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端午節的習俗

端午節的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8-03 03:10:29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龍舟節、重五節、天中節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歡慶娛樂和飲食為一體的民俗大節。端午節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祭龍演變而來。仲夏端午,蒼龍七宿飛升于正南中央,處在全年最“中正”之位,正如《易經·乾卦》第五爻:“飛龍在天”。端午是“飛龍在天”吉祥日,龍及龍舟文化始終貫穿在端午節的傳承曆史中。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的由來)1

端午節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的由來)2

傳說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五月初五跳汨羅江自盡,後人亦将端午節作為紀念屈原的節日;

屈平,字原,通常稱為屈原,又自雲名正則,号靈均,漢族,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秭歸)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後代。屈原雖忠事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懷王死後又因頃襄王聽信讒言而被流放,最終投汨羅江而死。據說,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劃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的由來)3

  當人們得知是為了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争相劃進茫茫的洞庭湖。為了寄托哀思,人們蕩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們又怕江河裡的魚吃掉他的身體,就紛紛回家拿來米團投入江中,以免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後來就成了吃粽子的習俗。看來,端午節吃粽子、賽龍舟與紀念屈原相關,有唐代文秀《端午》詩為證:“節分端午自誰言,萬古傳聞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的由來)4

也有紀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說法。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内容,蘊含着深邃豐厚的文化内涵,在傳承發展中雜糅了多種民俗為一體,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習俗内容或細節上的差異。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的由來)5

還記得小時候過端午節,媽媽會給我們每個小孩編蛋袋,再把煮熟的鴨蛋用紅紙染上紅色裝到蛋袋裡挂在我們脖子上。我們在端午節吃鴨蛋,如同吃粽子一樣重要,小孩之間彼此互相讨論自己挂的蛋袋也成了孩子們在這個特殊節日裡的“必備項目”,用彩色袋将鴨蛋挂在孩子的脖子上,寓意“逢兇化吉”。(我記憶中好像是吃鴨蛋的,但是我看其他地方好像是雞蛋,不知道是不是記錯了)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的由來)6

已及簡單擰成一股就很漂亮的五彩繩,系在我手腕和腳腕上,邊系邊會說一句“端午節,系花線兒”。五彩線應該是紅黃黑綠白五種顔色,小時候每年都要系,但是真不知道是哪五種顔色,當時總感覺五顔六色的顔色很多。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的由來)7

當然必不可少的香包也是要有的,小時候總是覺得香包味道怪怪的,不想戴。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覺[捂臉][捂臉][捂臉]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的由來)8

還記得一大早媽媽就提前把艾草插在門頭上,中午包粽子沾着白糖吃。我家這邊沒有賽龍舟的比賽,所以至今沒有親自體驗過。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的由來)9

随着年齡漸長,節日的儀式感好像也淡了。随着不能燃放煙花爆竹,所以過年沒有了“爆竹聲中一歲除”;城市生活沒有河流,自然也沒有“鼓聲三下紅旗開,兩龍躍出浮水來。”

但是,哪怕節味越來越淡,大家對節日的期待卻越來越濃,除夕的年夜飯、元宵節的湯圓、端午節的粽子……“節味”成了難得的珍馐美味,放松了高壓生活下疲憊的心。

端午節的習俗(端午的由來)10

最後獻上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撒白糖,賽龍舟,喜洋洋。”[粽子][粽子][鹹粽]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