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天開始,我家3歲的大寶就有點精神不好,起初一直以為是感冒引起的,就沒多在意。然而從昨天開始,大寶總會在臨近傍晚的時候不愛說話、不愛動,隻是靜靜地躺在那裡看電視,幹什麼都沒興趣。
看到這種表現我有點慌了,根據以往生病的經驗,即便再難受,大寶最多也就是愛哭鬧一點,不會像現在這樣“寂靜得可怕”,況且大寶也就是咳嗽,并沒有其它不适。一番檢查過後,得出的結論可能是“被吓到了”。
趕緊讓孩子姥姥找人“幫忙去驚”,今天就好多了。當時之所以能夠果斷地得出這個結論,是因為大寶從出生開始,基本每年都有有個1~2次“被吓”經曆,對于“被吓到”的一些症狀也了如指掌了。
真的有“被吓到”這回事嗎?寶寶被吓了會有什麼表現?相信也有家長遇到過和我類似的問題,這篇文章就把我在育兒過程中“被吓到”的相關經驗分享給大家。
寶寶被“吓到”的3種表現,個個“很奇怪”
科學上對于“被吓”這件事沒有理論依據,但是在民間卻比較流行。特别是對于比較弱小的寶寶來說,他們“被吓”的幾率會大大提升。如果你家寶寶出現下面4種“奇怪”表現,那麼家長要留意,可能就是被吓到了。
第一種表現:固定時間莫名其妙哭鬧不安、無法安撫
我家大寶被吓到的時候,會出現一種固定的現象:要麼是白天感覺好好的,能吃能喝能玩,可是一到傍晚就不愛說話、沒精神、愛哭鬧;要麼是白天各種不舒服,到了晚上就正常了。
這就是被吓到最典型的症狀,在固定的時間開始各種不舒服、要麼是太安靜對啥都不感興趣、要麼是太鬧騰、要麼是突然特别難帶。給家長的感覺就是“突然很反常”、不對勁,并且哭鬧起來無法安撫的情況。
第二種表現:睡不安穩、肢體發生抖動
入睡比較困難、即便睡着了也睡不安穩、易驚醒、夜醒多、時不時還出現肢體抖動、雙手張開、醒來後直接大哭,任憑你怎麼安撫都沒有效果。隻能等到寶寶自己哭累了,再次睡着,而且夜間的哭鬧時間比較長。
第三種表現:明明身體沒有不适、卻感覺寶寶沒精神、不愛進食
細細檢查後,發現寶寶并沒有身體上的任何不适,可卻表現為生了病的樣子:沒有精神、愛吃不吃、脾氣大、特别地難帶。家長在想辦法安撫的過程中,寶寶并不會“給面子”,哭鬧個不停,讓家長感覺束手無策。
寶寶被吓到了,家長該怎麼“去驚”?以下分享下個人經驗
作為一個當代年輕人,科學育兒是我們的指針,但是有些事目前科學也無法解釋,家長們可以信但也不能盲目信。比如寶寶沒有身體不适,就是出現一些莫名其妙的表現,家長就可以運用“過來人”的經驗進行處理。
小哭小鬧,先抱起安撫
一般的小哭小鬧,比如寶寶受驚後,他們會變得格外磨人,一點小需求沒得到滿足就開始 發脾氣、鬧一鬧,需求也比平時多了很多。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可以先嘗試抱起安撫,盡量安撫他們的情緒。
母乳喂養,不失為一種安撫方式
我家大寶5個多月時也被吓到過一次,那會我采取的方法是:寶寶一哭,我就給他吃幾口母乳,即便沒有奶,也會讓他含着睡覺。對于比較小的嬰兒被吓到,症狀不大嚴重的,可以用奶睡的方法來安撫,因為吸吮會給予他們安全感,安慰他們受驚的心靈。
必要時刻,可以用民間土方法
對于任何安撫方式都無效,寶寶被吓到後症狀比較嚴重的,家長可以嘗試找一下當地可以“去驚”的專業人士幫忙。但需要注意的是:盡量是體外安撫,不要讓寶寶吃喝一些莫名其妙的東西,以免影響寶寶健康。
避免寶寶“被吓”,家長少做 3件事
俗話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寶寶不會無緣無故被吓,老人家的經驗也不是沒有依據可遵循。在帶娃時該有的講究一定要遵守:不該做的不做、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吃的别吃,盡量避免寶寶“被吓”。
第一件:少去人煙稀少的荒地
回想起,前天我家大寶被吓得那天,就是帶着她去了一個比較人煙稀少的地方,結果回來後就感覺不對勁了。
“甯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對于脆弱的寶寶來說,他們的身體和心理上承受能力比較弱,很容易被一些不明事物吓到。而很多荒地屬于曾經比較可怕的地方,比如埋過去人的地方、發生過恐怖事件等,家長們盡量不要帶寶寶去這類地方。
第二件:不要在夜間帶寶寶出門
盡量不要在夜間帶寶寶出門,特别是年齡越小的寶寶越不好;即便是在白天也要避免帶去一些人非常多的場所;更不要把寶寶一個人留在陌生的住所。寶寶本就太小,缺乏安全感,身體心理發育不成熟,增加了“被吓”的概率。
第三件:避免在寶寶面前争吵打架、摔東西
不要吼罵、斥責寶寶;更不要在寶寶面前吵架、大聲說話、摔東西等,這些行為都會導緻寶寶受驚,輕微的可能就是寶寶哭鬧、睡不好,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寶寶的心理性格發育。
CiCi媽寄語:關注CiCi媽媽說育兒,專注于育兒知識以及經驗分享。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要給CiCi媽點個贊并分享給更多的人!有任何育兒疑問,都可以關注并私信我,看到都會回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