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5 10:16:58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1

這是我們講述的第1101位真人的故事

“我要1000盒口罩,快,有多少給我多少,十萬火急。”

“一盒有50枚口罩,1000盒就是50000枚,将近30000多元,你确定要這麼多?”

“對,我确定,快給我,我要捐回國内,捐到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

這是2020年在日本留學的我,做得最瘋狂的一件事情。當我知道國内武漢口罩短缺的時候,立刻在日本各大藥店求購口罩,捐贈回國内。

誰能想到,曾經剛到日本的我,交完學費後連一碗最普通的面都吃不起。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2

(遠走異國他鄉,在日本留學期間我吃了很多苦)

我是鎖哥@鎖哥在日本,1996年出生,祖籍江蘇阜甯,兒時跟着打工的父母在上海漂泊,居無定所,小學階段甚至每年都要轉學。

從小我就知道,我和上海本地人不一樣。同學大多數都是獨生子,而我上面還有兩個姐姐。因為我的出生,父母交了很多罰款,甚至連家裡養的豬、牛、羊都被拉走賣掉了。

世人慌慌張張,不過圖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能解世間萬種慌張。無奈之下,父親身上沒有一分錢也敢跑到上海去打拼。

迫于生計他修過自行車,後來攢了一些錢就學着開大車跑貨運,之後又賣水果。總之一切靠出賣體力能賺錢的路子,不怕苦的父親都會一一嘗試。

不過再難,父母都始終把我們姐弟三個帶在身邊撫養。那時,周末父母都會去打工,每次都會給我們留下兩三塊錢,讓我們買方便面或者吃碗拉面。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3

(我和父母還有姐姐的照片)

盡管那會兒上海的物價還不算特别高,但這點錢我們姐弟幾個也是吃不飽的。

七八歲的我經常會和朋友一起出去撿垃圾賣錢。撿垃圾的次數多了,我甚至還撿出了經驗。比如商場、公園附近可以撿塑料瓶,住宅區、小賣店附近可以收廢舊紙。

那時候日子雖苦,但有父母的陪伴就會很甜。可是父母的工作并不固定,小學期間我幾乎每年都要轉學一次。我的成績并不理想,也許與頻繁轉學不無關系。

在上海,我上小學轉過五次學,等到上六年級時又回到江蘇老家求學。這樣的漂泊讓我特别沒有歸屬感,每當我好不容易融入到新學校,适應了陌生的環境,又要轉學離開。

久而久之,我的性格變得非常内向和孤僻。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4

(一輛自行車,伴随我整個初中階段)

一開始轉學之初,我内心都還有很多顧慮,擔心新同學是否會排擠我,擔心老師是否會認可我。可頻繁的轉學後,我漸漸把自己的内心封閉了起來,在學校幾乎都是獨來獨往。

回到江蘇後,由于教材内容不一緻,我也沒有主動去找老師補課,學習成績始終都不太理想。

當父母發現我心理上的問題時,又趕緊把我從江蘇老家接回了上海上初中。

那時班裡大部分同學都是住在學校附近,隻有我家離學校特别遠。我每天早上五點鐘就要起床,騎車兩個小時到學校,才能趕上七點半的第一節課。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5

(錢包裡,至今我還保留着自己的學生照)

我知道父母為了我的學習,已經盡了他們最大的努力,可我的成績一直在班裡倒數。加上我比較晚熟,很多同齡人都懂得道理,我卻遲遲不開竅。對于這墊底的成績,我絲毫也沒有放在心上。

後來父母把希望都放在學習更好的姐姐身上了,對姐姐的管教非常嚴厲,對我相對而言比較寬容。

但初中畢業那一年,發生了一件事情,讓我一夜之間長大了很多,性格也走向了另一個極端。

15歲那年,我初中畢業,因為成績太差,就不想再上學讀高中了。

關于未來,我和父親産生了嚴重的分歧。父親想讓我去學門本事,他總覺得一技傍身,吃喝不愁,比如上職高學習汽修。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6

