大有得,勿疑,朋盍簪。

發展軍事力量是大有好處的事情,不用懷疑,盍he是和怎麼一樣的一個語氣詞,簪就是一種古代的裝飾物。在這句裡的意思我理解為朋友和這些裝飾物一樣,中看不中用,真要打仗了還要靠自己,這句話也送給台灣領導人。

貞疾,恒不死。

有強大軍事力量,就算出了很嚴重的事情,也不至于滅亡。

冥豫成,有渝無咎。

渝,始終不渝,渝是改變的意思,冥,冥想,是想想的意思。一旦建立起想象中那樣強大的軍事力量,不管發生什麼樣的變化都不用擔心了。

《易經》裡第三篇關于戰争的文章,是本書的第十七篇“随”。寫的是如何盡量不影響人民生活的情況下獲得兵員。

文章的畫像是澤雷,澤這裡指的家庭,雷還是戰争,合起來就是一個家庭應該怎麼應對戰争。就是跟随國家的步伐,其實真的打仗的話,戰死了比看着老婆,爸媽,孩子被殺好太多。

随,元亨,利貞,無咎。

打仗了,跟着去才是最好的選擇,認真對待,才沒有問題。

官有渝,貞吉,出門交有功。

官方發出谕旨,認真對待才是吉祥,家裡能出個人跟随的這家就有功,就像現在有待軍屬一個意思。

系小子,失丈夫。

系丈夫,失小子。随有求得,利居貞。

這兩句說得是讓誰去,讓孩子在家丈夫去,或讓丈夫在家孩子去。從随有求得,利居貞來看,國家鼓勵讓孩子去。

随有獲,貞兇,有孚在道,以明,何咎。

跟随作戰繳獲得東西私自保留是有兇險得,有繳獲得東西就上交,按照制度來分配,才是沒有問題得。

孚于嘉,吉。

獎勵你得東西,吉祥。

拘系之,乃從,維之,王用亨于西山。

最後一句是被抓了怎樣怎樣得,無所謂了。

《易經》中第四篇關于戰争的文章,是本書的第二十五篇“無妄”,說的是戰争時應該保持的心态,“無妄,往吉”。

原文及解釋:

文章的畫像是天雷,天代表的國家,雷代表的戰争,我斷定這篇文章雖然内容裡沒有提到戰争,确實寫戰争心态的篇。上經裡把天,地,雷都用的差不多了,可以看出西伯侯對于國家,戰争和官員是最最重視的。

無妄,元亨,利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無妄,元亨,利貞。從這句可以看出,無妄是個比較好的心态,人一定要有夢想,這是一般人的觀念,而沒有幻想在什麼時候是個好事情呢?就是戰争,在打仗的時候沒有幻想才是最最正确的,早打早回家。後面那句說的是有敵人正想對你發起戰争,就不要去做别的事情了,先打再說。什麼割地賠款換和平都是妄想。

無妄,往吉。

這句還需要解釋嗎?如果有一天國家需要我上戰場,我也會這麼選擇,無妄,往吉。

不耕獲,不葘畬ziyu,則利有攸往。

葘畬指的新田和舊田,根本沒有什麼收獲,吃不上飯的時候就需要無妄,往吉。我估計寫這篇的時候很可能是武王伐纣時期。

無妄之災,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災。

可貞,無咎。

這裡是解釋一下,有什麼吃不上飯并不是你得原因,也不是天意,需要自己去抗争。這句得解釋就是無妄之載,就像有人把牛拴在村子口,被别人牽走了,結果村子裡得人遭殃了。這件事和村裡得人有關系嗎?這就和打仗差不多,國家之間打仗和老百姓有關系嗎?但是你能不去打嗎?又真得和你沒關系嗎?這就叫無妄。

無妄之疾,勿藥有喜。

我天天喝啤酒吃海鮮,然後尿酸高得痛風了,這是可遇見得,這叫有妄之疾,無妄之疾就是突然哪裡不太舒服,不吃藥說不定就好了。當然這是當時得醫療水平決定得,當時你亂七八糟得病吃藥還真不如不吃藥,現在該去醫院去醫院。

無妄,行有眚,無憂利。

最後這句應該指的和平時期,不要沒有目标得瞎幹,容易忘了初心,不得始終。讀古人這些文章得時候一定要牢記,他們沒有那麼聰明,也沒有那麼傻。

《易經》中第五篇關于戰争的文章,是本書的二十六篇“大畜”,本文寫的是大畜是戰争時期非常重要的物資,并指出道路對于戰争的重要性。

原文及解釋:

畫像上面是山下面是天,山代表的實力,天代表的國家,合到一起就是指的國家的實力。就像現在看實力就看你有多少航母,多少核彈。古代看的就是你有多少牛羊,多少戰馬這種大的牲畜。

大畜,利貞,不家食吉,利涉大川。

這些大的家畜,需要認真對待,不要沒事在家就吃了,這樣才利于以後的發展。

有利,利己。

輿說輹。

大畜多了對自己是非常有利的,因為當時沒有冰箱,大畜既可以補充食物,又可以當運輸工具,對于戰時來說食物和運輸都是非常重要的。輿說輹這句在《易經》中出現過幾次,估計當時車這個東西剛出,西伯侯還是比較喜歡的,我感覺應該可以解釋為科學的意思。

