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長春日報-長春新聞網】
九台區德強種植業家庭農場的農田裡,潘丙國正在查看玉米長勢。 梁闖 攝
“農友們注意觀察!今年降雨量過大,脫肥導緻玉米底部葉片發黃,但保護性耕作效果明顯,要及時噴施葉面肥和生長調節劑,促進植株盡快恢複生長……”8月25日一早,九台區興隆街道小荒村德強種植業家庭農場裡,農場主潘丙國翻開一本厚厚的“教案”,一番深思熟慮後,确定了當日的授課内容,保護性耕作微信課堂就開講了。
德強種植業家庭農場實施了7年的保護性耕作技術,十裡八村的人經常來向潘丙國請教。“為什麼不建個微信群,向更多農民推廣這項好技術?”于是,每天早上潘丙國的“農技課堂”都會在微信群裡準時開講,每節課三四十分鐘,帶領農民一起交流探讨保護性耕作技術的要點和相關政策。
為何要在線上“辦班”?“保護性耕作真是太牛了!不僅能保護黑土地,提高糧食産量,還解決了稭稈焚燒問題。”潘丙國告訴記者,現在一些農民對保護性耕作還存有誤區,認識僅停留在免耕播種,将其稱作“懶漢田”。當看見實施稭稈覆蓋保護性耕作技術的農田裡,種出整齊、豐産的玉米後,很多農民便動了心思。有了微信群,就能線上線下同步推廣示範了。
很快,潘丙國建起的“保護性耕作種地”微信群吸引了數百名種糧大戶、農機大戶、合作社代表進群。群内開設線上“農技課堂”,由他擔任主講,每天确定一個主題,以文字、圖片、語音、視頻等形式,啟發、動員、引導更多的農民了解認識和接受保護性耕作,還會定期邀請農業、農機專家入群,提出指導意見,及時發布苗情、墒情、病蟲害防治等信息。
這樣的“農技課堂”每日一講持續了近3年,去年,在德強種植業家庭農場的帶動下,100多戶農民的200多公頃玉米獲得豐收,家家戶戶的玉米樓子都增高加寬!
“老潘不僅種地有一套,課堂上天天都有新内容。”當地種糧大戶劉輝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微信群,保護性耕作中的疑問總能在這裡找到答案,“根據微信課堂上所學,我在免耕播種的同時,配套實施條耕、苗期深松技術,現在看作業效果明顯。”如今,潘丙國建起的這個微信群已吸引了400多名成員加入,累計聽講超過10萬人次,德強種植業家庭農場也被國家黑土地保護與利用科技創新聯盟評為“黑土地保護性耕作推廣基地”。
為了講好保護性耕作,潘丙國在引領示範上下足功夫,主動參加專業培訓班、現場分享實踐體會、關鍵作業時段前開展示範……在他看來,推廣保護性耕作需要一環扣一環,這樣才能把技術規範标準實施到位。“要質量、要高産,一定要精耕細作,綜合施技才能體現優勢。”潘丙國說,今年家庭農場的保護性耕作托管作業面積達到300多公頃,率先應用保護性耕作稭稈歸行、條帶耕作、免耕播種、苗期深松等全程機械化配套技術,啟發、動員、引導周邊兩個街道5個村近200戶農民認識和接受保護性耕作技術。
本文來自【長春日報-長春新聞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