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标準(2022年版)解讀
編寫: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标準修訂組
主編:史甯中、曹一鳴
出版社: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小學階段核心素養的主要表現——數感
小學階段“數與運算”學習的重點是培養學生的數感。數感是對現實世界中數量關系的直觀認識,是形成數學抽象能力的經驗基礎。
根據《2022年版課标》,小學階段的數感主要表現在以下3個方面。
1.能夠在真實的情境中理解數的意義,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順序。例如:體驗用數字符号表示某種物體“多少”的意義;體驗數字“0”和“1”的特殊意義;理解計數時應該依據計數單位按照一定的順序進行;理解數數的順序和方法不會改變結果,但好的數數方法可以提高效率且不容易出錯;體驗不同數位上的數字具有不同的意義。理解利用數字可以描述或者安排事物的順序;理解可以用一一對應的方法比較兩類物體的多少;理解數是“沒完沒了”的;體驗分數與小數在實際生活中的意義。
2.能在簡單的真實情境中進行估算,作出合理判斷。例如:能夠利用計數單位進行估算或者比較數的大小;直觀理解“出入相補”原理在計數和估算中的作用與意義;用不同的方法産生一個“大數”;直觀理解圓周率π是圓周長與直徑之比, 知道π是一個确定的數,3.14隻是它的一個近似值。
3.能初步體會事物背後簡單的規律,能用數表達這樣的規律。例如:能夠利用天平、線段等具體模型感悟數的相等關系與不等關系;利用模型直觀感知數運算的規律, 為形成推理意識提供感性經驗;能在具體情況下用數字表達事物的數量規律;能根據給定的例子發現和表示事物的變化規律。
數概念是所有數學概念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幫助學生形成和發展數感對整個中小學數學學習都十分重要。在數感的基礎上,可以逐步發展數學直覺。
數感的核心成分是對數最關系的感悟與理解。一方面,學生在處理各種數量關系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數感;另一方面,建立數感也有助于學生理解或表達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系,理解現實生活中數的意義,初步體會數學抽象的過程。小學階段的數量關系主要包括數量之間的對應關系、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數量之間的大小關系。
學習數的運算有助于數感的進一步發展。數的最基本的特征是可以運算,通過各種運算可以由已知數得到其他數,可以建立不同數之間的聯系,可以表達數的規律,可以解決問題。因此,通過學習運算,學生才可以不斷地拓展數的意義,理解數量關系,發展數感。
數感與估算活動有密切的聯系。小學階段強調估算的原因:一是與數學應用有關, 畢竟日常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是估算而不是精确計算。估算可以使數字與真實生活情境聯結起來,不至于使數字失去意義,借助估算還能判斷數值在情境中需要的精确程度。二是源自對數感的重視。事實上,估算涉及對數字大小的理解能力、對小數與分數系統的理解能力,以及修正調整數字的能力,而這些能力均包含在數感的幾項特征中。因此, 數感是培養良好估算能力的基礎,而估算活動又可以促進數感的進一步發展。
提高心算能力也有助于學生進一步發展數感。在心算過程中,學生需要仔細察看題目中的數字,考慮數字的意義,了解運算中某一部分的改變對結果産生的影響。因此, 這種心算需要理解數的表示,進而深化對數概念的理解,這是一種培養數感和估算技能的有效途徑。許多研究都證實了心算與估算及數感之間的相關性。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