良馬逐,利堅貞,日閑輿衛,利有攸往。

有努力獲得和培育好的馬匹,空閑的時候多造大戰用的戰車,這樣才會有所發展。

童牛之牿gu,元吉。

豮fen豖chu之牙,吉。

何天之衢qu,亨。

牿,牛圈,應該是小牛很多,吉祥。豮豖,野豬的牙不懂要說什麼意思,吉祥。衢是四通八達的意思,通天的大道,道路對于戰争的意義也是非常的重大,更何況古時候作戰經常會使用戰車。

《易經》中第六篇關于戰争的文章,是本書的第三十五篇晉,說的是在遇到大規模戰争要晉升諸侯國的軍事力量,以獲得實力上的優勢。

這篇的畫像是火地,地還是代表官員,火代表的是能力或者是貢獻就不知道了。這種官員就需要晉升。

晉,康候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

這句應該是打了個比方,晉升這個事情,應該像康候(康候是誰真不知道)給蕃庶賞賜馬那樣搞的隆重一點。好理解吧?就像現在公司搞年終獎或國家搞的表彰大會那樣,要讓所有人都知道,好讓其他人也像他這樣去努力,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

晉如摧如,貞吉,罔孚,裕無咎。

晉如愁如,貞吉,受茲介福,于其王母。

這兩句是需要晉升的兩種人,摧如是武将,攻城拔寨的,貞吉說的是要認真對待才吉祥。這裡又有罔,罔孚,武将獎勵要超出他的期待,多一些無所謂。他是帶兵的,獎勵一次如果他不滿意有可能會給國家帶來嚴重後果。愁如指的是國家裡的文職人員,每天考慮怎麼發展和建設,所以是愁如,他們一般不太看重錢财,再說這些人你獎勵太重也容易惹口舌,所以對他們的獎勵可以是一些榮譽類的,甚至于這些榮譽給他們的親人,比如獎勵和英雄母親啥的,給點特權或者每月多發點津貼就行,不過都要認真對待。

衆允,悔亡。

這個獎勵最好所有人都比較認可,才不至于後悔。

晉如鼹鼠,貞厲。

原文不是鼹鼠,而是一個鼠一個石念shi。我手機打不出來。估計差不多意思,那些像鼹鼠一樣的人千萬不要晉升,會有什麼後果大家都懂。

悔亡,失得勿恤,往吉,無不利。

想要不後悔,就多晉升那些不計較得失的人。因為計較的失的一旦你把東西給他他就覺得是自己的了。關鍵時候會出問題的。

晉其角,維用伐邑,厲吉,無咎,貞吝。

除非是要攻打别的城市,不然絕不晉升諸侯的軍事力量,後面一大堆的詞,表示這件事非常重要。

《易經》中第七篇關于戰争的文章,是本書的第三十六篇“明夷”,寫的如何獲得敵人的信息。

原文及解釋:

這篇的畫像是地火,和晉的正好倒過來,地還是指的大臣,火指的一種能力,當時最重要的能力“明夷”。

明夷,利艱貞。

需要通過努力去能明白滿姨或者說對手的東西。

明夷于飛,垂其翼,君子于行,三日不食。有攸往,主人有言。

這是要明白什麼呢?飛,我們都是飛行軍,哪怕那山高水又深。說滿姨們飛肯定不是他們有飛機,一定是指的他們翻山涉水的能力。垂其翼就是要限制他們這種能力,君子于行,三日不食。估計這是他們解決的辦法,節省吃飯和休息的時間,讓行進速度比他們快,隻有比他們快他們的飛才沒有意義。有攸往,主人有言。我解釋不通,大神們自己翻譯吧。

明夷,夷于左股,用拯馬壯,吉。

明白滿姨的飼養馬或者其馬技術,讓己方戰馬比對手優秀。

明夷于南狩,得其大首,不可疾,貞。

入于左腹,獲明夷之心,出于門庭。

去滿姨狩獵的南方,抓住其大的首領,疾這個字《易經》出現過很多次,有疾病的意思,估計也有着急的意思,畢竟得病了能不着急嗎?大家都有家裡人生病的體會吧。不可以着急。入于左腹,這個可以理解吧,心确實在左邊,當當時還沒有胸的概念,整個身體都叫腹。獲明夷之心,這裡并不是把滿姨的心挖出來的意思,心想事成,心思缜密,心心相印,心有所屬。能明白嗎?祖先并不知道腦子是用來思考的,而是覺得心是用來思考的,獲明夷之心就是獲取情報的意思,有了情報在出去門庭和他們幹。

凡興師十萬,出征千裡,百姓之費,公家之奉,日費千金,内外騷動,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萬家。相守數年,以争一日之勝,而愛爵祿百金,不知敵之情者,不仁之至也,非民之将也,非主之佐也,非勝之主也。故明君賢将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于衆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驗于度,必取于人,知敵之情者也。故三軍之事,莫親于間,賞莫厚于間,事莫密于間,非聖賢不能用間,非仁義不能使間,非微妙不能得間之實。微哉微哉!無所不用間也。

這是《孫子兵法》第十三篇“用間”的一部分,雖然當時的祖先估計還不知道怎麼用間諜,但也知道情報的重要性。

箕子之明夷,利貞。

對于孩子明夷方面的教育也要實事求是。其實咱們國家也應該加強兒童這方面的教育。從文字,宗教文化合格方面,加強孩子的教育,直面曆史,中國在很多方面真的不差,别這些孩子一出國就被他們忽悠了。

不明晦,出登于天,後入于地。

不徹底的把滿姨的東西搞明白,最終就将失敗。

其實還有幾篇和戰争也有點關聯,感興趣的自己去研究把,在這裡不是說儒家文化不好,但一個國家隻有儒家文化,那必将遭到其它國家的欺辱和殺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