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關于中秋節我們都知道什麼呢

關于中秋節我們都知道什麼呢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1-11 20:53:55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中秋節不單單是華人的節日,也是韓國、日本、朝鮮、越南、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等國的傳統節日。然而毫無疑問,我國的中秋節曆史最為悠久,而2020年的中秋節與國慶節剛好是同一天。

關于中秋節我們都知道什麼呢(你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嗎)1

中秋

  《唐書·太宗記》記載:“八月十五中秋節”。相傳唐朝初年,唐玄宗偕楊貴妃在月下遊玩兒,遊到興處,二人徑自登入月宮,唐玄宗在月宮學得《霓裳羽衣曲》,唐玄宗念念不忘這月宮之行,每年到此時刻,必要賞月一番,百姓也來效仿,月圓之時歡聚一堂,享受人間美景。因此唐朝時期,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中秋節在唐朝開始成為固定的節日。

  而“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禮記·月令》上說:“仲秋之月養衰老,行糜粥飲食。”——大概意思是到了每一年的秋季(即“仲秋”),(由地方的縣、道官府調查戶口,登記高齡老人),朝廷賜給這些老人粥喝。“仲秋”即“中秋”。

  到了宋朝,除繼承了唐代女性中秋拜月的風俗外,還有更潇灑的活動“玩月”,當時的皇家還會舉辦“中秋晚會”,宋朝在蘇浙一帶另有一個獨特的中秋活動也流傳至今,這便是錢塘觀潮,蘇東坡曾作過一首《中秋夜觀潮》,“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欲識潮頭高幾許,越山渾在浪花中。”

關于中秋節我們都知道什麼呢(你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嗎)2

中秋

  到了明代,中秋節又成了婦女歸甯節、團圓節。這一天出嫁的女兒要回娘家探親,但是當天必須返回夫家,不能在娘家留宿。随着朝代的更替,到了清朝,中秋節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入夜,當月亮初升,家家院内設一小桌,上陳蘋果、柿子、石榴、棗、梨,稱之為“五色果供”。中置儲藏多日的西瓜一個,瓜前豎立一月餅,兩旁各擺熟毛豆角一盤。

  說起中秋,就不得不提一個神話故事,那就是神話傳說-嫦娥奔月,傳說後羿射下9個太陽後西王母賜其不老仙藥,後交于其妻嫦娥保管,後羿門徒蓬蒙觊觎仙藥,逼迫嫦娥交出仙藥,嫦娥無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藥,奔月成仙,當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後羿得知後心痛不止,便擺下宴席對着月亮與嫦娥團聚,而嫦娥終日與玉兔為伴,之後,年年如此,代代相傳,就演變成了節日,以上隻是神話故事,切莫當真!

  前面說到,中秋節也是唐宋文人墨客的最愛,那就不得不提到一些經典的中秋詩詞,脍炙人口有宋代蘇轼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婵娟。”李商隐《常娥》“雲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當然除了這兩首,還有太多太多了。

關于中秋節我們都知道什麼呢(你知道中秋節是怎麼來的嗎)3

明月幾時有

  到了現代,中秋被定為國家的法定節假日,各族兒女共慶佳節,中秋各地習俗各有不同,在福建浦城中秋節的這一天,女子務必要穿行南浦橋,這樣能夠為自己祈福,身體健康長壽。在建甯,中秋節這一天的夜晚,已經結婚的女子需要挂燈,向月宮求子。

  廣東潮汕不僅有中秋賞月拜月的習俗,而且中秋必須吃芋頭,潮汕有句諺語:“河溪對嘴,芋仔食到”,這可能與八月是芋頭收獲的季節有關。江南一帶除了中秋吃月餅之外,一定會食用金陵名菜——桂花鴨,酒後必食——小糖芋頭,淋以桂漿,妙不可言。杜牧的“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箫”描寫的正是揚州賞月的好去處;上海人愛以桂花蜜酒佐餐,中秋的江南一直彌漫着一股桂香。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曆史已經遠去,現在的我們需要繼承美好的傳承,雖然習俗和傳統在變化,我們對家人的思念卻從未改變,傳統節日是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積澱,古人的中秋節過的隆重而又有味,到了現代,随着科技的發達,手機族越來越多,除了發信息慶中秋,外出旅遊意外,多與家人聊聊天,一塊坐着喝喝茶,簡簡單單的團圓何嘗不是一種幸福呢?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