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陝西網】
在“三項改革”破解了“不敢轉”“不想轉”“缺錢轉”問題之後,科技成果能否實現“成功轉”成為更現實的問題。
一位從事科技成果轉化的專業人士告訴記者,成果轉化道阻且長,從創新技術到走入市場,再到形成産業,要耗費1:10:100的精力。
“隻有瞄準科技成果轉化難點堵點,健全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模式,做實全程跟進服務工作,才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通道更加暢通、科教資源配置機制更加優化、創新創業活力充分釋放,讓更多科技成果真正從‘書架’轉向‘貨架’。”省科技廳廳長孫科說。
春種基金:育木成林,孵蛋成鳳
秦創原春種基金的001号項目是西安交通大學張彥峰團隊自主研發納米智能吸能材料,依托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總窗口,僅僅用時四個月,就實現了從“書架”到“貨架”的成果轉化。
從“001”到“200 ”,從曾經每年不到20個轉化項目,到一年超過200個,春種基金不僅僅是在幫種子期的初創企業破土,也在喚醒曾經沉睡在實驗室的科研成果。
在此之前,陝西省雖然坐擁衆多高校,有着充裕的科教資源,卻未能及時轉化為經濟效益。許多科技成果折戟在轉化途中。
稍顯嚴酷的現象背後,是科研成果從實驗室狀态到産業化轉化中面臨的現實困難。有些項目甚至可能是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或者國家重大專項當中的子課題,當專項計劃結題之後,由于沒有後續資金的支持,項目就此沉寂下去。
面對仍處于實驗室狀态的科研成果,科研人員想要謀求市場投資并不容易,這樣,大批優質的科研成果,就被封存了起來。
春種基金線下展示空間——秦創原資本超市
定位于種子項目投資的秦創原春種基金幫它們破土而出,實現了“0”的突破。
最近,春種基金投資經理們與陝西省中醫藥大學教授李瑾完成多次對接。她承擔的是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的一個子課題——中藥軟膠囊。
在此之前,雖然軟膠囊具有無毒、可降解以及保護藥效等諸多好處,但是都得依靠進口。随着項目結題,這項研究也曾被擱置。
春種基金的投資經理在研究市場需求後發現,這個研究課題無論是對國民健康,還是對醫藥細分産業都是很有益處,便及時和李瑾團隊對接,通過春種基金投資扶持,項目迅速落地秦創原總窗口。目前已建成小批量生産線,并與藥企達成業務意向。
一子落,全盤活。從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成立至今,春種基金已經确定投資330多個項目,超過2億元投資在科技成果轉化中發揮着強力促進作用。在投資經理唐肖龍看來,對于大多數沒有市場經驗的科研人員來說,這筆基金也并不僅僅是給一筆錢那麼簡單。
基金的投入讓科研人員進一步明确了主攻方向,也讓創新成果與産業發展銜接更加緊密。
西安科技大學趙謙團隊研究方向是玻璃缺陷檢測。為了成功實現科技成果轉化,趙謙和團隊利用假期前往湖北、湖南的企業,在實際生産中研究技術發展方向。
從之前需要把産品拿到實驗室去檢測,到現在研究重點放在如何把算法直接加到生産線上。争取春種基金的過程,讓科研人員的研究方向離産業化更近。
這樣的變化,使企業今年接到全國各地超百萬元的訂單。近日,這家成立不到兩年的企業正在申報高新技術企業。
西北大學的張策團隊,研究方向是生命醫學領域的微流控芯片。投資經理建議他明确科研方向,從确定階段性發展目标入手。“我們建議他們先通過生産全自動細胞培養儀器積累資金,這個設備目前國内需求旺盛,而儀器的核心技術又與團隊研究的微流控芯片相關。”唐肖龍說,通過生産儀器先保證企業能存活下來,團隊随之壯大,再用獲得的這些資金,完善生産微流控芯片。
找準方向,這些初創的科技企業才能存活下來。“原來可能隻想做技術服務或者技術轉讓,而秦創原的出現,給了科研人員一個自己成立公司将科技成果轉化成産品的思路和契機。”唐肖龍說。
雖然在路演過後已經有兩三家企業表達了投資意向,但是陝西微生物研究所所長萬一還是想先借着春種基金與橫向結餘經費解決初期資金的問題。
在之前的合作模式下,科研人員在公司實際運營過程中,沒有掌握話語權。而科研人員隻算技術股的參股方式,也讓企業家信心不足,沒有“勁往一處使”的合力。“我們想利用春種基金與團隊橫向結餘經費的支持先把公司建構起來,這樣在後期洽談合作中就有更多的主動權。”萬一說,春種基金設立初期,基本都針對高校科研成果轉化投資,現在已把範疇擴展到了研究所。
