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楊元慶的管理

楊元慶的管理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8-16 19:19:35

1964年,楊元慶出生在安徽合肥,很巧的是在杭州有一個叫馬雲的人在這一年出生,兩人隻是相差僅僅一個月。

楊元慶父母都是知識分子,和别人不同,楊元慶的父母自小便從愛好、習慣、學習等多方面培養他。

有人或許說這些不是常規的教育方式嗎?

似乎是,但是時至今日來說,真正意義上的教育方式似乎還沒有太多,至少沒有在太多的家庭裡普遍。

在上世紀60年代,老一輩的教育方式,大多都是放任型的,對男孩來說更是散養式的。

系統的、科學的教育方式在那時的中國家庭裡并不多見。

别的不說,就說同一時期出生的馬雲,同樣也是知識分子家庭,這時期的馬雲還在大街小巷瘋跑,到處和别的小朋友打架。

當然在知識分子家庭出生的楊元慶,第一有這麼一個條件,第二有這麼一對有學識的父母。

楊元慶父母所給他的教育第一是要有持續學習的能力。持續學習這一點不僅僅是堅持,還有更多的是别的孩童在用來玩耍的時間都要用來學習,這不但要有堅持,而且還要有毅力。

楊元慶父母給他第二個教育是自我管理。作為知識分子的父母深知一點,孩子的教育絕對不能依靠強迫來完成,而學業隻是一時的,學業更重要的東西不僅僅隻是分數和成績,更重要的是要讓一個人怎麼樣能夠持續學習,怎麼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鍛煉自身的思維能力,怎麼樣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之中培養出來自律的習慣。

在父母的引導之下,楊元慶也漸漸的從一個普通的孩童,養成了一個自律的人,無論是學習,還是其他方面,他從來不偷懶,在青少年這個叛逆的年代,他也從來沒有變現出來過多叛逆。

和其他同齡人不同,楊元慶在當時的合肥一中讀書時,除了學業之外大部分的時間,最多的時間是在讀書。

這是他父母所給他的第三個教育,一個良好的愛好,從學習之中找到愛好,從愛好之中得到知識。

1982年,楊元慶從合肥一中畢業,考上了上海交通大學。那時,中國在計算機方面根本沒有任何的根基,也就是在楊元慶讀書期間,國内第一批的計算機公司開始逐步的走向人們的視線。

1984年10月17日,聯想集團成立。還在讀書的楊元慶敏銳的感覺到中國的未來一定是一個科技的時代,而他自己在課外閑餘之際又有一個新的愛好,就是癡迷上了計算機。在1986年從上海交通大學畢業之後,楊元慶又在中國科技大學開始攻讀了計算機專業。

到了1989年,楊元慶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取得計算機專業碩士學位。那一年,北京聯想集團正式成立,從一個研究機構轉型為科技公司。

成立後的聯想需要大量的人才,在各個方面都需要人才的加入。于是聯想集團将招聘的目光首先投向了校園,這裡不但有優秀的人才,而且正如聯想一樣,都是剛剛開始,一個年輕的公司,一些年輕的人才,一定能夠迸發出耀眼的光芒。

楊元慶很幸運的加入到了聯想集團,這或許也是聯想集團的幸運。

在1989年,一個計算機專業的碩士意味着什麼,這樣的學曆在那時有更多更好的選擇。而楊元慶能夠選擇聯想,同樣是他一個不凡的見識。

而聯想自然也沒有讓他失望,在入職的第一年,楊元慶就當上了聯想集團“sun工作站”事業部的項目經理,這個起點已經不低了。那時的經理崗位不是現在的經理崗位,不像現在随手接過來的一個名片就是某某總監,某某總經理。

楊元慶的管理(不管如何這就是楊元慶)1

而幾乎就在同時入職的孫宏斌,畢業于清華的高材生,此時在聯想也隻是一個普通的基層員工。

但是第一份工作并沒有給楊元慶帶來成功,第一次為公司起草标書就以失敗告終,讓公司損失了數萬的一份合同。

楊元慶有些懊惱,和所有剛剛接觸社會的人一樣感到了懊惱,但是不同的是,楊元慶并沒有氣餒,很快就總結出來一個道理,那就是在面對招标時候怎麼競争才能勝出。而“競争”這兩個字背後所意味的東西有很多,不僅僅是價格,還有人脈,更有為人處世的種種學問。

