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沂蒙非遺風筝

沂蒙非遺風筝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8-12 19:20:32

原标題:風筝魏(圖)

沂蒙非遺風筝(津味民俗風筝魏)1

插圖 單君

風筝體現了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始于春秋時期。傳說墨子用三年時間,以木頭制成木鳥,是人類最早的風筝起源。魯班使用竹子,“升級”墨子的風筝材質。東漢蔡倫改進造紙術,坊間以紙做風筝,稱為“紙鸢”。據相關記載,中國古代利用風筝進行測量、傳信,更運用于軍事領域,甚至試驗用風筝載人飛翔。五代時期,宮中太監李邺制作紙鸢,在頭部放入一枚竹笛,“使風入竹,聲如筝鳴”,風筝因此得名。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鸢”。自古以來,放風筝是中國人民喜愛的一種休閑方式。北宋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有放風筝的生動景象。十三世紀,馬可·波羅自中國返回歐洲,風筝開始傳到世界各地。

“風筝魏”是中國風筝手工藝術的代表,在天津與楊柳青木版年畫、泥人張彩塑、刻磚劉磚雕并稱四大民間藝術。“風筝魏”是天津著名風筝藝人魏元泰制作的風筝。魏元泰生于同治年間,念過私塾,因家計困難退學。十六歲到蔣記紮彩鋪當學徒,學做風筝。四年學徒期滿,魏元泰的父親給他張羅開設了一家紮彩鋪,起名為“魏記長清齋紮彩鋪”。魏元泰從此以風筝為業,一段民間文化的傳奇就此開始。

魏元泰長期研究飛禽和飛蟲的飛翔姿态以及它們身軀各部位的比例關系,應用于風筝的制作。他師法前人,不斷創新,形成了造型多變、彩繪逼真、飛行平穩、特技精湛、便于攜帶五大獨特的藝術風格,在天津獨樹一幟,“風筝魏”聞名于坊間。魏元泰可以拿蒲草做成弓弦,擱在風筝上發出聲響——這個絕活叫“蒲繃”,是“風筝魏”的革新,隻有魏元泰能做,遺憾的是這手絕活沒有流傳下來。

1912年,魏元泰的十一件風筝作品被選送美國舊金山,參加巴拿馬太平洋地區萬國博覽會,榮獲銀牌獎章和證書。魏元泰第二代傳人魏慎行,第三代傳人魏永昌、魏永珍,第四代傳人魏國秋繼承先人的事業,持續創新,“風筝魏”的發展,經久不衰,他們的風筝已經達到了1000多個品種。“風筝魏”成為天津與世界各國民間文化交流的紐帶,中國的風筝飛向世界的天空。

(責編:韓昱君、魏炳鋒)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