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任重道遠小古文

任重道遠小古文

圖文 更新时间:2024-12-22 10:43:41

傳統文化備受矚目的今天,"國學熱"成為了新的文化潮流。究竟何為國學?論國學,先明國學之義。

學習國學,他孜孜不倦;研究國學,他融會貫通;傳播國學,他锲而不舍;推廣國學,他不遺餘力。

溫潤如玉、彬彬有禮是他;博古通今、滿腹經綸是他;手不釋卷、專精覃思是他;妙語如珠、睿智幽默是他。

恩師的話他一直銘記于心,用有溫度的國學溫暖他人是他的堅持。

他就是國學鴻儒崔永軍。

任重道遠小古文(知古鑒今任重而道遠)1

崔永軍: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社會學學科帶頭人。

崔永軍,1964年出生于吉林省農安縣,1990年畢業于上海交通大學社會科學及工程系,現任吉林農業大學人文學院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社會學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社會學會理事、吉林省社會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老年福祉研究會副會長。吉林省(社會民生領域)時事評論專家、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專家、中國亞洲經濟發展協會經濟金融藝術委員會研究員。

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社會管理與社會建設、社會資本的管理與運用、儒家文化傳承與發展研究等。現有研究成果:在《社會科學戰線》、《學習與探索》 、吉林日報等雜志、報刊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學術著作三部,主持完成國家教育部等各類課題10餘項。

與國學的不解之緣

妙不可言的緣分,卻是終其一生的追求。

三十年前,還在上海交通大學讀書的崔永軍來到老師李運福先生家中做客,書架上一本南懷瑾先生的《原本大學微言》引起了他的注意,翻開這本書,崔永軍便愛不釋手了,如同翻開了自己思想文化的新頁。"我很喜歡南懷瑾先生在書中表達的想法,也讓我對國學産生了興趣。我很感謝我的恩師李運福先生,是他告訴我'國學是有溫度的,可以溫暖自己,也可以傳遞溫暖,惠及他人。若人人可做到如此,那麼社會也會更加和諧美好。'這番話讓我銘記于心。"

國學文化作為傳統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零基礎卻也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究竟何為國學?崔永軍給出了他的答案:"論國學,先明國學之義。國學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總稱,以經、史、子、集四部為主要代表。涉及思想,哲學,科學技術,曆史,地理,政治,經濟,旁及書畫,音樂,星相,建築諸多方面。我認為國學的傳承與發展,首先就是家道、家業的傳承和發展,這些需要靠人,而人靠的就是修養,《中庸》有言:'君子必慎其獨也。'學會修持自身是非常重要的。其實也有人會問我,國學有什麼用,沒學過國學照樣可以工作生活甚至是發家緻富,在我看來國學無用乃大用,國學培育的是君子情懷和大愛情懷,無論什麼階層,都需要提升自己的修養和道德。"

崔永軍的話如春風化雨般不知不覺就能滲透到心裡,一句"國學無用乃大用"道出了國學智慧,讓所聽之人受到影響且心有感悟,或許隻有真善為先,心如明鏡之人才能做到用語言便能如此的感染他人。

任重道遠小古文(知古鑒今任重而道遠)2

随文入觀 知行合一

腹有詩書氣自華。閱讀,是崔永軍多年來一直堅持的習慣。

老子有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人的生命是有盡頭的,但知識的海洋是沒有盡頭的。說到讀書,崔永軍拿出了他視如珍寶的《大學》,珍惜和愛護之情溢于言表,記者小心翼翼拿起這本《大學》,書的顔色已經泛黃,紙張也有些破損,字裡行間是用不同顔色的筆做的标注,顯而易見這本書已經被翻閱過無數遍了。"國學的學習隻有起點沒有終點。群體不同,學習的起點也大不相同。《三國志·魏志·董遇傳》有言:'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不論學習什麼,持之以恒的耐力是不可缺少的,靜心慢讀,日積月累,才會有所感悟和體會。不要心浮氣躁,更不能半途而廢。"崔永軍如是說。

博覽群書的崔永軍研究成果豐富,在吉林日報等雜志、報刊發表論文40餘篇,出版了三部學術著作,主持完成了教育部等各類課題10餘項。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有所寫,做到如此,又豈是隻讀百遍。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作為大學教授的崔永軍無疑是成功的。多年的教學經驗讓崔永軍形成了一套獨特的教學體系,睿智幽默的語言、達意通暢的互動,生動的講學讓他深受學生們的喜愛。當記者問起原因,崔永軍笑言:"其實當代的大學生很容易接受新鮮事物,但是卻不容易接受傳統思想,所以我也不會去強硬的給他們灌輸,晦澀難懂的知識他們從心裡就會抵觸,那我就用接地氣的方式去教學,既能夠更好的和他們交流,他們也更容易接受。不是表面接受,而是打心底裡接受。"