經曆第一次的失敗之後,楊元慶很快沉下心來,開始從底層做起,默默無聞的去觀察,去學習,去捕捉一些别人的經驗。

父母所給的那些教育,給他打下了根基,也在這個時候終于體現出來。

不但自律,而且能夠持續學習,還有堅韌和勤奮。

1990年,聯想集團的微機開始第一次投向市場,從一個隻做進口電腦産品的代理商,轉身成為擁有自己品牌的生産商和銷售商,産銷一體讓聯想在當時的中國電子行業逐漸的風生水起,業務量劇增,年營收額已經超過十億。

1991年,楊元慶曆經三年的磨練,終于迎來了事業上的一個小高峰。開始擔任聯想集團CAD部的總經理。

而此時,畢業于清華大學的孫宏斌是聯想集團企業發展部的經理,主管是全國開辟的18家分公司。

坐上了總經理位置的楊元慶并沒有樂享其成,楊元慶更多的時間花在了銷售模式的研究上面。基于之前的失敗總結和銷售經驗,楊元慶在當時提出了“分銷”概念。

楊元慶的管理(不管如何這就是楊元慶)2

這個詞放在現在已經不是什麼新鮮的概念,但是在90年代的中國,分銷絕對是一種比較先進的銷售模式。

不但為聯想節省了大量的資金,更是大大提高了聯想代理品牌的業績,在那幾年,幾乎每年都是惠普的“全球最佳代理商”。如此用了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把事業部的銷售額從3000萬提升到了3億元。

這在柳傳志眼裡看來,是員猛将,而楊元慶所表現出來的更多的一副儒雅,所以在柳傳志的眼中,楊元慶不僅僅是員可以開疆拓土的猛将,而且還有幾分運籌帷幄的帥才。

當時柳傳志在想,代理品牌做得好,不如做做自有品牌。是猛将還是帥才,是一時運氣,還是實力擔當,多跑兩圈就知道了。

1994年,楊元慶被任命為聯想電腦微機事業部的總經理,開始做聯想自有品牌的銷售。

在那個年代,市場上所流行的大多是國外的一些品牌,像惠普、三星、IBM等等才是主流,而國内最多的就是像富士康這樣的生産商,幾乎沒有自己的品牌,國内的生産技術也遠遠達不到,更不用提品牌。

但是就在這樣的情況下,楊元慶依靠之前的銷售經驗和所積攢的銷售渠道,硬生生的賣出了4.2萬台聯想微機,成功的跻身在中國市場的前三。

那一年,楊元慶29歲,柳傳志已經被稱為“商業教父”,而此時的楊元慶則是各界内所贊譽的“銷售奇才”,在業界内也被稱為“科技之星”。

楊元慶的管理(不管如何這就是楊元慶)3

1995年,楊元慶剛剛過了而立之年。在和柳傳志一次談話之後,被任命為了集團的助理總裁,并被任命為聯想集團的執委會副主席,這意為着一個年輕的後起之秀進入到了真正的決策核心成員。

而此時的孫宏斌卻已經身陷囹圄兩年有餘。

隻用了一年,在楊元慶的領導下,聯想電腦在PC機方面成為了國内銷量第一,也在這一年,開始拓展聯想電腦的自有品牌生産線,開始做服務器,筆記本,進行研發制造。

又用了一年,促使聯想電腦自有品牌成為了國内市場的PC銷量第一名。

到了1998年,國内的互聯網逐步崛起,楊元慶再次升職,任職集團高級副總裁和聯想電腦公司總經理。這一年,聯想電腦進入亞太地區前五,一百萬台電腦下線。而在接下來的一年,聯想電腦銷售量達到了262萬台,11萬台筆記本,除去日本,在亞洲成為銷售第一名。

