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唐詩诠釋人生

唐詩诠釋人生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2 20:10:29

唐詩诠釋人生(唐詩裡的劍士俠影)1

文/時間領主

1

在今人眼中,劍士俠客,必是身懷絕技、來去如風。詩人則多愁善感、文弱書生。兩者可謂“風牛馬不相及”。

實則不然。在唐代,因受到前朝詠俠遺風的影響,社會上遊俠風尚異軍突起,就連大詩人李白也“少任俠,手刃數人”(魏颢語)。

而翻遍《全唐詩》,裡面的劍士俠客更是枚不勝舉。

就連隐逸派詩僧賈島,都忍不住做起俠客的夢。在《劍客》詩裡,他這樣寫道——

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示君,誰有不平事。

劍客花了十年光陰,精心磨制出一把好劍,劍刃雪白如霜,卻未曾試。讀來讓人有躍躍欲試之感。如今,遇到知賢善任的君子,把劍拿出來給你看看,告訴我,天底下誰有冤屈不平事兒?詩人通過劍客自喻,通過巧妙的藝術構思,寓政治抱負于鮮明的形象中。一種急欲施展才能、幹一番事業的壯志豪情,躍然紙上。

2

“詩囚”孟郊自幼清貧,性格孤傲,很少與人往來。曾兩次試進士不第,46歲才中進士,仕途不順,遂放迹林泉間,徘徊賦詩。

就是他,胸中也自有俠客風範,且看他的《遊俠行》——

壯士性剛決,火中見石裂。

殺人不回頭,輕生如暫别。

豈知眼有淚,肯白頭上發。

半生無恩酬,劍閑一百月。

好一個“殺人不回頭,輕生如暫别”,一股沖天豪氣,勃然而發。

大概在唐代,受秦漢俠文化以及魏晉六朝詠俠遺風影響,遊俠風尚已成為最時髦的風氣。因此,文人儒生很喜歡效仿遊俠,創作詠俠詩篇,其中以《少年行》、《俠客行》為題者居多,在唐詩中自成一派。

翻閱遊俠詩,我們可以看到,唐詩裡的劍客俠士大概分為兩種,一種是江湖俠士,多表現其奔放不羁、飄逸自由、伸張正義的品行,另一種則是邊塞殺敵報國的将士。比如齊己的《劍客》——

拔劍繞殘樽,歌終便出門。

西風滿天雪,何處報人恩。

勇死尋常事,輕雠不足論。

翻嫌易水上,細碎動離魂。

整首詩節奏明快、驚心動魄,熱情地塑造出一個光明磊落、慷慨豪勇、報恩酬知己、不畏死難的劍客形象。

再比如慕幽的《劍客》——

去住知何處,空将一劍行。

殺人雖取次,為事愛公平。

戟立嗔髭鬓,星流忿眼睛。

曉來湘市說,拂曙别遼城。

劍客行蹤飄忽、來去如風,但殺人并不是目的,隻是為了伸張正義。“戟立嗔髭鬓,星流忿眼睛”一句,可謂志陵山嶽,氣吞江河,撼人心魄。

唐詩诠釋人生(唐詩裡的劍士俠影)2

3

更多的遊俠詩則突出表現邊疆将士,奮勇殺敵的英雄氣概。如溫庭筠《俠客行》——

欲出鴻都門,陰雲蔽城阙。

寶劍黯如水,微紅濕餘血。

白馬夜頻嘶,三更霸陵雪。

霸陵,漢文帝之陵。漢文帝是西漢“文景之治”的盛世名君,詩人通過寫俠客由陰雲遮天的洛陽,到達白雪鋪地的霸陵,巧妙地反襯出俠客在天寒地凍中,英勇奮進的雄姿,暗示了俠客匡扶天下的遠大抱負。詩人在對俠客的贊美之中,所寄寓的無限感慨和不盡之意,自在言外。

再看“詩佛”王維的《少年行》四首——

新豐美酒鬥十千,鹹陽遊俠多少年。

相逢意氣為君飲,系馬高樓垂柳邊。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群隻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随骠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台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将軍佩出明光宮。

這四首詩分詠長安少年遊俠高樓縱飲的豪情,報國從軍的壯懷,勇猛殺敵的氣概和封疆拜侯的功名。各首均可單獨成篇,合起來又是一個整體,描寫了少年從遊俠到将士,到英雄殺敵,到功成名就的整個人生。

此類詩還有楊炯的《紫骝馬》——

俠客重周遊,金鞭控紫骝。

蛇弓白羽箭,鶴辔赤茸鞦。

發迹來南海,長鳴向北州。

匈奴今未滅,畫地取封侯。

唐詩诠釋人生(唐詩裡的劍士俠影)3

4

遊俠詩在全唐詩中占據重要地位。唐代比較重要的詩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維、杜牧、李商隐、溫庭筠、元稹、貫休、張祜等人,都寫過遊俠詩,其中李白寫的最多,其“十五好劍術,遍幹諸侯”,可謂自小就有一個俠士的心。

因此,他的遊俠詩寫的也做出名、最過瘾。

相信大家對金庸名著《俠客行》都比較熟悉了。他寫這本書,靈感就來自李白的《俠客行》——

趙客缦胡纓,吳鈎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飒沓如流星。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将炙啖朱亥,持觞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詩人通過這首詩,抒發了對俠客的傾慕,對拯危濟難、用世立功生活的向往。前四句從俠客的裝束、兵刃、坐騎描寫俠客的外貌,第二個四句寫俠客高超的武術和淡泊名利的行藏。第三個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來進一步歌頌俠客,同時也委婉地表達了自己的抱負。最後四句表示,即使俠客的行動沒有達到目的,但俠客的骨氣依然流芳後世。

如果能夠戎馬一生、仗劍天涯,誰又願意像楊雄那樣,頭發都白了,還坐在家裡寫《太玄經》呢?

“十步殺一人,千裡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乃千古名句。

整首詩一氣呵成,又蕩氣回腸,恐怕連寫出《堂吉诃德》的西方“遊俠聖手”塞萬提斯都要拜服。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