國學教育需要慢功夫,需要持久性的耐力,幾十年來崔永軍正是如此身體力行着。

國學回歸 言傳身教

莊子有言:"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國學來自于天地,故國學亦有大美,美在境界,美在德行。國學的回歸是思想的回歸,也是美的回歸。

"國學熱"的浪潮席卷而來,崔永軍不禁面露喜色:"其實國學熱現象的興起代表了一種社會的需求。國學的回歸是人們對當代教育重新審視之後所提出的,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被大家重新重視起來,自然是一種好的現象。但是國學也并非全部都是正确的,其中優秀的文化占絕大多數,但仍需要辯證的去看待。"

國學回歸後,一些家長"随大流"的給自己的孩子報國學班,對于家長們不加思考的從衆心理,崔永軍顯得有些無奈:"很多家長盲目跟風的去給孩子報國學班,我認為這是很不正确的。《論語》有言:'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國學的初衷在于讀心明德,培養的是孩子的心智修養,很多以盈利為目的功利性國學就已經背離了國學初衷,影響自然也會大大的減少。學習國學自然是好的,畢竟大多數人還是需要以聽課的形式來深入了解國學,但需要在合理的區間内,不能超出底線。"

君子重德,小人牟利。崔永軍以國學涵養着自己的精神世界,胸中淡泊,甯靜緻遠。子曰:"德不孤必有鄰。"看似孤獨的堅守卻是最得人心。

社會管理是崔永軍主要的研究方向,說起和國學間的關聯,崔永軍坦言:"社會最基本的組成單位就是家庭,家庭是最重要的元素。換言之,社會建設也就是家庭建設,家庭建設自然離不開國學。家庭教育首先需要完成的就是德行教育,家庭建設中的德行教育做好了,那麼人們就會有良好的修為習慣,從而也會讓社會更加和諧。"

亞裡士多德曾言:"教育的根是苦的,但是果實是甜的。"自古以來,如何教育孩子在家長眼中都是一個難題,家長為了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總是絞盡腦汁,很多時候卻難如所願。教育孩子真的這麼困難嗎?崔永軍談到了自己博士在讀的女兒,眼中滿是驕傲的神采:"我希望我的女兒在小時候能多讀書,長大後做一個明理的孩子,所以我下班回到家後就會有一段時間坐在書房裡看書,充實自己的同時也給孩子樹立了榜樣。其實除了社會和學校,家庭教育才是最為重要的。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肩上的責任是不可推卸的。"說到這裡,崔永軍很是慨歎:"很多家長會覺得教育孩子是個難題,我認為其實很簡單,你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子的人,那你是首先就要成為這樣的人,你希望孩子彬彬有禮,那你就要有禮貌有修養,你希望孩子知識淵博,那你就要多讀書多學習,你希望孩子具有什麼樣的價值觀,那你自身就需要具備這樣的三觀。言傳身教是重中之重。"

傳統與現代的碰撞

傳統和現代的對接總是意蘊深長。其實我們從來不缺少傳統,隻是缺少把傳統帶入現代生活的創意和有效的方式方法。

近年來,崔永軍為機關幹部、人民警察、部隊官兵、學生等不同身份的人進行了百餘場講座,直接聽衆達到萬餘人次。講座中的崔永軍引經據典,妙語連珠。絲絲入扣的講解,循循善誘的帶入,學者講師的光芒自然真實且耀目生輝。

他認為"社會從工業開端到如今的現代化、信息化,在不斷的發展延伸,現代化可以說是一個大數據時代。但是國學無法用數據衡量,這是因為國學注重的是人們内心的成長和修養,不是數據所能完全概括的。那是不是說國學和現代文化就完全不相融了呢?并不是,現代文化也講究規則,國學的傳播和發展也運用到了一些現代化的手段和途徑,就像我的講座視頻也是通過網絡廣泛地傳播,讓更多人了解國學,所以二者是可以互相借鑒和互相促進的。"

兩千多年來祖聖先賢留下來的國學文化博大精深,時間的流逝和現代文化的沖擊并不會讓傳統文化被取代,更不會讓其沒落,"國學熱"的回歸很好的印證了這一觀點。青春的流逝和年歲的增長并不會把一個人對生活的熱情和對做學問的堅持消耗殆盡,反而會讓其内心得到更豐富的發展,創造出更大的價值,國學鴻儒崔永軍很好的印證了這一觀點。

文|瑞元素雜志社提供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