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時代,汽車産品越來越豐富。
消費者觀看汽車産品發布會或是在展廳看新車時,可能會經常伴随着“哇”的驚呼。
一些在傳統汽車産品上完全不敢想象的配置和功能出現在了當下的汽車産品上。
這些配置和功能“第一眼”看上去足夠炫酷,足夠抓人眼球,不少消費者甚至僅憑某一個特性就被深深俘虜,認定“這就是我的夢想之車”!
這種發現用戶潛在需求,甚至“創造需求”的套路,最初在消費電子産品的發布會上廣受追捧。
到了汽車産品上,當發布會散場,産品從展車、樣車、概念車實際走到消費者面前實際使用之後,這些新奇的配置和功能到底是真正的“黑科技”還是廠家創造出來的“僞需求”?
點評
賞銀河之浩瀚的浪漫是真的,但夏日高溫下可能會先被太陽系中心的恒星烤“熟”也是真的。
不能說全景天幕不是創新,隻是,這種創新在量産之前,真的沒有一個測試工程師發現過其中問題嗎?
點評
對消費電子來說,屏幕越大越好可能是一個簡單又正确的邏輯,畢竟确實給用戶帶來了非常直觀且清晰的使用體驗,但這一情況在汽車領域未必适用。
點評
這樣不夠便利的科技感,還能叫“科技感”嗎?換句話說,消費者使用後會不會覺得自己存在被割了“韭菜”的嫌疑?
點評
實事求是地說,自動駕駛技術确實在飛速發展,但實際走進消費者生活的還非常有限。
汽車廠家要做的,是認真面對現實,不吹不黑地介紹清楚自動駕駛相關功能限制條件,不說破除消費者對現階段自動駕駛的過高幻想和依賴,至少也不要推高,讓消費者敢用且用好輔助駕駛功能。
點評
客觀上,防疲勞監測對于駕駛安全的提升還是有非常顯著的幫助的,類似的提升安全的輔助技術還有很多。
那麼OEM能不能在功能上車前,盡量積累更多數據,至少要更符合當地消費者使用的實際?沒有充分的本地化适應,再好的功能怕是也會因為體驗不佳,而成為消費者吐槽的“雞肋”。
汽車産品形态進化還在過程中,遠遠沒有止境。
整車企業不能在自我陶醉、唯我獨尊的心态下,依靠堆硬件,甚至搞噱頭來創造所謂“爆款需求”;相反應該沉下心來,尊重汽車産品本身的獨特屬性,做好充分的調查研究,讓新特性更好服務于安全、服務于消費者真正的使用體驗。
文:馬鑫 編輯:齊萌、薛亞培 版式:趙方婷
給小編加個雞腿!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