(我在日本也買了一輛二手車)

父親覺得以後家家戶戶都會有車,學修車将來肯定不會失業。可我卻覺得汽修不一定有前景,為了驗證我的想法,我初中畢業就嘗試去餐廳打工。

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

剛到餐廳時我年齡小,性格又特别内向,按現在的話說就是極度社恐。像門口迎賓處大喊歡迎光臨的工作,我是壓根不敢嘗試,隻能去後廚幫忙傳菜,送餐。

我記得那一天,有一桌客人點了一份雞湯。黃亮亮的雞湯上撒滿了翠綠的蔥花和鮮紅的枸杞,那味道簡直是香飄四溢。

剛出鍋的雞湯用砂鍋一直煲着,雞湯還在鍋裡翻滾,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端着砂鍋,向客人走去。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7

(日常打工的時候,累得隻想席地而坐吃碗泡面)

可是前面有一個服務員,他背對着站我在面前。我一時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沒講話。

結果他一回手轉身就撞到了我,熱滾滾地雞湯撒了我一手,手上瞬間就被燙起了雞蛋大的泡,而他自己的手臂也被大面積燙傷。

事情發生後,我和那個服務員趕緊自救。第一時間,就用流動的清水沖了30多分鐘,然後又抓緊時間塗了燙傷膏。好在沒有留疤,但如果仔細看,手上還會有一點點黑色的斑點。

雖然事後這個服務員并沒有過多地埋怨我,但這件事給我心理上的震撼遠大于身體上的傷害。很多次躺在床上,我都輾轉反側,難以入睡,沉浸在深深的自責中。

我想我這悶不做聲的性格在工作中,不僅會傷害到自己,也會連累他人。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8

(在餐館打工,對着鏡子給自己打油鼓勵)

有些人長大需要十八年,有些人長大需要一夜間,而有些人長大隻需要一瞬間。等我在餐廳的打工結束後,我就聽從父親的要求,去職高學汽車維修。

兩年的時間轉瞬即逝,2013年畢業後我去了一家大品牌的汽車4S店工作。

那時我母親的工資一個月都有5000多元,而我實習期的工資一個月才隻有800元。辛虧我平時都在家住,要不然連每個月租房的錢都不夠。

大家可能也都知道實習生的工作其實就是個打雜的,苦活累活都要搶着幹,比如拖地、掃地、換機油。經常是手裡的活還沒幹完,下一個工作就安排好了。

當我昏天黑地地幹了一個月後,忽然覺得我的人生不能這樣忙忙碌碌,又碌碌無為。我果斷選擇辭職,在當地迅速又找了一份電子商務的工作,剛入職工資就有1600元。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9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日本不管多麼累,我也堅持鍛煉)

那時我特别後悔、惋惜,後悔我上學時沒有拼命學習,惋惜我在職高浪費的兩年光陰。入職那幾年剛好趕上電子商務行業的爆發,我像一塊海綿,不斷汲取知識。

我很珍惜在公司上班的機會,拼命地努力,幾乎從事過各個崗位。從售前做到售後,從主管做到運營,收入也是水漲船高。

日子就這麼步入正軌,但也波瀾不驚。可在一次起和汽修班同學的聚會時一切都變了,我偶然了解到曾經的同窗畢業後去日本留學,日子過得有滋有味。我也萌生了一個念頭,想要出國去闖蕩一番。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10

(參加日本街頭的萬聖節活動)

四處了解後我才發現原來去日本留學并不太難。可以先攻讀語言學校,畢業後就可以在日本讀大學。當時我和父母商量了一下想去日本留學,母親卻說留學開銷不小,家裡不一定能負擔得起。

可我決心已定,拿着前期工作時攢的錢交了留學的費用,2015年踏上了去日本的旅途。

我一開始想得很簡單,可以邊上學邊打工,因為在日本勤工儉學,每周可以工作28個小時。

可真到了日本後我卻傻了眼。在國内僅僅是背了日本五十音圖的我,連一些最基本的日常對話都不會。為了盡快融入當地,我隻能周六周天去學習日語,周一到周五打工賺錢。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11

