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
南宋 佚名 絹本設色 176.8x79.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
觀世音是“西方三聖”之一。觀世音又稱觀音,為梵文Avalokiteśvara的意譯,亦譯作“光世音”、“觀自在”“觀世自在”, 在唐代,因避諱太宗李世民名,略去“世”字,稱“觀音”。
台北故宮藏清代千手千眼觀音金像
在諸多宗教、佛教宗派中,祂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一位佛教人物。上到脅侍佛祖,中到給孫猴子救火,下到民間求子求緣,慈悲為懷,為萬千衆生所熟知。畫中這尊觀音與常見的一頭兩手的顯教觀音像不同,祂的頭頂共有三十二個菩薩頭和一個佛頭,有一千隻手,每一隻手的手掌中間又有一隻眼睛,所以稱為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是密教觀音的一個典型形象,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又簡稱千手觀音、大悲觀音。
本幅立軸的主尊,是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上方空中雲氣有十方佛。底部萬頃波濤,海浪蒸騰,四天王背負七寶蓮台,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站在台上,十分莊嚴。蓮台左右各有兩位菩薩随侍,再下方,是天龍八部,雙手合什,向觀音示敬。
其頭頂共具三十二面,頂上面為阿彌陀佛,以示觀音獲得正等正覺,修證圓通無上至道。多首多臂觀音出自密教,在唐高祖時傳入中國。觀音尚有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臂、四十臂、一百八臂,乃至千臂、萬臂、八萬四千臂。祂共有千手,手中各有不同持物——金剛杵,寶印,楊枝,數珠、日月、劍戟、淨瓶、楊柳等等。每隻手中各具一眼,故能以千眼遍識衆生,又以千手随時救護,發揮觀音的悲憫情懷。千手遍護衆生,千眼遍觀世間,象征觀世音菩薩的廣大慈悲和無邊願力。
畫上觀音頭戴化佛寶冠,五官秀美,腰身纖細,姿态莊重娴雅,绀發垂肩,雙唇上下都有胡髭,仍作男相,容貌已有女性的圓潤溫婉。從造像上看,觀音菩薩即有男相、也有女相的造型。佛教自印度初傳入中國時,觀音菩薩還依舊是男相,明顯的标志就是唇上的胡鬓。唐時由于武周王朝信奉佛教,觀音形象發生變化,到了宋代,觀音菩薩才多為女相,元明之後便是典型女相特征。
洛陽龍門石窟,武周時期塑造的女相盧舍那大佛
中間二手合掌于胸前,代表領會一切法性
四天王
脅侍菩薩
脅侍菩薩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
摩呼羅迦
龍
乾闼婆
緊那羅
夜叉
天神
迦樓羅
阿修羅
此軸尺幅巨大,畫面充盈,經營規整莊重。觀音的描繪精妙醇熟,筆線綿勁有力,人物造型巧思天成,千手千資,萬般變化,絕無雷同。人物衣紋線條柔勁流暢,賦色妍麗華美,燦而不俗。璎珞裝飾和七寶蓮台都描繪得十分仔細,輝煌絕倫。十方佛、脅侍菩薩、天王、天龍八部及至雲霧、海浪皆刻畫精細、莊嚴。實為南宋佛畫中精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