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掘隸書的内在美
——隸書節錄《二十四詩品》中堂
創作感想
■高岩
中國書協隸書委員會委員
青島市書協副主席
筆:長鋒羊毫
墨:紅星墨汁
紙:白色生宣
硯:普通石硯
創作環境:工作室
高岩 隸書節錄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堂
在隸書學習過程中,我大緻經曆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一碑入手,專一臨摹學習階段。我學隸書,初從《張遷碑》入手,多年來對《張遷碑》下了較大功夫進行臨摹研究,能夠掌握《張遷碑》的筆法、結字及藝術特點,并且能熟練地背臨和用于創作,算是能得《張遷碑》之形。
“書之妙道,神采為上”,神采是書法境界的體現,是書法由技入道的升華。而神采受諸多因素影響,如用筆的節奏,墨色的變化,字的勢态,通篇章法安排以及作者的胸襟學識,于是,這個階段,我在關乎作品神采的具體因素上作了許多探索。線條的質量是作品的支撐,好的線條是圓渾、勁健、靈動的,是有生命力的,要使線條渾厚有力,很重要的一點是篆籀筆法的活用。從清代隸書大家鄧石如、伊秉绶、吳昌碩的作品中,也可以感受到隸從篆入。因此,我對篆書中的石鼓文、金文及清代小篆都作了臨摹學習,強化線條的質量。此外,線條的豐富與工具有着很大的關系,毛筆尤為重要。我寫隸書大字,多選用長鋒羊毫,在實踐過程中,能夠充分感受到羊毫筆寫的線條更富有變化,尤其在虛處的飛白效果上常有意外之趣。同時,為了将隸書寫得生動自然不緻刻闆,我也嘗試将行草的節奏融入到隸書的書寫中去,讓不相聯屬的線條有貫通之勢,增強隸書的氣韻。書法用墨切忌單一,要有虛實、枯潤、濃淡的變化,甚至漲墨的運用,都是作品神采的重要環節,包世臣雲:“畫法、字法,本于筆,成于墨,則墨法尤書藝一大關鍵已。”因此,我在墨法上作了許多嘗試,漢代碑刻難以見到古人的用墨之道,我從秦漢簡帛書及清代隸書作品中,也得到有益的參考,追求筆與墨的相輔相成。這一階段,是對《張遷碑》由形似到神采的探索階段。
第二階段:遍臨諸碑、廣泛涉獵階段。隸書名品浩如煙海,清代王澍雲“隸法以漢為極,每碑各出一奇,莫有同者”,兩漢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隸書碑刻,豐富多彩。有雄渾一路如《張遷碑》《西狹頌》《鮮于璜碑》《郙閣頌》《衡方碑》等,有清秀端莊一路如《曹全碑》《禮器碑》《孔宙碑》《乙瑛碑》《史晨碑》《張景碑》等,有縱逸一路如《石門頌》《楊淮表記》,甚至兩漢的殘碑以及簡帛書等,我對這些隸書資源都作了臨摹學習。此階段是對隸書系統梳理和廣泛學習的階段,通過這一階段對不同風格隸書的臨摹,有了對隸書的全面了解,也拓寬了視野,豐富了技法。
第三階段:融彙化合、表達思想、變化出新階段。書法藝術的創作除了要具有深厚的傳統功力,還需要體現作者的精神意趣和審美追求,書法要有法、有神,更要有意。意是書法的高境界,是書法的内在美,更偏重于精神的表現,是更高層次的書法審美。好的書家,其作品風格不是一成不變、千篇一律的,而是要能别出心裁、變化豐富,将所書和自己的情感有機地融為一體,創作出藝術風格與書寫内容相契合的作品。作者的精神情感與作品内容、意境和諧統一,做到書與文合,這其中體現着作者的文化修養、功夫積累、精神風度和審美意趣。此階段是在第二階段基礎上探索融合乃至貫通的階段,不拘于一碑一家,不追求固定風格,随性所适,書煥文采,抒情達意。
這幅隸書作品節錄唐司空圖《二十四詩品》,正文寫其中“豪放篇”,又以行草書小字書寫“精神篇”。此作意在追求書法風格與書寫内容相統一,着重表達一種精神氣象,此作有《郙閣頌》《西狹頌》《大開通》《張遷碑》等的影子,而又沒有具體到筆畫和字形,着重表達自我對隸書的理解,追求一種自然書寫的狀态。書法有法,又無定法,從傳統中找尋藝術規律,實現融會貫通、變化出新是我努力的方向。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