(和我一起在日本餐廳打工的同事)

因為日語不好,我能選擇的工作機會也是少得可憐,無奈下隻能憑借出賣苦力在飯店刷碗。沒想到每個月刷碗,我也能賺到10000元人民币。但是月底一盤算,居然所剩無幾。

我那時在日本一個月的房租是7000元人民币,兩個人合租,我需要支付3500元,這樣還剩下6500元。

日本的物價也是高得驚人,一瓶礦泉水按照當時的彙率,都要折合6元多。吃一頓最便宜的便當,也要30多元。像在中國吃一碗普通的拉面,在日本都要花50多元錢。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12

(憑着洗碗,在日本我一個月居然賺到了1萬元)

看着手裡剩下的6500元,我哭笑不得。為了生活隻能節衣縮食、省吃儉用,每天的夥食費都盡量控制在100元以内,這樣過了一個月後還能剩下3500元。

這3500元既要支付生活雜費,還要支付日常的交通費。毫不誇張地說,在日本的頭兩年,我連一件新衣服都沒有買過。

但是打工的錢僅僅能維持日常的生活,我每年的留學費用還需要支付46000元。如何在保證學業的基礎上,賺到自己的學費,才是擺在我面前最大的困難。

其實剛出國的時候我也想過這個問題,隻是當時我過于自信,總覺得橋到船頭自然。出國時我行李箱裡還塞了好幾包方便面,朋友叫我帶上一袋大米,我還嫌太沉了。

真到了日本,哪怕找到了月薪一萬元的工作,也隻能勉強解決當下的生活問題,未來的學費還沒有着落,真的是一分錢難倒英雄漢!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13

(脫下服務員的衣服,穿上西裝,走在校園裡我要好好學習)

不像現在很多出國留學的學生,都是家裡備好了足夠的現金,生怕孩子在國外吃苦。

我當時隻帶了30萬日元,折合人民币不到5萬塊,甚至還不夠交第一年學費的,又管姐姐借了一些,才勉強在日本落腳。

那時每天走在上下班的路上,我都在想怎麼才能養活自己。也許是天無絕人之路,我的一個無心之舉,居然給我帶來了一份持續不斷的收入。

剛到日本時,我對大街小巷上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看着和中國人外貌幾乎沒有任何差異的日本人,我很好奇生活差異怎麼會如此巨大?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14

(我在日本還兼職幹過地産中介)

在日本一年四季,無論是下雨還是下雪,都能看到女學生穿着短裙在路上行走,難道她們膝蓋關節不冷麼?

在日本的餐館,無論是星級酒店還是街頭酒館,就餐前都會給客人端上一杯放着滿滿冰塊的涼水,難道他們的腸胃受得了麼?

在日本的住宅區,冷不丁的就能碰見墓地,緊挨着房子或者道路,兩兩三三地豎滿了墓碑,難道他們不忌諱麼?

甚至在學校我都會發現老師批改試卷,錯的是打鈎;簡曆和大學申請書都要手寫,以示禮貌;每天穿的衣服都不能一樣,要不然會被認為不講衛生;丢垃圾前要做垃圾分類,還要看準丢垃圾的時間,否則會被罰款。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15

(日本的地鐵,也是人滿為患)

就是這樣奇怪的生活習慣,讓我大開眼界。那時候剛好國内的自媒體開始興起,我總喜歡把自己看到的這些情景拍成視頻上傳。

一開始就是興趣使然,并沒有學過專門的編輯剪輯,随手一拍随手上傳。可沒想到到了2016年3月,剛剛做了幾個月自媒體的我,就收獲了一大批粉絲,足足有18萬。

然後就有很多商家找到我尋求合作,讓我有了一份穩定的收入。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16

(和朋友一起燒烤野炊)