科技經紀人:把科研成果從“書架”擺上“貨架”
當投資進入,項目具備産業化的規模,成為一個科轉項目,這個接力棒就交到了科技經紀人手裡。
“科技經紀人”隊伍是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圍繞構築創新創業人才高地打造的“三支隊伍”之一,是推動技術與市場有效連接的紐帶。
科技經紀人主要服務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既要了解技術和市場,還要掌握企業發展需求。
2021年3月,秦創原科技創新驅動平台建設啟動後,科技經紀人吳軍軍就和團隊一起,圍繞着延鍊、補鍊、強鍊的要求,順着産業鍊走訪技術帶頭人,試圖将他們的核心科技成果留下來轉化。
科技經紀人吳軍軍(右)在高校對接項目需求
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副校長黃廷林的水處理設備研發與制造項目,就是吳軍軍從江蘇鹽城搶回來的。
團隊之前也有在西安轉化的想法,但是因為特殊的場地需求和較大的資金需求,隻能将目光投向沿海地市。
當時科研團隊已經跟江蘇洽談了幾個月,場地、資金、人才支持都基本有了合作意向。“他們需要一個層高14米的場地,這是一般場地高度的兩倍,在市區找不到現成的地方,隻能在鄠邑區搭了一個鋼結構的臨時廠房使用。”吳軍軍說,黃廷林團隊想要将自主研發的飲用水安全保障系列關鍵技術與裝備項目進行轉化,除了廠房,還要滿足距離水源三公裡以内等條件。
摸排到這個線索後,他先是幫助科研人員尋找西鹹新區合适位置,多次與對方協商,最終反租回來供團隊使用,又幫助他們争取政策,不但減免了三年300多萬元的房租,還争取了科研費用10%的财政政策支持。
現在,團隊的科研成果已經成功轉化,年訂單達到3000萬元。
科技經紀人是一個媒介,他們圍繞重點領域,緊盯重點項目,深度挖掘科技資源,對接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間的需求。但他們有一個原則,項目技術要麼是突破“卡脖子”的,要麼是國内領先的,甚至是國内首例的,其他的一般不會考慮。
科技經紀人拉回來的重點項目不隻這一家。西北工業大學機電學校副教授羅劍科研團隊研制的薄膜鉑電阻突破了關鍵技術,生産成本與國外同等産品相比可降低20%。
在此之前,這一領域已經被國外壟斷了30年。“并不是說我們做不了,主要是成本控制不住,在市場上沒有競争力。”羅劍說,薄膜鉑電阻應用領域非常廣泛,國内市場每年需求量約有10億支。
2021年10月,團隊完成了薄膜鉑電阻的中試量産,而且突破了關鍵生産工藝,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的支持下,将這項傳感器芯片“卡脖子”技術落地轉化,成立了西安砺芯慧感科技有限公司。
在科技經紀人幫助下,從向學校申請成果轉化到公司注冊成立,僅用了一個多月時間。公司注冊資本500萬元,其中知識産權作價200萬元入股。
公司成立後,科技經紀人賈令博幫助公司對接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在沣東創智雲谷争取了一塊1200多平方米的場地,建造潔淨車間和生産線,協調公司享受房租免租金和設備購買返還的政策。
在成立第三個月,公司完成了天使輪融資,投後估值4000萬元。公司投資1100萬的國内第一條薄膜鉑電阻自動化生産線即将建成,年産量可達到300萬支。
打通創新成果從實驗室到市場的“最後一公裡”,也是科技經紀人的主攻方向。
陝西科技大學電子信息與人工智能學院的張方晖團隊研發的玻璃晶元和圖形化玻璃基闆,是新型顯示産業常用的基礎器件。
作為陝西科技大學的王牌專業,20多年間培養出的校友遍布顯示行業,張方晖創辦的企業首批入駐秦創原,今年上半年已經有1000多萬元的訂單。
盡管張方晖從校友中招募了一名專營市場的人才,但是他還是希望能夠通過秦創原,對接上更專業的市場營銷和資本運營團隊。
“我們提倡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讓科研人員專心做研究。”吳軍軍說,大到技術成果作價占比、小到報稅、代記賬、工商注冊,科技經紀人都采用“一對一”私人定制的方式,提供全鍊條服務,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增質提效,讓科研人員少了許多“後顧之憂”。
飛地轉化:“離岸式”創新放大輻射效應
秦創原既是聚能場也是輻射源,“開放共建”是其特點之一。
銅川市作為建設全省傳統産業轉型示範城市,隻有一所職業技術院校,科教資源薄弱。銅川市主動承接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在銅川落地轉化,推動産業發展取得顯著進步。