這一年,楊元慶剛剛34歲。

而此時,國内的互聯網才算是剛剛起步,剛剛開始。

彼時,馬雲還領着18金剛擠在西湖湖畔花園一間不過百平米的陋室之中做着一個夢,手頭的資金也就50萬元而已。

李彥宏此時才準備回國,而此時百度連個模型都沒有。

就算是當年最火的盛大,也隻是剛剛成立,陳天橋還正在為了服務器的管帶費用而四處奔波,到處找錢。

而馬化騰此時也才和張志東注冊成立公司,這時候還在開發軟件。為了多一個客戶,而不得假裝成女生來進行誘導。

至于後來的劉強東還在中關村賣光蝶。

楊元慶此時,已經是身價千萬級别的聯想高級副總裁,相比而言,他們在楊元慶跟前都是後生。

用現在的話說,“都是弟弟!”

楊元慶的管理(不管如何這就是楊元慶)4

有人說楊元慶從一個普通打工人到打工皇帝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完成了三級跳。這是沒錯的,這個速度之快,已經超出了一種常規的速度。甚至超出了我們現在所幻想的速度。

在2000年,聯想的财年誓師大會上,柳傳志将手中的深藍色的聯想旗幟交給了楊元慶,透過那厚厚的玻璃眼鏡,柳傳志的眼睛裡所流露出來的神色是欣慰的,似乎在說,“交給你,我放心。”

楊元慶的管理(不管如何這就是楊元慶)5

這一年,楊元慶36歲。正式成為了聯想集團總裁兼任CEO,一個打工皇帝出現了。當然與此同時,還有另外一個競争對手郭為,而此時負責了另外一個版塊,神州數碼。

而在接下來的時間裡,聯想集團和柳傳志似乎都沒有看錯人,楊元慶所表現出來的幾乎仍舊是開挂的速度。

2004年,以30億美元并購100億美元的IBM個人電腦業務,被業界稱為“蛇吞象”,但是也完成了國際化業務的跨越式的發展。

2011年,并購日本NEC公司個人電腦業務、德國Medion公司、美國Stoneware公司、巴西CCE公司、以及摩托羅拉移動業務……

聯想的版圖正在迅速地擴張,一個商業帝國的版圖開始初步展現出來。

到了2015年,聯想已經在160個多個國家有業務,個人電腦業務持續八個季度保持全球第一。

而其他,如智能手機,平闆電腦以及服務器均在全球三甲。

一時間,聯想商業帝國版圖形成,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跨國公司。

這就是楊元慶,一個從普通人到打工皇帝的蛻變過程。而關于楊元慶的薪資問題,自來就一直被業内質疑。

早在2016年時候,遲宇宙就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說楊元慶不是一名的合格的CEO,自2014年之後,聯想的一路下跌就是楊元慶一手造成的。

而當年“蛇吞象”的壯舉,在業内則是被視為最為失敗的收購,時間見證了這些收購都是失敗的,都是對方所舍棄的東西。

換句話說,在當時,無論是IBM,還是摩托羅拉,再或者是日本NEC公司,都是别人家的“糟粕”,而楊元慶所收購的這些被别人視為糟粕的東西,卻在聯想成為了像國際轉型的一些“資本”和資源。

有人質疑楊元慶做這些事的動機和目的,憤怒的楊元慶回應說“沒有人像我這樣愛聯想。”

楊元慶的管理(不管如何這就是楊元慶)6

而時間則是證明,這些在聯想集團手裡并沒有發揚光大,以至于有媒體報道稱,到底是聯想在收購國外公司,還是朝着國外進行資金的輸送和變現呢?