可是後來我并沒有沉迷于拍攝中。因為我一直都很清醒自己來日本的目的,是要讀書要學習的,所以自媒體的創作也就擱置了一段時間。與此同時,我大一的時候還幹起了DG。

憑借着踏實肯幹、薄利多銷的口碑,到大二的時候我就賺了差不多30萬。就在我終于松了一口氣,覺得日子走上了正軌的時候,不再為日常生活和學費發愁的時候,國内卻爆發了疫情。

看着手中辛苦積攢的生活費,我利用自己當代購時的人脈和經驗,第一時間就籌措了50000枚口罩,毅然決定全部捐贈回國内,捐贈給武漢市第一人民醫院。于是,就發生了開篇的那一幕。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17

(2020年,我在日本到處買口罩)

那個時候,我國内的家人所在的地區雖然還沒有爆發疫情,但是也都再到處購買口罩。我當時思考了很久,又另外買了5盒口罩寄回了家中。給武漢寄的50000枚口罩,我一隻也沒有動。

等到國内的疫情好轉一些後,沒想到國外又爆發了大規模的新冠疫情,才發現國外防疫物資更是緊缺。那時,我已經聯系了兩條生産線,從工廠開始生産口罩和防護服,發往迪拜。

沒想到,短短幾個月就賺了100萬。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18

(終于湊齊了5萬枚口罩,我全都捐回了國内)

也許有人會說我是不是賺黑心财,其實并沒有。

當時在海外所有的防疫物資的價格都是透明的,隻有一點點微利,不過迪拜當地并沒有太多能生産防疫物資的工廠,隻能依靠進口,他們非常相信中國制造,要量非常大。

除了繁忙的學習和工作,我在日本也收獲了自己的愛情。

其實在國内時,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身上并沒有任何的亮點。可在日本,誰能想到居然有一個日本女孩和我談起了戀愛。

雖然初戀的時光很短暫,但也讓我明白了跨國戀愛,雙方都必須付出足夠多的耐心和體諒。可是長期生活習慣的不同、飲食的差異甚至是對同一事件南轅北轍的看法,我和初戀并沒有走到最後。

和初戀分手後,我落寞了很久,直到現在我的中國女朋友走入了我的心間。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19

(面朝大海,我一直在思考未來該何去何從)

現在是我在日本的第七年,近距離的接觸當地文化,讓我對日本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為了讓大家更了解日本年輕人的日常,業餘時間我又重新開啟了短視頻的創作。

這次重新投入,我不僅學會了腳本設計、視頻剪輯,甚至還邀請了我的一位日本朋友參與日常拍攝。

她是當地的網紅女演員,長相甜美,經常參與日本電視節目的制作。沒想到她的加盟,我們創作的第一個在日本如何問路的視頻就一炮而紅,更加堅定了我當一個主播的信心。

小孩眺望遠方,成人思念故鄉。随着年齡的增長,我對家鄉、對故土越發的想念。如今我在日本已經大學畢業了,未來準備攻讀博士,再回國發展,畢竟這裡終究沒有我的家。

中日生活習慣的差異(我在日本生活7年)20

(朋友就像美酒,越久越醇厚)

誰能想到當初在國内僅僅是讀到職業高中的我,在日本這幾年被生活磨砺了許多,也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

在日本我晝夜颠倒洗過數以萬計的碗、我不懼風雨獨自穿梭過的藥妝店、我饑渴難耐卻不忍喝下的價格高昂的礦泉水,最終都化成了我生活中的過往。

我想這就是生活教會我的:

面對生活無論我們是小心翼翼,還是大大咧咧,困難總是不期而遇。但昨天的磨砺塑造了今天的自己,在磨砺中堅強,在磨砺中成長。

【口述:鎖哥】

【編輯:珺君和】

我們不能走過不同的人生,卻能在這裡感受别人真實的故事,而且,每個故事都有真實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歡這樣真實的故事,請關注我們吧!@真實人物采訪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