6月23日,第六屆陝西國際科技創新創業博覽會上,銅川市與西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建築科技大學簽約合作,這是我省首個地市與省内高校積極對接并成功簽訂的“三項改革”科技成果轉化合作協議。
銅川市在三所高校設立“銅川飛地科創中心”,而這三所高校則在銅川市設立“科技成果轉化中心銅川分中心”和“飛地産業孵化基地”,在技術研發、平台創建和成果轉化方面開展全方位深層次合作。
建設在與西安理工大學達成合作協議之後,銅川市全力協調解決成果落地轉化遇到的困難,最終将銅川華鑄精密科技有限公司從外地吸引了本地,并于今年7月正式投産。
過去的鑄造技術滿足不了高端需求,産品質量穩定性不強。“比如液壓系統的零部件如果有一個小的缺陷,就不能帶動整個機械運轉。”銅川華鑄精密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劉永輝說,某些零部件之前由于國内材料性能不穩定,80%從美國進口。現在通過水平連鑄技術,不僅能滿足一般的産品需要,還能滿足客戶不同的定制需求,切割出異形産品,客戶不用二次加工,也節省了成本。
目前,企業已正式投産,成為、法士特等企業供應商,開始正常供貨。
“搭建校地校企合作平台,一方面圍繞重點産業鍊技術需求聯合高校組建科研團隊,聯合攻關解決了企業“卡脖子”技術難題,一方面圍繞産業鍊延鍊補鍊強鍊,推動高校科技成果在我市落地轉化,讓‘西安研發、銅川轉化’‘陝西制造、銅川配套’的模式進入了快車道,跑出了加速度,初步形成了‘一谷一院加兩地’的秦創原銅川模式。”銅川市科技局局長宋鑫說。
科研人員在秦創原光伏創新中心——隆基中央研究院中試線上工作
在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建設三年行動計劃中,第一項重點任務就是以産業創新為重點,圍繞關中先進制造、陝北能源化工、陝南綠色發展等區域發展需求,探索“在港孵化 飛地轉化”等模式,鼓勵各地依托秦創原建設協同創新平台。
科技創新動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緩慢,始終制約着商洛市經濟社會發展。根據資源禀賦特點,商洛市探索“飛地創新、離岸孵化、回遷發展”模式,在秦創原總窗口建設了約4萬平方米的創新轉化平台。
在商洛高新區秦創原(商洛)創促中心孵化基地,商洛學院化學工程與現代材料學院趙威展示了燒制好的發泡水泥和陶粒樣品。
“我們團隊分别采用尾礦固體廢棄物燒制性能優異的發泡陶瓷材料,尾礦利用率80%,年産量是現有輥道窯的三倍左右。”趙威說,繼發泡水泥研發成功後,新研發工程陶粒,硬度和質量優于石子,目前已與藍田建築公司達成合作協議。
依托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在AI領域的學科優勢及人才儲備,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商洛與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合作打造新的科學研究平台及産業生态,推動本地進入了“AI ”産業陣營。
目前,西安•商洛飛地孵化器已确定生物醫藥、健康食品、新材料等領域十餘家企業入駐。
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總窗口目前已與寶雞市、鹹陽市、榆林市等六個地市飛地孵化器簽署科技成果轉化合作協議。
各地在探索融入秦創原建設模式方面也是各具特色。
鹹陽市成立全省首家地市級科技工委,利用自己的區域優勢建立秦創原鹹陽核心區中國電子西部智谷,與中科院西安光機所合作在西安建設鹹陽孵化中心和人才“飛地”,和西安交大簽訂深化産學研合作協議,成立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鹹陽分中心;
寶雞市持續深化“一把手”帶頭進高校、院士寶雞行、企業老總院校行、專家企業行的“一進三行”活動,創新校地合作模式,成立秦創原秦川機床集團研究院寶雞分院;
榆林市多方努力,将管曉宏院士團隊打造的世界首個實用化和規模化零碳智慧能源中心——零碳分布式智慧能源中心示範項目,落地榆林科創新城。
…… ……
圍繞着秦創原創新驅動平台,資源聯動、體制聯動、要素聯動、區域聯動等格局正在形成,如天女散花般,秦創原為各地高質量發展駐入越來越強的活力和動力。
(當代陝西)
本文來自【陝西網】,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