而同樣在2016年,一個自稱是聯想最小股東的員工,發表了一篇文章,質疑“沒有業績的高薪就是耍流氓”,文中對楊元慶從2004年到2015年的年薪進行數據的公布,并根據福布斯所公布的數據,對比當時中國前十的CEO年薪,即便聯想隻是騰訊利潤的四分之一,楊元慶卻仍舊連年高居于國内上市公司CEO之首,是第二名恒大CEO的近兩倍,騰訊CEO馬化騰的近5倍之多。

無論是縱向還是橫向對比,都遠遠高于其他國内上市CEO的薪酬。

在2010年的薪酬達到了創紀錄的1421.8萬美元,約合9050萬人民币。此後,聯想的業績和利潤一直下滑,但是楊元慶的薪酬卻是一路高歌,節節攀高。

到了2014年,楊元慶的薪酬就已經達到了1.19億人民币,占比整個聯想集團的總體薪酬的7%。

這位最小的股東與其說是質疑,不如說是指責。在文中指責楊元慶嚴重不符合一個CEO的資格,所拿的薪酬也完全不符合他所創造的價值。與國内其他上市的企業CEO相比較,楊元慶簡直就是在生生從公司通過不合理的薪酬架構向外變現。就算是當公司在面臨虧損之時,楊元慶的薪酬依然沒有任何的減少。這位最小的股東,甚至指責董事會薪酬委員會針對CEO的薪酬制度進行深刻的檢讨,并以此來減少楊元慶的薪酬。

楊元慶的管理(不管如何這就是楊元慶)7

《福布斯》發布的《2014年中國上市公司CEO薪酬榜》顯示,中集集團總裁麥伯良以870萬元年薪成為A股“最貴”CEO,而聯想集團CEO楊元慶以1.3億的年薪登頂所有中國上市公司中的“最貴”CEO,成為國内薪酬天花闆,年薪第一CEO。

然而這些似乎并沒有因為一位小股東的指責和質疑有絲毫的改變,董事會薪酬委員會似乎也沒有做出任何的檢讨,再或是無人敢去做檢讨和修正。

從2014年至2019年,根據财報所顯示,楊元慶的每年平均年薪仍舊高于1.26億元,幾乎蟬聯福布斯所公布的國内上市CEO的榜首,國内首富的寶座疊更不斷,而最貴的上市CEO寶座卻始終都是楊元慶。

2021年當聯想集團上市A股科創闆僅僅一天就被撤回之後,楊元慶的薪酬再次成為此次事件的最為耀眼的亮點,年薪高達1.68億

于是又有很多人出來問,聯想上科創闆,難道是給楊元慶發不出來工資了嗎?需要依靠股民來發放楊元慶的工資嗎?

而聯想集團最近三年公司累計研發投入為337.58億元,而華為同期研發投入共計3571億元,前者僅為後者的9.45%。占比自身營收不到3%,而近30%的利潤9億多元全進了聯想二十多位高管的口袋,同樣為股民和網友所質疑。

時至今日,聯想已經在18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獨立董事會成員來自3個不同國家,高級管理人員18人來自5個國家。

雖然聯想看似非常龐大,但是近年來的表現與其他一些上市公司相比較的确是并不樂觀,它的高層管理者依舊位于天花闆的薪酬卻從未被打破。這次上市科創闆受挫,讓聯想高層薪資再次成為熱點,被無數人質疑。

也有人爆出楊元慶曆年來給慈善事業所作出的貢獻,然而這些并不能讓人停止背後的“聯想”。

楊元慶的管理(不管如何這就是楊元慶)8

從一個普通知識分子家庭出生,或許并沒有特别高的起點,但是父母給了他不一樣的教育,讓他有了持續學習的能力和堅韌不拔之志。

從一個普通大學生到現在聯想集團董事長,或許在一路上不僅僅是努力,也有無數的運氣和貴人扶持,但是這些也都離不開他自己。

從一個普通的打工者到國内年薪天花闆,楊元慶已經穩居“年薪第一CEO”寶座十數年,不管是否被人質疑,然而這個事實始終還是未變。

也有人說這麼多年過去,作為一個國際集團的董事長,連年拿着如此高的薪酬,而不視企業的發展,楊元慶是真的缺錢,還是其他?這就不得而知了。

楊元慶的管理(不管如何這就是楊元慶)9

不管如何,這就是楊元慶。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