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觀看《大秦帝國》這一系列電視劇中,筆者想到了一個問題,秦國幾乎沒有出現昏君,可結果還是耗費了很久才統一,這是為何?賈誼在《過秦論》中把秦國一統天下寫的蕩氣回腸: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禦宇内,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賈誼所說的“奮六世之餘烈”主要指六位君主,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
直到秦始皇掃滅東方六國,前後耗時一百六十多年。這裡需要說清楚一個問題,除了秦始皇最後十年一舉吞并六國之外,秦國在剩下的一個多世紀究竟在幹啥?一句話,提升自己的實力,尤其是在商鞅變法後,法制深入人心,秦國國君已然有了東出的野心。
但是,東方六國也不是吃素的,在他們眼中秦國地處西部邊陲地帶。從建國之初,就被中原各國所鄙視。更糟糕的是,周邊還有很多異族環伺。無論是春秋五霸的秦穆公時代,還是與強魏多次死磕的秦獻公時代,如果沒有秦穆公政府諸戎拓地數百裡,秦國國土面積有個天然劣勢,缺乏戰略縱深。
上面是其一,即地理劣勢。其二,農業水平落後,或者說肥沃土地欠缺。在農耕時代,關東平原看似沃野千裡,實則被犬戎破壞嚴重。耕地的匮乏,意味着秦國不能取得戰争的快速勝利,即便激賞軍功,也隻能采取蠶食的方式。
其三、秦國民風剽悍,愛好私鬥,這讓東方六國不屑一顧,更别提他國人才入秦了。三大劣勢,意味着逐鹿天下簡直就是癡心妄想。在這樣的國情下,尤其是魏國變法稱霸天下,如何自保成為秦國頭等問題。
于是,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幕,當雄才大略的秦孝公即位後,頒發求賢令。同時,秦孝公打壓本土貴族豪強,盡全力引進六國人才。從商鞅開始,張儀,魏冉,範睢,蔡澤,呂不韋,李斯等一系列超級人才進入秦國。
尤其“商鞅變法”,使得秦國實現了彎道超越,逐漸有了東出的實力。到了秦惠王時期,秦國吞并巴蜀,把這塊有着“天府之國”之稱的地區,納入秦國勢力範圍。這讓秦國的戰略縱深得以極大地拓展,更為後來秦軍東出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資支持。
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秦國一步步走向統一,是何等困難。從一個被東方六國鄙視的小國,耗費一百六十多年就一統天下,已然是奇迹了。
參考資料:《過秦論》、《史記·卷五·秦本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